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我們這次的探索之路是從法國南邊的地中海濱城市尼斯開始,然後就一路向西,走戛納、艾克斯、阿維尼翁、卡爾卡松、圖盧茲;都是地中海沿岸和比利牛斯山以北的河谷。從圖盧茲開始往北,走到大西洋沿岸的波爾多,這一帶就是盧瓦爾河以西,大西洋以東,就是法國的河西走廊。再往北接著走就到了圖爾,盧瓦爾河在到達圖爾之前向西拐彎流向大西洋,這個地方就好像是中國的河套地區。我們到現在是從東往西,然後拐彎往北,走的是一個L型。過了圖爾我們還接著往北走,繼續走L型的那一豎道。這就走到了勒芒(Le Mans)。

勒芒這個地方古代屬於古羅馬的高盧行省,現在老城還有殘留的古羅馬城牆,我們從那城牆的一個豁口進了城。勒芒在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也有海上來的北歐海盜侵襲,有維京人,還有盎格魯人等等。法蘭克王國最後算是把這個地方搞定了,形成了一個安茹伯國。這個安茹伯爵是英法二國曆史上的強人。1127年,安茹伯爵戈德弗魯瓦五世在勒芒娶了比他大十歲的英王亨利一世的女兒瑪蒂爾達皇后,這個瑪蒂爾達的前夫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亨利五世。因為爵徽上有金雀花,這個安茹伯爵號稱“美男金雀花”,他和瑪蒂爾達生了一個兒子叫亨利。這個亨利接了他爸爸的班,成為安茹伯爵和諾曼底公爵。年輕的亨利娶了我們上次在波爾多說的那個大他十歲的阿基坦的埃莉諾。這個兒子亨利在他媽媽和太太的努力下當上了英國國王,就是英王亨利二世,開創了英國的金雀花王朝。亨利手裡的地盤不僅包括英格蘭,還包括諾曼底公國和阿基坦伯國,相當不可一世。亨利二世從勒芒帶了一票人馬去英格蘭,這票人馬就成了亨利二世的嫡系部隊,最後移民去了英國。現在英國格洛斯特郡和赫裡福郡一帶還有名字裡有芒(Mans/Manns)的人,他們就是這票人馬的後代。

我們進了城當然還是奔古蹟去看。就是這個大教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這是勒芒大教堂,也叫聖朱利安大教堂,專門為紀念聖朱利安而建。

聖朱利安是耶穌的七十二門徒之一,也是本堂的第一位主教。一聽這個,你肯定知道這座建築要追溯到將近二千年前。我們知道耶穌有十二個門徒,猶大出賣耶穌後死去,就又補充了一個叫馬提亞,還是十二個門徒。耶穌的七十二門徒說的是另外一組人,新約《路加福音》裡說耶穌派七十二人出去傳教,每二人一組。這位聖朱利安就是其中的一位,叫“勒芒的聖朱利安”。

據信聖朱利安原本是公元三世紀的一個羅馬貴族,後來成為羅馬的一個主教,被派到高盧的諾瑪尼去傳教,這個諾瑪尼就是現在的勒芒。這個時辰的勒芒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襲擊,老百姓都躺在地上喊“渴......”。朱利安一看這情景,知道機會來了。他就把一路走來握在手裡拄著的棍子使勁插在地上,然後開始祈禱“萬能的主啊......”,地裡就開始冒出水來,洶湧不息賽噴泉。眾人見此奇蹟,便急呼“真乃神人也”。由此,朱利安就可以在勒芒城裡自由行走兼傳教。勒芒人紛紛攜家帶口追隨朱利安,並且皈依基督。勒芒人不僅在精神上支持朱利安,而且大家有錢的出錢、沒錢的出力,幫著朱利安搭起了一座教堂,還口稱朱利安為“聖朱利安”。這是聖朱利安和這座教堂的來歷。

公元三世紀中葉,蓋出來的教堂沒有別的,就是木結構的巴西利卡,別的式樣他們也不會呀。聖朱利安從此開始訪貧問苦,廣施油鹽,他不劫富也濟貧,而且期間還表演過一把死人復活的奇蹟。不是詐屍,是真的復活,當然不是每個人,而是一個窮人死了,家裡只剩下一個瞎子孤兒。聖朱利安是勒芒的第一個大主教,退休以後他就到勒芒東郊的薩爾特隱居了。因為亨利二世出生在勒芒,所以他把對勒芒的聖朱利安的紀念也帶到了英國,把每年1月的一個27日設為紀念日。這個紀念日在英國南部的一些本篤教會修道院舉辦,他們管聖朱利安叫聖朱利安杜普雷。聖朱利安死後葬在勒芒大教堂,1562年,他的遺骸被當做聖物分散到英國的那些本篤會修道院,但是頭骨還在勒芒。這個就是關於勒芒的聖朱利安的故事和傳說。

