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中国人自古尚武,春秋时期贵族各各能文能武,侠客遍地,武士纵横,一言不合拔剑相斗。

秦朝时以争战立国和图存,再以军功强国,统一天下之后,以法家思想治国“尚武”。到汉武时,北击匈奴,“尚武”盛极一时。说起尚武精神,自中国大一统以后,奠定整个国家尚武精神的第一位领袖就是汉武帝--刘彻。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汉武帝--刘彻

遥想在汉代,刘彻发动对匈奴的全面反击,卫青、霍去病给了匈奴毁灭性的重创。从此中华帝国以世界最强悍国家屹立于世界之巅!接下来才有班超的"投笔从戎"。因此有汉一代,灭匈奴、破楼兰、平羌人,威慑四方!战功显赫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并有对外“战书”:“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唐朝也是拥有强烈的尚武之风,灭东、西突厥,平定薛延陀,征高丽而建功于域外,耀中华国威以慑四夷。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到了宋朝虽说“重文抑武”,但是抑制的是武将的武,民间却不乏习武风气。宋朝时先后与辽、金、西夏作战几百年,互有输赢,你说宋弱?你不打疼敌人,敌人能因为你给俩钱就言和?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到了宋朝对蒙古时,蒙古在中东和欧亚大陆上灭国无数,一般几个月就灭一国的成绩。宋朝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生生拖了蒙古几十年。我就问,宋朝真的弱小吗?更别提蒙古在中原仅仅几十年就被汉族的朱家王朝给灭了。宋朝的精神气度可以分为两部分。开始时的北宋传承自唐王朝的遗留风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北宋时民间还保留着唐朝时的自信。但是民族兼容就缺失了,更多的是富二代看普通人的那种自信。到了南宋时期,因为北宋灭国的耻辱。老百姓更多的是一种的不甘的情绪。妄图重新找回以前王者的那种感觉。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朱家的大明王朝因为是从蒙古人手中武力夺回的。所以皇朝更加注重武力。从朱元璋到朱棣,年年北上草原,打得草原民族闻风丧胆。即使朱棣后,大明王朝由扩展转入防守,也是“天子守国门”。明朝没有一次和亲,没有一次与外族妥协签定不平等条约,无论自己怎样,与外族的交锋中从不屈服,无论倭寇还是后金。我可以死,不能认输。这是世界历史中少有的民族气节。这是朱家王朝用两个皇帝宁死不折节换来的。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要说中华的尚武精神流失,当从满清开始。满清出了个天纵奇才“皇太极”。皇太极在位期间重用汉人官吏,缓和了民族冲突。却也让汉族变成了满清贵族的“奴才”。要知道,满清之前,无论地位,老百姓跪天地跪父母,是不跪官的,只有罪犯才要下跪。而到了满清,下跪,已经成为一种下级见上级的见面礼。满清的剪辫子政策,更是耗尽了中华的最后一口气节。要不是当时的南明王朝不争气,满清就得屁股尿流的回长白山老家去。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到了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整个国家是多么热诚的投入到工业强国的建设之中,一句知识青年下乡去,接受农村改造,更是让多少人为之沸腾,意志力的提升让人甘愿接受最艰苦的生活,而依旧笑脸相迎。毛主席时代的中国,整个国家在百废待兴、一穷二白,在前有美帝、后有苏修的窘况之下,依然游刃有余、不慌不乱,两弹一星的奇迹硬是把中华民族伟大智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智慧力的挖掘让一个曾经的"病夫"焕发光彩。

华夏民族的“尚武精神”,满清时丧失殆尽,培养“奴性”摧残勇武


而毛主席时代的革命军人更是这两种力量的统一体,革命军人"滚雷场、堵枪眼、炸碉堡"的光荣事迹屡见不凡;而在朝鲜、越南、缅甸的战役中,革命军人更是最大限度地将劣势装备下的战斗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促成这些事例的是什么?难道不是整个国家内部的尚武精神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