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他曾作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歌,對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世人稱為“詩聖”。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享受過開元盛世的繁華,也經歷過“安史之亂”戰亂之苦,一生顛沛流離。杜甫曾經客居長安十年,奔走獻賦,鬱郁不得志,仕途失意,過著貧困的生活。隨後雖然有一段時間做了官,但始終不能被重用。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不過,貧困潦倒如杜甫,也有高光時刻。杜甫曾經作了一首詩,詩中的人物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都在其中,說明了杜甫年輕的時候朋友圈還是挺強大的。這首詩就是:《飲中八仙歌》

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陽三鬥始朝天,道逢麴車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聖稱世賢。

宗之瀟灑美少年,舉觴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樹臨風前。

蘇晉長齋繡佛前,醉中往往愛逃禪。

李白一斗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張旭三杯草聖傳,脫帽露頂王公前,揮毫落紙如雲煙。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談雄辨驚四筵。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這首詩大約是天寶五年(746年)杜甫初到長安時所作。史稱李白與賀知章、李適之、李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八人俱善飲,性格豪放不羈,被稱為“酒中八仙人”。

現在我們來看看杜甫的朋友圈都有哪些牛人:

知章:賀知章,越州永興(今浙江蕭山)人,官至秘書監。性曠放縱誕,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自號“四明狂客”,又稱“秘書外監”。他在長安一見李白,便稱他為“謫仙人”,解所佩金龜換酒痛飲。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汝陽:汝陽王李璡,唐玄宗的侄子。

左相:指左丞相李適之,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八月取代牛仙客為左丞相,天寶五年(公元746年)四月,為李林甫排擠罷相。

宗之:崔宗之,吏部尚書崔日用之子,襲父封為齊國公,官至侍御史,也是李白的朋友。

蘇晉:開元進士,曾為戶部和吏部侍郎,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以豪飲聞名,而且文思敏捷,常以酒助詩興。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張旭:唐代著名書法家,善草書,時人稱為“草聖”。

焦遂:布衣之士,平民,以嗜酒聞名,事蹟不詳。

此詩意思是說:

賀知章酒後騎馬,搖搖晃晃,好像在乘船,他喝得雙眼迷離、老眼昏花,掉入井中也不知道,竟然在井底睡著了。

汝陽王李璡喝了三斗酒才去覲見天子。他在路上碰到裝有酒麴的車,聞到車裡散發著酒香就直流口水,恨不得自己能封在水如酒味的酒泉郡。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左相李適每日花費萬錢,飲酒如長鯨吞吸百川之水。自稱豪飲是為了躲避政事,以便讓賢。

崔宗之是一個瀟灑的美少年,舉杯飲酒時,白眼傲視青天,俊美之姿有如玉樹臨風。

蘇晉雖然在佛前齋戒吃素,但是飲起酒來常常把佛門的戒律都忘得一乾二淨。

李白飲酒一斗,可以賦詩百篇,他去長安街酒肆喝酒,經常就睡在酒館那。天子在湖地遊宴,召他作詩作序,他因酒醉不肯上船,還自稱是酒中仙。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張旭飲酒三杯,即揮毫作草書,時人稱為“草聖”。他不拘小節,在王公貴戚面前脫帽露頂,揮筆疾書,其書如雲煙之瀉於紙張。

焦遂五杯酒下肚,才開始精神振奮,在酒席上高談闊論,常常語驚四座。

這其中,李白和杜甫是一對很好的朋友,天寶三載(公元744年)年間,杜甫在洛陽與被唐玄宗賜金放還的李白相遇,兩人相約同遊梁、宋(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之後,杜甫又到齊州(今山東濟南)。四年後,杜甫在兗州與李白相會,二人一同尋仙訪道,談詩論文,結下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隱居》)”的友誼。杜甫曾經寫過好幾首關於李白的詩,比如《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天未懷李白》等等。

杜甫一首詩暴露了他的朋友圈,從平民到宰相,從文人到皇室皆有之

而汝陽王李璡,杜甫也曾作過一首詩叫《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其中寫道:“汝陽讓帝子,眉宇真天人。虯鬚似太宗,色映塞外春。”

據傳,杜甫此詩是為這八人寫的“肖像”畫。的確,看了這首詩,我們對這八個人的形象瞬間就清晰起來,在腦中很容易就想象出他們的性格特點,非常的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