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給了我們什麼啟示?疫情過後,你想怎樣開始新的生活?

酒圈兒


新冠疫情逐漸好轉,但各行各業早已哀嚎一片。

我身邊許多朋友已經開始著手為接下來3個月在家“過冬”做準備。許多19年末蠢蠢欲動想要跳槽的人,現在大多數也都在家觀望,公司不減薪裁員就已經謝天謝地。

然而通過這次突發事件,平時許多在職場工作上沒有暴露的問題全部浮出水面。雖然病毒無情,但這何嘗不是一次自我檢視的機會,

今天總結了3個思考和大家分享,希望對各位有所啟示。

下面進入正文。

01

養閒人的崗位是可以裁掉的

這次疫情,讓許多大公司裡養閒人的崗位一下子暴露了出來。

這些崗位放在過去,都屬於公司裡的“神秘部門”。你既不知道這些人每天具體在幹什麼,但從他們的日常穿著打扮看得出來,都拿著相當不菲的工資。

公司的核心業務裡見不到這些人的身影,重大項目的拓展上也看不到他們的貢獻,每次路過他們的位置都看到他們在聊微信刷淘寶。

這就是公司的閒人。然而當疫情來臨,這些人的真面目一下子曝光在所有人面前。

前兩天我在朋友圈裡看到一家公司的內部管理層聲明,裡面提到為了保證充足的現金流維持疫情期間的公司運轉,管理層決定從上到下開始實行按比例發工資的政策。

所謂按比例發工資,說白了就是疫情期間,所有員工的工資按不同比例進行縮水,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再補發。

暫且不討論這個做法對還是不對,這裡讓我覺得有趣的地方在於,這家公司在聲明裡還附上了不同等級的員工工資發放比例的詳細列表。

比如管理層老闆,發放50%的工資;

負責新業務拓展類的員工,發放80%的工資;

負責日常系統運維的員工,發放60%的工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裡面有些帶上“XX經理”。“XX總監”頭銜的人,工資比例卻直降到30%。

這就很匪夷所思了。

後來有人在朋友圈下面爆料,說這些崗位的人平時就是沒啥正經事幹,每天在辦公室裡瞎晃悠。頂著個總監的頭銜,技術水平還不如一個新來的大學生。

至於這種人是怎麼進到這家公司的,我們不去做過多猜測。但從這個事情可以看出來一點:

當潮水退去,誰在裸泳一眼便知。

過去公司的經營狀況尚可,可以有閒錢養著這些人。可一旦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時,第一個被推出來犧牲掉的,一定也會是這種人。

而這反推到我們每個人自己身上有什麼啟示呢?

你在求職的時候,最好不要去找一個“閒職”。

閒職,意味著不在核心圈裡,不會受到重視。一旦風險來臨,這會是第一個被裁撤掉的崗位。

任何讓你產生“這錢賺起來很輕鬆”的事情,都要提高警惕。

大多數普通人的職場還是遵循資本主義的遊戲規則。你的收入究竟是來自於自己紮實的專業能力,還是靠著外部的機緣巧合把你抬上去的,這點一定要弄清楚。

切莫把運氣當本事,不要把關係當高枕。

相反的,你需要不斷反思自己有沒有“競爭護城河”。當你在求職市場上和其他人競爭的時候,能讓你的基本盤穩固不倒甚至脫穎而出的地方在哪裡?

是你兼具了不同崗位的人不同的本事,能夠一個人頂三個人?

還是你在某個領域的專業知識無人能出其右,可以解決別人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抑或是你具備獨到前瞻的思維,在大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找到破局的思路與方法?

又或許是你的執行力特別高效,手上的活兒做得既快又好,把任務交給你就特別放心?

趁著這個期間,不妨好好反思一下。

02

效率低的人是遲早會暴露的

前幾天我寫了兩篇關於在家辦公的心得,裡面提到最大的一個痛點,就是效率低。

這裡的效率,指的是溝通效率和執行效率。

溝通效率,講究信息傳遞精準到位,體現的是你的個人表達能力。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體會,和一些人在進行工作溝通的時候,經常會有“和他說話特別累”的感覺。

明明一句話就能解釋清楚的事情,翻來覆去要講好多。並且對方講得越多,暴露出來的問題越多,不知不覺中連你自己都忘了最初溝通的目的是什麼(如下圖):

這就像明知道迷宮的出口在哪裡,但你一直在周圍打轉,就是出不去。

我有一個同事就是這樣。上週我接到他的工作需求,要我幫忙修改一份方案上的流程圖。

實際上這個問題只需要在PPT上改幾個字就能搞定,可他花了半個小時和我在微信上解釋各種前因後果,然而這些信息對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任何幫助。

並且更可怕的是,我發現他對自己究竟要什麼根本不清楚。

一會說只要一個流程圖上的步驟修改,一會又說其實整個方案都要大改,過一會又說客戶還沒有決定好到底該怎麼做......