聖朱利安造的那個巴西利卡教堂因為是木結構,在公元九世紀被一場大火給燒沒了,片甲不留。此後,在鋪滿菸灰的場子上就重新建了一座教堂。公元843年的這次重建對教堂進行了擴大,除了主殿,還在東端增加了唱詩班坐席、半圓形後殿和五個耳堂,上邊也修了拱頂。這是最早期的帶圓廳設計的教堂,叫做羅曼式,後來成為歐洲北部的標準形式。隨後,在十一世紀下半葉到十二世紀上半葉又進行了一次改造。

我們進去看看。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這個中殿還保持了一點九世紀的羅曼風格。有一圈下面這樣柱子支撐的半圓拱廊,二層是盲樓,三層兩邊的側廳上有大窗戶採光。也就是這一點羅曼式痕跡了。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1134年,大火又來了一次,十二世紀下半葉就只好再修。教堂就去找英王亨利二世募捐,還許給他好處,說修好了就把你爺爺安茹伯爵葬在這裡。這之前的屋頂還是木結構的,這次重修都給改成下面這樣的石拱頂了。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這個時候,哥特風格已經在法國興起,為了支撐巨大的石拱頂,不僅牆要加厚,而且在外面加了飛扶壁。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柱頭上也增添了裝飾,在上面圖裡可以看到,有的是經典的莨苕葉,有的是其它植物,還有動物和人物。你如果仔細看,還可以看到起拱石也有裝飾物。

1254年,重修了唱詩班坐席。下面這張圖可以看見祭壇後面的唱詩班坐席和上面的拱頂。可以看見這裡已經不是半圓拱,而是尖拱了,表現出典型的哥特風格。從上面那張圖看唱詩班坐席外面的飛扶壁,每個飛扶壁向外延伸的時候分出二個叉,這種飛扶壁是全世界獨此一份。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唱詩班坐席建好之後,南北兩個側翼的工程一直到1500年才完成,中間有英法百年戰爭的影響。這部分工作是要把新的哥特風格側翼連接到羅曼風格的正殿。一邊的側翼裝了一架大風琴,可以看見側牆上的尖拱和上端的柳葉窗,這都是哥特風格的特徵。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另一個側翼則是一個帶有聖母雕像、弧形山花的羅馬門,這是巴洛克風格。說明兩邊側翼建設隔了很多年。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唱詩班坐席外圍的羅曼柱和哥特束柱,可以看到有二圈側廊。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十字交叉處祭壇和上方的穹頂,非常漂亮。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最東端是浮誇的聖母堂,哥特鼎盛時期的風格,有彩色鏤刻枝肋和屋頂繪畫。巴西利卡是木結構屋頂,羅曼時期已經有弧形、半圓拱頂,但是沒有繪畫。羅曼往東發展去了拜占庭,拜占庭風格是大量的馬賽克畫。羅曼往西還在停滯不前,法國產生的哥特風格早期是空蕩的屋頂和簡單的枝肋,裝飾還是雕塑的花鳥仕女。十三世紀,哥特頂峰時,開始產生了各種裝飾,並且向彩色發展,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最早的表現。這個勒芒大教堂只有這個聖母堂是這個風格,說明它是最後完成裝飾工程的。屋頂上已經有簡單的繪畫,純粹是為了裝飾,二百年後意大利文藝復興才開始有穹頂壁畫,想象一下那個聖彼得大教堂旁邊西斯廷教堂頂上米開朗基羅的《創世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哥特風格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窗戶上的彩色玻璃畫,拜佔廷把馬賽克做在牆上,哥特則是把馬賽克做在窗戶上。這座教堂裡所有的窗戶上都有複雜的彩色玻璃畫,有的就是幾何圖案,有的則是帶故事的,包括聖朱利安的故事,還有聖經裡的故事。

