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務本”,這個本指的是什麼呢?怎麼樣做才算是務本?

不二蒙教


謝謝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這個概念都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的,簡單來說,孔子的道是仁,即一種高層次的道德;老子的道是無,即萬物的本源。孔子的仁的涵義很廣,可以說涵蓋一切品德。

所以說“本立而道生”。


一、君子務本,“本”是什麼?

《論語》裡說得很清楚,“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本”就是“孝弟”。

孝弟是人和親人相處的品德,善良,把它擴大開來,就是朋友、鄰居、同學、同事,再擴大就是陌生人,再擴大就是國家,再擴大就是全世界。對其他人的道德,即是義,信,誠,等等。對國家的道德,即是忠。


二、君子怎麼樣才算務本

首先君子要學習,知識淵博,做人低調,做事高調,學問之道在自己做人的根本上,人生的建立,內心的修養。所以“本立而道生”,學問的根本,在培養這個孝悌,孝悌不是教條。換句話說,培養人性光輝的愛,“至愛”“至情”的這一面,所謂“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他說這個是“人”的本。人人致良知,則這個一體之仁道便活生生展示出來。所以,“務本”,就是致良知,本立就是道生,皆為良知體得明白之意。


洞鑑文史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君子之本。如果不務本,你就不是君子。從而把讀書人引導到這條道路——提高自己,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封國(周朝是分封制,封國是諸侯國,與現代國家不一樣),平步天下(一身的本事,到那個國都能謀生謀事業)。那個時代,有本事的人,經常在列國穿梭,並不一定在自己的出生地謀事業。

孔子在培養公務員,服務於各封國。周天子像個虛君,直屬地盤不大,大部分國土都分封給諸侯國,而且可以繼承,諸侯國可以有自己的軍隊。

周朝奪取商朝,有的說是隻用了一個月,有的說用了三個月,總之就是時間很短,相當於斬首行動,佔領首都。之後,商朝地方紛紛歸順,被封國封爵位。

周朝的周天子及其大家族、封國國君、卿大夫、士大夫都是貴族,言論自由,思想自由,按照君子協定做事即周禮。這部分社會精英,創造的諸子百家學問,今天看來也非常有檔次。後來的皇帝集權體制就不行了,皇帝生殺予奪,破壞了社會生態;沒人敢思想,都跟皇帝屁股後頭,等待皇帝聖旨,全國只有一個人的智慧,衰敗是必然的。

現代世界,人民興趣多樣,追求多樣,選擇做公務員的不多(世界範圍)。人人平等、人人獨立、人人自由這個至高無上價值基礎,帶來一系列觀念、一系列制度,當公務員不能統治人民。主權在民理論的認知使得人民治理即民主成為人類共識。公務員是人民僱用的,完全不同於主權在君的矇昧時代了。


雲端美


其實還有許多典籍也都有各自的見解,我們是無法得到千真萬確的答案的。只能把各家的觀點一一列出來讓大家各自從中領悟道理吧。

儒家所謂的務本,就是仁義為本。《禮記》之務本,就是泛指一切事物的根源。《管子》之務本,就是由己而及他人,由內而外,如果用於修行來說,就是修心,《管子》中有一篇《心術》是專門講這些的!那《漢書》中的務本,就是農業了。而法家所說的務本就是農戰。我能回答的,大概就這麼多吧!而題主關心的,可能是君子之根本,人生之根本。我個人認為,人生之根本,還是心性,是良知!


大秦魂的微博


人們都知道“相由心生”,說明面相由心生意念而改變的,那麼“道由根生”就不會是簡單因心之事,而是存在著根本不變的道理。

所謂“君子務本”。那麼這個“本”指什麼呢?

本,一般來說是“根本”的意思,但是“君子務本”出自於《論語.學而篇》中,固此,“本”有特定含義。

有子曰:“其為人之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之者,其為人之與本!

釋義:有子說一個人在家孝順父母、敬愛兄長,卻會去做犯上的事,就是有、也必定是很少的。一個人不好犯上,卻會去在外作亂,那是更沒有的。所以君子做事,都要從根本做起,根本樹立了,道德便也生成了。孝弟之做事,豈不是為仁的根本嗎!

顯然,孔子的弟子認為“仁”是根本,即“孝悌”是“本”,這也是儒家思想的重點。他們(她們)認為培養了孝悌的觀念,養成了孝悌的行為習慣,便能產生人道(仁道)。

那何為“君子務本”,“本”有那幾種?

