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英勇就義後,審問她的縣令李鍾嶽,懸樑自盡!

“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覓知音”,這首著名的《鷓鴣天》便是一代革命女烈士秋瑾所作,她的一生都在為祖國的事業做鬥爭,是一位可歌可泣的女英雄。

誰說女兒不如男,今天我們就來講講秋瑾英勇就義之後,當初審訊她的縣令為什麼懸樑自盡了呢?

秋瑾英勇就義後,審問她的縣令李鍾嶽,懸樑自盡!

秋瑾她曾經赴日本留學兩次,第二次則是日本人對中國學子的壓迫而毅然選擇回國,創辦了中國公學,回國之後的她也加入了同盟會,準備隨時為革命起義而獻身。

李鍾嶽擔任縣令那年,秋瑾回到了家鄉,並在那裡和徐錫麟、陶成章等人發動了起義,徐錫麟去安徽的時候遭到了叛徒洩密並且被殺害,徐錫麟的死也導致了起義的失敗,起義失敗之後,李鍾嶽就接到了捉拿秋瑾的命令。

李鍾嶽任卻對秋瑾早有耳聞,李鍾嶽認為秋瑾並沒有大家說的那樣離經叛道。李鍾嶽卻十分仰慕秋瑾,甚至對秋瑾的詩歌非常喜歡。李鍾嶽經常拿秋瑾的“馳驅戎馬中原夢,破碎山河故國羞”的詩句,教育自己的兒子。甚至李鍾嶽還想方設法的保護大通學堂。

秋瑾英勇就義後,審問她的縣令李鍾嶽,懸樑自盡!

7月14日,李鍾嶽將秋瑾提審時,破例給她設了座位。秋瑾在審訊時,寫下“秋風秋雨愁煞人”詩句。這句詩出自清朝詩人陶宗亮的《秋暮遣懷》,相當切合秋瑾當時的心境。李鍾嶽讚歎秋瑾書法很好。秋瑾回答:“未見過貼,字實不能寫,文章是能作幾篇的。”

李鍾嶽接二連三的審訊秋瑾,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文人之間的交流,到了後來,也可以說他們成為了知己。

秋瑾英勇就義後,審問她的縣令李鍾嶽,懸樑自盡!

但最終,李忠嶽抵不過一句“就地正法”,1907年7月15日凌晨4點鐘,秋瑾在軒亭口英勇就義了。

秋瑾時年32歲,正是青春大好年華。

李鍾嶽對秋瑾的死一直都無法釋懷,他總覺得秋瑾的死跟他脫不了關係。

秋瑾被處決後,李鍾嶽的日子也不好過,因為長時間的推遲上司交代的事情,所以三天後他就被罷官了,遠離官場的他在家閒來無事經常想起秋瑾的事,這讓他十分的後悔,整天愁眉苦臉,三番五次的想要自殺,卻因為家人及時阻止沒能實現,最後在某一天,趁著家裡人不注意,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其實錯不在他,他也是一個苦命的人。

秋瑾英勇就義後,審問她的縣令李鍾嶽,懸樑自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