看看聖朱利安的墓。這座墓龕可是太神奇了,它的內框是和本堂一樣的立柱支撐的尖肋拱,柱形、柱頭和尖肋拱都一樣,典型的哥特。再看它的尖肋拱內圈,還有一個弧形梅花拱,這個梅花拱我們在伊比利亞半島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比如科爾瓦多清真寺大教堂,這是摩爾建築的元素之一。再看頂上的二個尖刺,這是“燃燒的哥特”。這座墓龕可真是一個大雜燴。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從教堂出來,可以看到它正廳南面的側門。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這個不是側翼,就是正廳的側門,表現出羅曼晚期風格,門券是半圓的,不是尖拱形;但是內凹的,而且有瘦長的人像柱。這個是早期哥特風格。側門上面的弧形頂飾浮雕是天主教的經典畫,叫做“至高無上(Majestas Domini)”,桃核形的框裡是耶穌像,框的外面環繞著《新約》裡四個福音作者的符號。下面過樑上的浮雕是十二位福音傳道士。門的右手人像柱是聖彼得,後面是四位《舊約》裡的傳道士;門的左手人像柱是聖保羅,後面是另外四位《舊約》裡的傳道士。還可以看到側廳外的飛扶壁。

離開教堂,從遠處再回望一眼。可以看到側翼,還有從正廳伸出來的鐘樓。看得出來羅曼式鐘樓是比較新的,但是這個說明不了什麼,因為可能鐘樓最近剛剛擦洗過。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我們接著往城裡走,路過一個街心非公園。好傢伙!這個可是一個相當刺激的玩意兒:勒芒汽車耐力賽的標誌。上面有得獎者的名字和手足口印記。勒芒耐力賽這個鬼東西是全世界最長的汽車比賽,一共五千公里、二十四小時連軸轉,每車三個司機換班。到了後半夜,那些司機一個一個地、包括觀眾也一個一個地從人變成了鬼。據說勒芒賽道有一段六公里直線,這段路上的速度紀錄是392公里/小時!居然和京滬高鐵有一拼!我們如果有賽車愛好者,一定對勒芒耐力賽不陌生。現在北京的有線電視裡專門有一個賽車頻道,每天不停地播放各種比賽錄像,其中就有這個勒芒耐力賽。我記得最近的獲勝車隊是保時捷。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再往前走到一個轉盤,就看見路邊有一座聖母教堂。沒有刺兒,尖拱窗,羅曼晚期。這個是庫蒂爾聖母教堂(Notre-Dame de la Couture),建於公元六世紀,十三世紀後有幾次重修。門前的兩座鐘樓下部一樣,上部有區別,但都有柳葉窗,是哥特風格。說明上層是不同建築師的作品,二層的窗戶堵著板兒磚,說明教堂沒錢裝玻璃了。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看看門洞,半圓門楣上的浮雕是“最後的審判”。圓弧中間是耶穌,舉著雙手錶示審判即將開始。兩邊是聖皮埃爾和聖保羅,後面有捧著案卷的天使。他們的腳下是待審判的逝者,圓弧上是天使和門徒。門兩側人像柱上是六位先知。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教堂裡面是十三世紀重修時的哥特風格,扇形枝肋尖拱頂。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祭壇和上面的花玻璃窗。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巴洛克風格雕塑,彩色大理石柱,下面是耶穌受難,上面是耶穌昇天。這座雕塑相當精美,和這座教堂完全不匹配。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雕塑耶穌和聖家庭,中間是受難前的耶穌。框架外面是聖家庭,牆上站著的是聖何塞抱著小耶穌,柱子下面是聖母。

清明時節遊法蘭西賞歷史文化之十:勒芒

這座教堂裡最有名的雕塑是《基督下葬》,一來因為非常精美;二來裡面那組人物中有罕見的“抹大拉的瑪麗亞”。據說這座雕塑當年被黎塞留搬到巴黎去了。

這個勒芒雖然是一個小城市,可是也有值得看的古蹟。前面那座聖朱利安教堂很古老,至少有很古老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羅曼和哥特風格在一座教堂裡的結合。而後面這座聖母堂就是一座小教堂,但是裡面卻有不可思議的雕塑。上面那座大型雕塑,裝飾部分的精美和人物的簡單形成很大的對比,顯示出早期哥特的風格。而下面那座已經開始更注重人物的表現了,聖何塞和聖母已經脫離了把人物拉的又細又長的早期哥特風格,人體比例更合理,但是衣物上的褶皺還不是表現的重點,就是說還沒到復興古希臘。特別是框架裡的那座耶穌雕像,已經完全體現出“一腿彎曲,扭腰站立”的哥特成熟期人像姿態。這一組雕塑明顯不是同時完成的,耶穌像應該比聖家庭晚八十到一百年。

不錯,在大教堂裡看見了老故事,在小教堂看見了大故事。


(修訂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