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一·概述

繼西周之後,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的又一個高潮期,鑄造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器物製作方面,主要體現在合範鑄造的高度發達,失蠟法的應用,模印法制範、鑲嵌工藝的普遍流行,以及兵器的表面處理技術等。湖北大冶縣銅綠山的礦井遺址體現了東周時代青銅冶鑄業的巨大規模,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器生產力的提高。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前期陳子匜

春秋前期的青銅器在西周晚期的基礎上,只有少量變化。春秋中期,隨著諸侯國政治勢力的擴展和大國之間的爭霸,卿大夫勢力變得愈發重要,因禮儀的需求和生活的實用,青銅器逐漸產生了多種新的器形。春秋晚期是鐵器時代的初期,但是鐵器時代的到來並沒有立即導致青銅工業的衰退。相反,由於戰國時代生產技術的普遍提高,青銅器鑄造技術亦有新的發展,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水準。失蠟法、花紋模印法等先進工藝的出現,分鑄法以及錯金銀工藝的使用,使這一時期能夠鑄造出一些結構複雜的青銅器,如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盤,其上細膩精美的鏤空花紋就是失蠟法運用的精品;再如河南新鄭出土的一對蓮鶴方壺,器底與器身上的臥獸、爬獸,蓋頂上展翅欲飛、引吭高歌的仙鶴都採用了分鑄法,產生了栩栩如生的藝術效果。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後期蓮鶴方壺

錯金銀工藝,始於春秋時期,盛於戰國時期,西漢以後逐漸走向衰落。它的一般做法為:先在青銅器表面預先鑄出或鏨刻出圖案、銘文所需的凹槽,然後嵌入金銀絲、片,捶打牢固,再用蠟石將其打磨光滑,達到突出圖案和銘文的裝飾效果。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錯金銀鳥紋虎子

戰國晚期,高水平的青銅鑄造業由於冶鐵工業的突飛猛進,進而完成了歷史所賦予的使命,轉向規格化和樸素的風格,器表多為素面,只有銅鏡的造型、花紋不斷髮展。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四山紋鏡

總之,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在造型、裝飾、銘文、製造技術等方面表現出了生動活潑的新時代氣息,這是社會變革的反映。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前期毛叔盤

二·特點

(1)器型種類及組合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種類繁多,有禮器、樂器、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兵器及車馬器等。青銅禮器按用途分為:蒸飪器

,有鼎、鬲、甗;盛食器,有簋、盨、簠、豆、敦;酒器,有罍、盉、壺、舟;水器,有盆、鑑、盤、匜等;樂器,有編鐘、編鎛和錞於,鐃、鐸數量很少;生活用具,有帶鉤、銅鏡等;兵器,有戈、矛、殳、戟、劍、鏃等,主要有各國武庫控制的作坊製造;車馬器,有車轡、車轄、蓋弓帽、鉸鏈管、轅、銜、輨、軛、鑾等車飾,有鑣、銜、當盧、鈴、節約等馬飾;工具,僅見錛、鑿、刀、削等。其中,鼎又分為專為蒸飪用的鑊鼎,供席間陳設牲肉的升鼎及備加餐用的羞鼎。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前期團花紋鼎

春秋戰國時期禮器器種較商代和西周有明顯變化,如盛行的飲酒器大為減少,其中爵、斝、觚、觶、觥、角、尊、彝、卣等均被淘汰。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前期羽紋四耳缶

春秋時期,食器和樂器的數量很多,因此,郭寶鈞先生稱這個時期為“鐘鳴鼎食的組合”,其次還有武器。食器中的鼎、簋、鬲、甗、簠、豆都很發達,盨絕少見到;新出現的用來盛食或蒸食的敦,以齊國、楚國和燕國製作最多。酒器以壺為主,西周食器很少的缶霝這時有一定的發展;新出現的酒器主要是缶。水器中的盥洗器匜和盤這時有增多的趨勢,在考古工作中,往往是匜、盤成套出土;新出現的水器主要有鑑等。樂器除了延續西周時期的甬鍾以外,紐鍾、錞於、鉤鑃等樂器也開始盛行。武器主要盛行戈、矛、戟、劍以及戈、矛的配件。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時期仍以食器、樂器、武器的組合為主。常見的食器主要有鼎、豆、敦、壺、缶、盤,簠少見;輕便實用的青銅器主要有西瓜敦和螭梁盉,曾侯乙墓還出現了長足的敦。樂器常發現十幾件一套的編鐘,如河南信陽長臺關楚墓出土了13件一套的編鐘;四川涪陵出土14件一套的編鐘,其中有8件錯金;曾侯乙墓出土三層八組65件編鐘。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獸首編磬(6件)

