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歆歆今年2岁了,开始进入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不像原来那么听话乖巧了。尤其是在吃饭的问题上,变得异常的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想了很多办法,但效果最好的是奶奶用的这句话:“我现在放儿歌给你听,你乖乖吃饭”、“你好好吃饭,明天带你去玩滑滑梯”。

每次说完,歆歆不再“胡闹”,安静的坐在餐桌上,等放了儿歌才吃饭。这样的奖励办法确实很有效,歆歆变得“听话”了。但渐渐我发现,歆歆想要的越来越多。奖励也越来越多样化。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类似的有“物质”奖励。这种奖励措施很多父母经常使用,给孩子许下承诺,如果考试能达到多少分,就可以获得相对于的奖励,如学习机、自己喜欢的玩具、电脑等。

也有为了培养孩子的行为规范,进行”金钱”奖励。有简单的考试成绩兑换现金,家务获取酬劳,还有达到一定目的或积分即可兑换一定的现金等。

这种看似简单的奖励,实际是一种交易,这样的“交易”不止体现在奖励上,还有惩罚上。例如:“你再不去吃饭,把电视关了!”“你再不写作业,这个星期的游乐园想都别想了!”

或许你也发现了,这种“交易”式的做法,往往都是先由父母提出来的,而孩子只是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总是试图和孩子讲条件的时候,孩子模仿到了“精髓”,通过与家长的各种“交战”,渐渐掌握了一项新技能,学会与父母讨价还价,谈条件。而孩子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谈条件来得到自己想要的某种东西而已。

为了让孩子听话,培养行为规范,激励孩子进步,父母们不惜以各种好处诱惑,刺激和换取孩子的良好品行。殊不知,过多的“交易”式教育的背后,隐藏着很多伤害,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过多的“交易”奖励,会让孩子的内在行为动机被削减

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不管是什么用什么方式教育孩子,最根本是激发孩子内在行为动机的自觉性。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活动本身产生的快乐和满足所引起的。例如:孩子读书,是为了想获得知识,开阔眼界,这是属于内在动机。外在动机是活动外部因素引起的,例如:孩子读书,是为了得到父母承诺给的礼物,这是动机。

心理学家有个著名的“德西效应”,这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做的一组智力难题实验。他将分三个阶段让学生进行解题,在第一阶段,所有学生都没有给予奖励,让学生作答,在第二阶段,分两个组,其中一组在成功作答之后,给予1美元的奖励,而另一组则正常作答,没有奖励,结果有金钱奖励的这组表现更加积极,更有兴趣。之后,休息一段时间,在第三阶段的时候,给学生自由的时间休息,让学生自行完成解题。最后发现,一直没有获得过奖励的那组更愿意花时间去解答难题,对挑战难题还是有很大的兴趣,而获得奖金的那组兴趣则有明显降低。

这个实验证明:奖励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当学生在做一件感兴趣的事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削减他内在的吸引力跟动机,从而失去兴趣。

所以说在教育这件事上,光靠物质跟金钱是万万不能的。长期的“交易”,会让孩子的内在动机逐渐转化为外在动力,当外在动机没有时,会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态度,丧失原有兴趣。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当爱变成“有条件的交易”时,会让孩子安全感变得脆弱

世间的爱都是无条件的,用交易取代爱,往往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我的爱,都是因为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因为我是谁。孩子总是考验你的爱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安全感。

正如有人说,“因为我是你的父母而我爱你的‘爱’,并不难得。但因为我爱你这个人而我爱你的‘爱’,极其难得。

长期的“交易”,会让孩子形成“我做这个有什么好处”,“做了这件事,我会有什么回报”等自私、势力的想法。父母喜欢用命令的方式或者像发布任务一样将“爱”传递给孩子,但这并不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反而觉得是父母对自己的束缚跟控制,极力地想摆脱,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

当爱变成”有条件的交易“时,性质就变了,就像一颗准备变质的种子,如果不及时处理,你还会相信它能长出好果实吗?孩子的行为被父母的“交易”绑架着,孩子的情感被父母的“交易”限制着,孩子的安全感被不断的侵蚀着。 当交易不再进行时,孩子的安全感得不到满足,情绪就会变得很暴躁,变得自私,进而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反击父母。

于是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不断对父母进行挑战,有些父母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会不断降低自己的原则要求,不断妥协,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作为父母怎么做避免“交易”式教育?——做到和善和坚定

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和善而坚定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尼尔森在《正面管教》书中就介绍了一套比较好的教育方法,很值得父母去学习,书中指出和善而坚定时是核心的教育理念。“和善”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而“坚定”是不强硬、不妥协。父母要有自己的原则,尊重规则,坚持自己的正确做法。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一定要及早给孩子制定规矩, 并且父母一定要坚守底线,不妥协。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是自己应该做的,什么事是不能做的,让孩子承担起在没有大人干预下,自然而然发生的任何事情,即自然后果(危险、妨碍他人及孩子不在乎结果时,不宜采用)。例如:不吃东西,就会饿;下雨天,忘记带伞,就会被雨淋湿。

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他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出现什么结果,当孩子知道自己的无理取闹和威胁得不到满足之后,孩子就会慢慢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多注重精神奖励。孩子的世界其实是很单纯的,并没有那么多的物质要求。父母应该多表扬具体的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心理学家发现,微笑、拥抱、表扬等精神上奖励比物质上奖励更加有效。例如:“今天你帮妈妈扫了地,节省了妈妈很多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你了。”“宝贝,你今天打预防针表现很勇敢,妈妈为你感到高兴”“宝贝,很遗憾你生这么大的气,我尊重你的感受,但我不能接受你刚才的做法”“我很乐意和你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等。通过给孩子特别的自由、特权和优待的方式,让他们来体验荣誉感、培养责任感、增强自信心。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成长才能’“快”

我很庆幸,自己及时发现了问题,学习用和善而坚定的方式,纠正这种”交易式“的教育,虽然中间婆婆担心歆歆吃不饱,有过阻止,但是我还是坚持了。现在,歆歆每次都很自觉的坐在餐桌上自己吃饭。每次与她约定什么,她基本都会遵守约定,虽然中间有反复,但是感觉越来越顺利。内心还是有些小激动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了,真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孩子的教育是一件漫长而艰巨的事情,对孩子的奖励要慎重、合理。父母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跟陪伴孩子,教育的时候,首先应该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人生观跟价值观,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跟兴趣,激发孩子内在动机,真正做到从心出发,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父母少点“交易”,多点“爱”。孩子才能自信地探索世界、发展自我,让孩子真正释放自己的天性,快乐成长。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