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20世纪50年代中期,当时的空地导弹尚不成熟,轰炸机在攻击目标时仍旧需要飞临目标上空投掷炸弹,因此各国都竞相研制可以飞到敌方国土纵深的大航程战略轰炸机。当时苏联和美国都力图在核威慑上占据优势,由于美国拥有欧洲的众多盟友,美国的B-52等远程轰炸机和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攻击机可以对苏联的纵深国土实施核打击,而苏联由于和美国隔了一个大西洋,无法对美国本土进行有效的核威慑。苏联空军必须拥有一种航程超过12000公里的战略轰炸机,但是当时的图-95和米亚-4战略轰炸机都达不到这样的航程。鉴于当时核动力武器装备盛行,出现了核动力军舰和核动力潜艇,大大提高了这些舰艇的作战能力,苏联设计部门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设想:研制核动力轰炸机!

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美国B-52战略轰炸机


当时的战术设想是,研发一款核动力轰炸机来解决当时苏联战略轰炸机航程不足的缺陷,使苏联空军可以将核武器投掷到美国本土,对美国形成有效的核威慑,从而在核对抗中取得均势,使美国为首的北约集团不敢轻易动用核武器打击华约集团。当时的苏联在核武器数量上还远不如美国,而且无法有效将核武器投掷到美国本土,这使得苏联当时在核对抗中处于明显的劣势。

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美国NB-36H核动力轰炸机


鉴于上述的战略考量,苏联部长会议于1955年8月12日正式通过了1561-818决议,下令由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和米亚谢夫飞机设计局负责研制一种以小型核反应堆为动力的战略轰炸机。原计划设计一款全新的轰炸机,但是不久苏联获悉美国也在进行核动力飞机的研制,遂下令加快研发进度,直接在现有的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进行改装以加快研制速度。

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图-95“熊”式轰炸机


1961年苏联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终于将专门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装到一架图-95M战略轰炸机上,并取得了首飞成功。当时为了保密,并没有为这架飞机取相应的编号,只是将这一项目称作119工程。后来解密后,人们就将这一核动力飞机称作图-119,代号“燕子”。随后,该架飞机展开大量的飞行试验,以对各项性能进行验证。虽然大体都满足设计要求,但是仍旧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

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图-119核动力轰炸机最大的问题就是对机组人员的核辐射,尽管了采取各种措施,但是试飞表明,长时间的持续飞行下(一般连续飞机24小时以上),机组人员还是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核辐射。此外,为核动力飞机专门研发的小型核反应堆也存在严重的缺陷,如反应堆的冷却不佳、堆体容易过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苏联专家采用水冷和风冷 相结合的办法来冷却核反应堆,具体为反应堆内部采用水冷,加热后的水再流向机翼的水箱,通过冷气流来降温,这个方法虽然解决了反应堆冷却问题,但是重量却增加了不少。关于人员的和辐射问题,只能是给反应堆安装很厚的金属防护罩,同样不可避免的增肌了反应堆的重量,这都限制了 图-119的作战性能。

苏维埃之末日轰炸机—图-119“燕子”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图-119核动力轰炸机


不过这些问题并非导致图-119最终下马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随着远程空对地导弹的发展,战略轰炸机无需再进行投掷核武器,而是直接在空地导弹上搭载核弹头,在远离美国本土的距离上发射即可,现有的常规动力战略轰炸机完全胜任这一任务,不再需要研制这种超远航程的核动力轰炸机了。最终苏联于1969年取消了这个“119工程”项目,苏联空军最终也没有列装任何核动力战略轰炸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