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清朝时期有许多的明君,前期的几个皇帝都十分勤勉,所以才出现了康乾盛世,可是一个国家要想有更好的发展,不仅要有把握大方向的领导还要有在一旁做实事的人,所以好的皇帝也要有好大臣进行辅佐,这个国家才会越来越兴旺。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康熙执政的时候开始重用了隆科多,但是也是从一个侍卫开始做起,虽然后来有所提拔,但因为他的失误,所以降低了职位,经过他不断的努力,以后再次被提拔为步军统领,这时候皇帝亲自给他写了一封信,让他平时谨慎为人少与他人来往,否则一旦发现她有了与他人结党营私的现象发现地位就会不保。为了避免隆科多会犯错误康熙可以说是提前打好了预防针。但是也能看得出康熙是真的很关心,虽然头上被悬挂一把宝剑,可是也能感受到皇帝的重视。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因为皇帝很看好此时的隆科多,所以一些不能被人发现的秘密任务都会派出他去执行,而这时候的隆科多也是十分尽心的帮助皇帝解决困惑和烦恼,也成为了皇帝的心腹,对很多朝廷政务有自己见解的他也开始走上了仕途的巅峰,成为了御前最得力的人。让皇帝最后临终的时候也将其叫到了身边进行沟通,可以看得出他的地位。

康熙逝世前,原本下诏让隆科多陪葬,只是没过多久,康熙又下了一道圣旨,不用隆科多陪葬,紧接着给隆科多加官进爵,让他辅佐皇四子胤禛。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这一番操作下来,旁人都看蒙了,尤其是隆科多,胆战心惊,这一做法在多年后被儿子雍正皇帝所领悟。

在这之后的九子夺嫡中,朝廷之中所有人都在观望事态的发展,因为这关系到每个人最实际的利益,大家心中都有一个想要拥护的人选,这也成为了混战的主要原因。据说一开始传位的人选是十四王爷,没想到被人调包了之后遗诏变成了传位于四王爷,就这样雍正帝顺利上位,成为了新的皇帝,而在其中出力很多就是隆科多,自从雍正上台后就开始重用这位对自己有帮助的大臣,并且还给了极大的特权,甚至能够不用顾及自己的身份随意出入皇宫。当时的官员挑选中他也有足够话语权,甚至不用皇帝的首肯就可以直接定了人选,可以看得出雍正对其很是尊敬和依赖。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因为隆科多很受皇帝的青睐,所以他的儿子们也因此得到很多的赏赐和照顾,当时皇帝对他和年羹尧都很重视,经常给予一些别人比不上的待遇与赏赐。但是天性敏感多疑的雍正逐渐对这些在自己朝政中过多干预的人产生了厌恶,也打算消弱这些人的势力,所以挨个找他们的弱点,就这样他开始盯上了隆科多,而这时候的他还不懂得皇帝的心思,家里的人也没意识到危险在逐步逼近,儿子在外的品性很差,家奴们也因为有这样的老爷在背后撑腰,所以走到哪里都是一副很高的作派,被皇帝看到之后就直接进行了料理,也将隆科多拉下来。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虽说一辈子在官场中混迹,但是隆科多却也私下里进行结党营私的勾当,当时正是被派到了中国与俄罗斯边境的谈判会议上,眼看着就要成功的关键时刻,皇帝却急急召回了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我们失去了本该是国家领土一部分的贝加尔湖,而等到隆科多的则是皇帝的苛责和惩罚。

由于证据很多他也没有能够赖掉的可能,所以被抄家之后彻底成为一个失败者,好在顾念曾经功绩的皇帝最后不忍心将其处死,最后下旨幽禁起来,一直到了他去世都是在幽禁的状态中度过。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康熙就担心这个大臣会有很多幺蛾子,所以才想要直接一起带走这个不确定的炸弹,但是命运的安排却让他的儿子亲手将其关押,这或许也是一种轮回。

康熙死前,欲让此人陪葬,后反而将其升官,雍正登基后发现真高明

雍正皇帝此时才明白父亲煞费苦心,作为一个皇帝,是没有朋友的,测试一个人就要先捧后打,当年康熙的一番操作确实耐人寻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