戰國時期的兵器變化最大。戰爭由以車戰為主變為以騎兵和步兵為主,因此,青銅劍的使用相當普遍。這時期有的銅器上已出現使用劍作戰的畫面。例如,汲縣山彪鎮戰國墓出土的水陸攻戰紋銅鑑上面有步兵持劍狀;洛陽金村出土的一面錯金銅鏡上鑄有騎馬武士持劍鬥獸的形象。這一時期的戈、矛與戟的數量都非常多。這一時期的服飾器,特別是銅鏡和帶鉤生產增多。銅鏡在南方,特別是楚國最流行,而帶鉤則在中原地區多見。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有鞘劍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錯銀螭首帶鉤

(2)造型特點

①鼎:附耳有蓋,蓋上有3個小獸或3環小鈕的鼎比較盛行。鼎足一般多呈外翹的瘦長蹄形,這一特徵尤以南方楚國的鼎最為突出。戰國時期的鼎器壁越來越薄,蓋上有三犧、三環或三鳥,鼎足變得低矮。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後期蟠虺紋鼎

②豆:作長把深腹狀,有蓋,蓋上有把手,可以仰置。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嵌松石蟠螭紋豆

③匜:有的無足,變成了瓢形。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後期獸形匜

④甗:尚為四足,但足常由動物造型組成;戰國時期,出現無足的甗。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前期四蛇飾甗

(3)紋飾特點

春秋時期,細密嚴謹、雕鏤工整的蟠螭紋逐漸替代了西周晚期流行的竊曲紋、環帶紋、重環紋、鱗紋等。浮雕式的植物與動物形象是這一時期的突出特徵,其典型代表是蓮鶴方壺。春秋末期,一種刻鏤和細線線刻畫像工藝開始萌芽,江蘇六合程橋發現的幾片殘銅片上刻有野獸、樹木、人物活動的畫像,線條簡單。這種畫像題材的出現,打破了商、周以來銅器花紋神秘、呆板的局面,使紋飾內容更加富有生氣。這些人事活動圖案的內容,諸如宴飲、狩獵等,是研究當時社會生活的重要資料。出現了網狀四方連續的花紋,表明此時已採用花版捺印新技術,比以往採用全部雕刻範模工藝有了很大進步。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春秋後期蟠虺紋鑑

戰國時期,青銅器上大量出現人事活動的圖案,豆、壺、鑑等器物上常出現大幅的平雕畫像。1965年四川成都百花潭出土的宴樂、漁獵攻戰紋壺是這一時期的典型作品。另外,此時還流行三角雲紋、勾連雷紋、綯索紋、花朵紋等,蟠螭紋則趨向簡化。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前期宴樂漁獵攻戰紋圖壺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4)銘文特點

春秋時期字體多種多樣,有的為瘦體,有的為肥體;有的刻意求工,富有裝飾性。文體多為韻文。春秋中葉以後,出現了錯金書,特別是吳越地區還出現了把文字圖繪成盤旋曲折的鳥蟲形。銘文內容多祭祀等。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時期刻銘大量出現,字體較小較細。所刻銘文內容一般比較簡單,多記載容量、重量,這與當時商業經濟的發展、度量衡器的進一步使用有關。有名的商鞅量銘中有“爰積十夕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戰國後期大良造鞅鐓

戰國時期青銅器銘文也常出現錯金銀的現象,如鄂君啟節銘文,就是錯金篆書,文字圓潤秀勁,書體端莊輝煌,極為精美,在戰國銅器銘文中別具特色。

鐘鳴鼎食,青銅耀目——青銅器的繁榮時期:春秋戰國青銅器的特點

鄂君啟節銘文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宮博物院等;文章內容參考自網絡、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