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歷史文化

收藏活動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原始人類 為了裝扮自己,就採集漂亮的貝殼、磨製出精美的玉器,將它們佩帶在身上。戰國著名哲學家惠施,藏書達五車之多,在當時可謂是大藏書家。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藝術,他並收天下碑帖,在書法界傳為美談。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宋代大畫家米芾愛石如痴,有一次他得到一塊“端石硯山”,竟接連三天抱著此石入睡,時人便稱他為“石癲”。清代雍正、乾隆皇帝,崇尚漢族文化,不僅自己舞文弄墨,而且嗜古成性,廣為收集民間的珍寶,把它們秘藏於故宮。

民間收藏組織也相繼成立,並且出現了一批私立博物館。從收藏品種來看,除了傳統的古玩、書畫、觀賞石、郵票、錢幣、報紙、書籍、火花等外,已發展到包括磁卡、糧票、門券、酒瓶、連環畫、商標等數百種。從收藏隊伍的構成看,不再侷限於知識層,已擴展到社會的各個階層、各個年齡層,可以說中國民間收藏活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這是歷史悠久的老錢幣。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知識與欣賞集於一體

收藏的過程就是知識積累的過程,許多收藏品都是歷史的載體,從它們身上可以折射出歷史的光芒。如某些宋代磁州窯瓷器上寫著“眾中無語,無事早歸、常憶離家日,雙親拂背時;過橋須下馬,有路莫行船;未晚先尋宿,雞鳴再看天;古來冤枉者,盡在路途邊”等詩句。

這些詩句所流露出的思想是與宋代崇尚理學、熱衷禪宗以及文強武弱的社會風貌分不開的。而一隻元代青花酒杯上寫著“人生百年常在醉,算來三萬六千場”,反映出元人縱馬天涯、豪放不羈的英武氣概和大吃大喝的生活方式。許多收藏品不僅是歷史的載體,同時更是美的化身。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人們通過收藏,可以豐富審美情趣,提高藝術修養。中國是瓷器的故鄉,中國古代陶瓷的最大貢獻是為陶瓷美學開闢了一個新的境界,為此,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佳詞絕句。唐代詩聖杜甫在《乞碗詩》中是這樣讚美四川大邑窯瓷器的:“大邑燒瓷輕且堅,扣如哀玉錦城傳,君家白碗勝霜雪,急送茅齋也可憐”。

唐代茶聖陸羽的詩句:“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將越窯秘色瓷和千峰翠色聯繫在一起,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而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陰》一詞:“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形象地將景德鎮青白瓷枕喻作玉枕,再貼切不過了。看看這些色彩不一的鈞瓷。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最好的休閒與怡情

人們通過收藏,可以豐富審美情趣,提高藝術修養。工餘之暇,或河灘沙礦覓石,或鄉村小鎮淘金;或去古玩地攤尋寶,或到博物館裡取經。流連於藍天白雲下,徜徉在藝術的殿堂裡,身心得到最大的放鬆。

在古玩收藏中最大的收穫就是變得安靜了,坦蕩了……收藏的樂趣是陶冶,收藏像點燃一支香,望著它永無重複的渺渺煙雲,嗅著融和著自然氣息的清香,像一杯清茶,在恬靜地品啜著,身心得到最大的鬆弛和安逸。

為什麼這麼多人都喜歡收藏

綜上所述,收藏已不再是昔日的“玩物”,而是一種內容多樣、全新的文化休閒和經濟活動。俗話說:“亂世黃金,盛世收藏”。相信隨著我國的日益增強,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民間收藏一定能夠持續發展、蓬蓬勃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