關於“務本”,針對孝:《禮記》中說:“孝弟”和“孝悌”是人義中的兩種,然《呂氏春秋》中也提倡孝道,認為“務本貴莫過於孝。”相對於以下三種人來說,君主做到孝,則“名章榮,下服聽,天下譽”;臣子做到孝,則“事君忠,處官廉,臨難死”;百姓做到孝,則“耕芸疾,守戰固,不罷北。”

既然“君子務本”是對事物的基礎和主體的堅持,那麼“本”有幾種?不同的道就有不同的本。孔子說:“行已有六本焉,然後為君子也。”其是指那六本?即:孝是“立身有義”之本,哀是“喪紀有禮”之本,勇是“戰陣有列”之本,農是“治政有理”之本,嗣是“居國有道”之本,力是“生財有時”之本。

那麼如何做到“君子務本”呢?

我們在踐行“君子務本”這句話時,要細析出它的兩個哲理觀點。一是無本即無道生,即意味著無本之木、無源之於水也。二是必須要有主本,不能本末倒置,引起錯亂。《禮記.大學》中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另外一個方面也很重要,“務本”對於每個人來說,一切從小事做起,從基礎性工作入手。那些虎頭蛇尾、怕麻煩走捷徑、一步登天的事是不可能的,只有腳踏實地、傾心關注方能務實為本,走向成功。這正如《道德經》所述:“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當然,踐行“君子務本”的內容是多方面的,但最起碼要做到個人道德本質上的規範化。人沒有道德,思想就惡化,做事肯定不得人心,避人唾棄。所以啊,端正思想態度,注重個人品行修養。在做事時先確定原則標準,然後才穩步實施。

總之,“君子務本”是搞好本職工作的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只有認真並對照執行,才能逆水行舟,勇往直前。注重“本”心,不拒細節,後而道生。


杜象應


問的太好了。

一個本字可以把無數偽君子大師聖人哲學家的內褲都脫掉!

但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我的頭條一直都是說本——根本,本質,原理,原則,變化,求證,解答,統一!……


路上有長生果


此句出自《論語•學而》,全篇為:“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大意是:有子(孔子的學生)認為,為人孝順父母、善待兄弟,很少會犯上,更不會作亂。君子要致力於根本,根本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而孝悌正是“仁”的根本。

這句話是儒家對孝悌與“仁”的關係的闡述,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可以對這句話進行更廣泛的詮釋。比如,我們可以講:經營企業,誠信經營是本,確立了這個本,企業才可以良性發展,基業長青。沒有這個本,縱然興盛一時也是沒有根基的空中樓閣。當然,不止是經營企業,我們做人、做事實際上都是一個立本、生道的過程。


康橋綜述


這裡講的本即是“德”,原文: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古聖先賢悟道分人倫大道與天道!老子所著《道德經》悟的是天道,此文出自《論語》,論語為孔子所著,孔子屬於儒家!孔子曾向老子問道說他的道在人間,所以儒家所修的是人倫大道!“道”統領一切,引導一切,孕育一切,卻又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意識去感知。“德”可以幫助我們去了解,感知道!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的“德”立起來的時候,人倫大道的道也就自然而然的在此人身上顯現!《尚書》中說:在身為德,施之曰行。一個人不但要有“德”,更重要的是去做,做實踐,從言行舉止來體現。所以:君子務本,講的是人倫大道的行道!也是做人的最根本自己最高準則!

那麼何為“德”呢?如何操持這個“德”呢?

所謂“德”:上天有好生之德,是指人們順應自然的安排而各有所得,它支配萬物,使萬物的慾望得到滿足。

《易經》這樣解釋:“贊助天地之化育”

而佛教則解釋為:“慈悲善喜”

儒家則認為是:“博施濟眾”儒家講究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操持“德”便是修身。修身之前呢需誠其意,也就是說必須要意誠!意誠才會相信這個方向是對的!不要自欺欺人,然後再正心,也就是同古醫所說的糾偏,把心目當中偏離大道的理給糾正過來,這時候你才能以正確的方向修身!修身亦是有過程,仁義禮智信!孔子將仁作為道德的最高準則。主要是體現“仁者愛人”。同樣我們正心之後亦是從信、智、禮、義、仁一一做起亦同時做起!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也就是說,孝是仁的最根本,也是最基礎的!孝也是屬於禮儀中的最基礎!一個人若對父母不孝,對師長不敬,又談何對朋友講義!俗話不也常講“既然你不義,就別怪我不仁”。

