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开始美国疫情不严重,现在却有点一发不可收拾?

假小胖vlog


截止3月29日,美国新冠病毒肺炎确诊人数124868,死亡人数2190,死亡率1.75%!连续5天确诊病例超过1万,今天新增病例还突破2万。这和前期相比,可以说一个天一个地。

其实有两个原因!

第一,检测数量上来了!这个是最主要的因素!暂时检测出来的阳性率都超过10%,这比例远远超过中国和韩国。

在3月10日,美国的检测数量总共才6563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96例,确诊率10.6%。

而到了3月15日,检测数总共才32464例!新冠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是3782例!确诊率10.3%!

而这几天美国放开检测,截止26日上午,美国副总统彭斯介绍说总共检测了55.2万例样本。而3月25日,美国的新冠病毒病例确诊人数为65286例,确诊率11.8%!

第二,在之前根本就不信国内的那一套隔离措施,隔离施执行不力也是导致美国病例快速上升的一大因素。

在很多老美的心目中,新型冠状病毒就是大型流感,年轻人死亡率还没普过流感高,死的都是老年人,他们该吃就吃,该聚就聚,口罩是给有病的人戴的,而且还有钱发,不爽吗?纽约州疫情很重,照样不会封州!

说穿了,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等自己感染上才会后悔。


风清杨295


美国误判,错过了扑灭新冠肺炎的最佳防控时机,才造成现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美国的误判,不仅让美国自己遭殃,而且还连累了大多数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国际社会。

美国向来以前瞻性、预见性和高科技技术见长。在各领域里,美国差不多都引领世界潮流。为什么在这次疫情中,马失前蹄,毫无建树?这的确令人费解。

美国误判背后的隐情到底是什么?

万事总有因,美国在这次疫情中犯下误判错误,无非以下几个方面可能的因素:

1、总统选举需要,故意误判

2、认知因素,造成误判

3、实验室泄漏,用误判掩盖真相

4、傲慢自大,不相信中国能够识别新冠病毒。

无非这几个因素。否则,以美国在病毒研究领域的技术水平而言,不可能表现如此糟糕头顶!


三月森林


美国一开始究竟真的是疫情不严重,还是对外公布的数字并没有反映出疫情的严重程度,究竟如何?想必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判断。

美国昨日新增19837例,我被吓了一跳,只能用“灾难”来形容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比国内单日1.5万的高峰期还要高。可别忘了当时国内是把临床诊断也加进去了,美国有没有加临床诊断不得而知。

美国发展到如今的地步与特朗普政府的防疫政策息息相关,初期特朗普诸如疫情对美国人民影响很小的讲话严重误导了美国民众,使得民众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暴露在病毒之下。加之美国国内不生产口罩等医疗物资,使得即使在今天疫情如此严重的情况下,一线医护人员没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这将使得情况更加糟糕。

此外,疫情发展过程中,特朗普政府面对疫情和经济的选择上,一直选择了经济,直到前几天特朗普还表示要在两周内全面复工复产。

这一切的一切,都导致了美国国内目前严重的疫情形势,老胡曾说在此刻要支持美国人民,谁都不会独善其身。我是认同老胡观点的,希望美国能尽快扭转疫情局势。



文辰雨影


疫情从2019年就在美国发生蔓延了,只是特朗普政府为掩盖事实真相,用流感把它遮掩了。全世界所有正义之士都己发声了,而特朗普政府故意掩耳盗铃隐瞒真相,在祸害了全世界的同时,也把美国人民带入了深渊。


草堂信步慢行静思


因为一开始美国并没有把疫情放在眼里,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扩散漫延,甚至当成流感病毒处理,并没有在全美展开规模检测,能得到检测的也只是少数有钱人,随着医院病患增多,美国才放开免费检测,疫情随后水涨船高,一天比一天多,短短一周多时间,美国的检测确诊病例就破10万达到12万4千多人。


佳阳1368


美国刚开始不严重,那是假相,美国早就发作了,只不过把新冠病毒当流感病毒来看,因此才不那么重视!


美国现在的新冠疫情很严重,已经一发不可收拾,无法阻挡,是因为美国官方不及时防控、不要求国民戴口罩,任国民到处流动,还参加马拉松快跑比赛,这就意味着新冠疫情在马拉松快跑比赛后会爆发,确实已证实新冠疫情破坏力是空前的。


美国每天新增1.8万一2万例以上开始出现了。美国能突破12万例以上已经非常严重了,美国目前并不打算封城,还指望国民“复工”要钱不要命的挽救经济,如此下去,美国的新冠疫情有可能会突破2.5万一3万以上一天,到时美国的新冠疫情很难控制了。


铁男春秋


很多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很漂亮,然后,然后写,开始计提不良库存和不良债权了。美国很会打扮自己。


楚有歌


美国早就很严重只是之前没有检测报告而已,加之长时间没控没防倒至一发而不可收拾。在中国发生之前以流感病毒病例死去的一万多人就很能说明问题。


谋事在人成事还在人


拖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问题都是拖出来的,尤其是面对汹涌的传染性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