一系列節外生枝的問題讓我越來越困惑,他在微信上打的字也越來越多。最後我實在忍不住了打斷他,你想清楚了再來和我說,不然對大家都是浪費時間。

這就是溝通效率低的典型表現。

執行效率,講究做事情快準狠,體現的是你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執行效率低的人有一大特徵,就是無用功做得特別多。

比如回覆與自己工作毫不相干的郵件,開沒有目的的視頻會議,糾結一個無傷大雅的細節卻忘記了更重要的問題......

究其本質,就是對事物的理解還停留在表面,沒有抓住核心問題在哪裡,因此只能在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上浪費時間。

執行效率,來自於溝通效率。當溝通效率低下的時候,執行效率不可能提高。

本來遠程辦公就已經天然存在一些不便,如果平時工作的時候自己就有這兩方面效率的問題,是時候好好反思一下該如何修正了。

03

備胎計劃是一定要有的

這是這次疫情讓我感受最深的一點:

沒有什麼工作能夠旱澇保收,一勞永逸的。

許多前幾年風光無限的行業,比如共享充電寶,新能源汽車,影視文娛,在這次衝擊下全部無一倖免。

乘著風口順勢上去的行業,也有可能遇到龍捲風。

這次遭受重大打擊的是線下產業,但下次你不知道會出現什麼事情來打擊其他行業。

不確定性,將伴隨我們職業生涯的全程。

那麼如何對抗不確定性?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你一定要有“備胎計劃”。落實到我們每一個個體本身,不妨思考以下這個問題:

除了現在的工作,我還能做什麼?

這並不是簡單的要你去找個兼職,而是我們需要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做一個全面深入的剖析。

下面5個問題,幫助各位去思考:

1.我最擅長的能力有哪些?

2.我的這些能力,會由市場上什麼樣的人或組織去買單?

3.我能把這些能力賣出多高的價格?

4.我的這些能力,有多少會受到行業環境的衝擊影響?

5.我的能力又有哪些是放之四海皆需要的?

用一張圖來表述,可以畫成如下所示:

前面3點都好理解,我重點聊聊第4點(抗風險)和第5點(稀缺性)。

抗風險,關鍵回答兩個問題:

我的收入風險都會來自哪裡?以及,我有什麼預備手段去對抗這些風險?

許多對線下渠道依賴較重的傳統行業,面臨的最大風險,就是萬一有一天人們都不上街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擱在過去也許是天方夜譚,但這次疫情讓它切實發生在你我面前。

比如疫情期間,某個度假酒店的公司就直接給所有員工放3個月假。因為沒人去度假了,他們的生意規模斷崖式下跌95%.

這家酒店在前五年都是高歌猛進式發展,根本沒想過會有這一天。當疫情突然降臨,一切節奏都被打亂。

而另一邊,我也看到許多行業的人在積極籌劃自救方案。

比如許多汽車品牌在人們不能去4S店看車以後,紛紛轉移線上。銷售直播買車,送車上門試駕等各種花式服務被開發出來。

這給到我們的啟示,是一定要能主動快速反應,積極思考對策,千萬不能坐以待斃。這才是應對風險最好的方法。

講完了抗風險,接著講稀缺性。

稀缺性,代表你的某些能力不會受到環境因素變化的影響,無論發生什麼事情市場都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例如組織協調溝通的能力,對未來趨勢變化的判斷能力等等。

組織溝通能力,是你可以在物理條件受限的情況下,快速清晰地下達任務,組織協作,從而保證工作的高效率。

比如同樣是用微信群佈置工作,有的人霹靂啪嗒打一堆字別人都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有的人幾句話就能把任務安排下去,到時間了收作業集合。

一切有條有理,按部就班,工作推進絲毫不受影響。

對未來趨勢變化的判斷能力,是你能夠預判即將產生的結果,並且提前佈局。

參考非典時期的例子,這次疫情結束之後,在六七月份勢必會有一次報復性反彈,我已經看到有些企業開始為這波即將到來的消費高峰做準備了。

這些全都來自於你平時的思考,提煉和總結,這次疫情只不過讓這些能力更加派上用場了而已。

而它們都是為了回答這一段開頭提出的那個總領問題:

除了現在的工作,我還能做什麼?

這才是“備胎計劃”。它絕不是簡單的找一個Plan B 的工作就好了,而是對自我進行深度剖析後延伸出適應各種環境條件的生存可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簡單總結一下。這次疫情,對我們的職場成長有3個啟示:

1. 養閒人的崗位是可以裁掉的;

2. 效率低的人是遲早會暴露的;

3. 備胎計劃是一定要有的;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感謝大家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