所謂仁: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相互關係,是大家都親近和重視的,一個人只要有惻隱之心,肯定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心中就會有“仁”的理念!孔子說:“仁者,愛人”。“仁”是一個含義非常豐富的概念,但是它的核心是“愛人”。從“仁”這個字體的構成上來看,它由“人”和“二”組成,就表示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所以最大的“仁”就是愛人,莫過於此。

“仁”不僅包括關心和愛護其他人,還意味著不應該干涉別人,不將自己的喜好強加到別人身上。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想去做的事情,自己不想得到的東西,就不要強加給別人,不要因為自己喜歡某種東西或者理念,就認為他很好,沒有缺陷,從而強加給別人,讓別人也喜歡和尊重,自己達不到的慾望,從而強加於孩子或者家人去達到。

一個人自己取得成功,取得成就還不算,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他們的人,讓他們也能早日達成自己的目標,完成他們的理想,這是“仁”,同時也是體證“仁”來體現自己的價值。人生最大的價值不是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能夠影響多少人的人生!

“仁”是做人必須維護和遵循的最高原則,我們在追求“仁”的時候,不應該向外,而是應該向著自己的內心。“吾日三省吾身”,不斷的問自己,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為“仁”,等到自己的內心真正的淨化了,能夠遵守禮義了,距離“仁”的境界也就不遠了!

總之行道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有任何問題亦可私信我!若知必答!



聖賢文化智慧傳承


“君子務本”,這個本指的是根本。君子務本,講的是做人的根本。

儒家認為,做人的根本在於“孝悌”,孝就是孝順父母,悌就是敬愛兄弟。孝,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也是修身的基本法則。人如能有孝悌之心,就能有仁德之心。人心向善,就能像樹木一樣,生於根、長於根、立於根。所以說,做人貴在務本。

怎麼樣做才算是務本?其實很簡單,作為兒女,尊重父母,孝順父母,天經地義。作為兄弟姐妹,相互關愛,互相幫助。作為父母,撫育好子女,教育好子女,為國家、為社會培養有用人才。只有這樣,做人的根本才能有所體現。

孝,是中國自古以來所倡導的人們必須共同遵守的至德。一個人能夠做到“孝悌”,心情自然平和順達,也就不會做出違法亂紀的事情來。國家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如果人人孝悌,家家和順,天下自然太平,國家就能長治久安。

“君子務本”,出自《論語~學而篇第一》: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意思是:有子說:“一個人如果孝敬父母,尊愛兄弟,這樣的人,喜歡冒犯上級官員的,少有。不喜歡冒犯上級而喜歡違法亂紀的,從來沒有。君子在孝悌這個根本上下工夫,根本建立好了,人的善良本性之道也就生髮出來了。孝敬父母,尊愛兄長,這其實就是人的根本吧!”


三點水981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代表了儒家的一個核心思想,無論《大學》或是《中庸》都貫穿著本末關係是有本到末,好比一棵大樹,根深方能蒂固,無根之樹很難經歷風雨。


以這個本指的是自身,本心,而非外物,所有的追求外物而失去自身都是本末倒置,必須說一下本立而道生,這個道和道德經“道可道,非常道”並非一個道,道德經的道指的是萬物規律,是大道,正是這句話中的本,事物有了本才能立。

後面還有一句,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也,這就在舉例子,對於仁義,孝悌就是根本,我們若追尋仁義,必然要從孝悌這個本開始。我們可以自己繼續擴展舉例,如果要經營企業,那麼本就在誠信。治國的根本就在於以民為本,教育的根本在於培養能力思維樹立價值觀,等等。


怎麼做才算是務本呢,那就需要無論做什麼,立足本源,不要本末倒置,不要形式主義,不要好高騖遠,並且做好本職,致力於根本,根深自然會葉茂!


陶陶陪你研究事兒


“君子務本”,本就是根本事物。實際上他出自:《論語學而篇》原文如下:“有子日: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做亂者,未知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翻譯過來就是:“孝順父母,尊敬兄長,卻去故意犯上的很少,不去犯上,而去做亂的,那是沒有的。君子專心從事根本,根本建立,道就有了。孝順父母,尊敬兄長,這就是做人的根本啊!”縱觀儒家理念,無不是始忠貫穿於“忠孝友悌”的思想品德。實際上他與道家的:“尊道貴德”的信仰條約;釋家的“慈悲為懷”的胸懷內涵。是君子務本的基礎,而“百善孝為先”是基礎的基礎,只有懂得感恩,才能達到:“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從而達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