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農業”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什麼是中醫農業?

“中醫農業”是將中醫原理技術方法應用於農業領域,用中草藥生產“兩藥”(農藥和獸藥)保護動植物生長,利用中草藥加上天然營養元素的組合搭配生產“兩料”(肥料和飼料)促進動植物生長,利用藥用植物與其他生物群落之間的相生相剋機理調理動植物生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化學農藥、化學肥料、化學飼料添加劑以及各種抗生素、激素的使用,有利於動植物健康生長、實施病蟲害綠色防控。

中醫農業是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

“中醫農業”是在我國農業生產長期發展的基礎上產生的綜合多重技術手段的組合拳式技術方案。

多年來,“中醫農業”團隊在西南石漠化地區、東部鹽鹼化地區、西部寒旱地區及廣闊的草原地區將“中醫農業”植入當地傳統農產品生產方式中,形成了“中醫農業”技術方法集成思路在上述地區推廣模式的大量經驗和成果。

以這些經驗和成果為基礎,尤其是以“中醫農業”在上述地區“特色種養業”中“食藥同源農產品”產業發展方面的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為切入點,推動項目區的社會經濟生態協調可持續發展,可以為“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作突出貢獻。

中醫農業在生產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效

從多味中草藥中提煉製成的生物製劑,既可以給植物補充其生長所需的營養成分,也可以為植物生長過程提供全程病蟲害防治,不需要施用化肥和農藥,有效改善了農產品生長所需的生態環境。許多農業經營主體將萃取出的生物製劑用於水稻、玉米、小麥、果樹等農作物的生產,收到了顯著效果。

另外,從中草藥中用發酵提取技術萃取出肥料元素,製成生物肥料後,用於水稻、玉米等糧食生產實踐,既能顯著增產,又能有效提高品質。如2019年中醫農業投入品“99植寶植物營養液系列”在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區域生產實踐過程中,在幾十種糧食作物、蔬菜和水果中運用,總施用量為55噸,總面積達0.8萬公頃,整個種植過程不用農藥、化肥,實現增產10%~300%的效果,油料作物產量顯著增加;水果類產品甜度顯著提高;蔬菜作物成本減少,產量和口感卻顯著提高。

中醫農業發展前景廣闊

當前,在生產實踐中“中醫農業”已形成了效果較好的10種系列投入品,將來可以在此基礎上大範圍實施“中醫農業”在“生產功能性農產品”“減少化學投入品過度使用對農業的困擾”“恢復並提高中草藥藥性”等項目中的系列投入品及其集成方案。

同時,培養一大批熟練掌握“中醫農業”技術方法的新型職業農民,為改善項目區的產地環境,促進動植物健康生長,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和質量安全發揮作用。

“中醫農業”厚積薄發、與時俱進,創新了農業科技和生產方式,給中國特色的農業科技體系創新提供了新的、巨大的研發空間。“中醫農業”大有可為、前途無量,開創了探索人類和全球可持續發展的新領域,為“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掃碼關注更多精彩

“中醫農業”助力農業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