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中的雲算力市場

爭議中的雲算力市場

在萎靡不振的行情下,雲算力平臺們大概率都會迎來一陣艱難的日子,一場大範圍市場洗牌在所難免,運營能力強、用戶信任度高的平臺更有機會經過市場的考驗,部分騙局在資金鍊壓力下則更大概率會「現出原形」。不過整體而言,行業的淨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作者/胡韜

01

3.12行情的衝擊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雲算力在區塊鏈行業都是頗為邊緣化的領域,部分人認為雲算力是坑人的生意,也有 部分人認為雲算力是區塊鏈入門者參與比特幣挖礦的最佳途徑,其中前者觀點的聲勢居於主要地位。

不過在行情的震盪中,雲算力市場從19年開始仍然迎來一波高潮,眾多雲算力運營平臺出現在市場四處營銷,以其便捷、簡單的低門檻吸引到大量投資者入局雲算力行業,其中GenesisMining、比特小鹿、牛比特等平臺形成較大的影響力。

有業內人士向鏈捕手估算,目前比特幣雲算力在比特幣總算力中佔比已經超過10%,其地位不容小覷。

今年是著名的比特幣減產年,大量投資者與雲算力平臺都對今年的行情市場寄予厚望。為了應對比特幣減產對礦機性能要求的提高,許多雲算力平臺更是購買了大量新款礦機以及相應的雲算力套餐,例如新款螞蟻S19系列礦機相應的比特幣產量減半後開啟的雲算力套餐,以吸引更多的購買用戶。

但絕大多數人都始料未及的是,比特幣等主流加密貨幣的價格在3月12-13號期間接連狂跌,從近8000的價格最低跌破3900美元,相當於擊破絕大多數主流型號礦機的停機價, 這不僅對比特幣等主流幣種在二級市場的投資者造成巨量損失,也對比特幣等幣種的雲算力投資者造成嚴重衝擊,陷入「開機即虧損」的境地。

「由於全網算力下跌但是難度並未下跌,近半個月窗口期對於很多礦工非常難熬,許多已購T15系螞蟻礦機算力產品的小鹿用戶面臨挖礦收益不夠交電費被迫讓礦機關機的兩難境地。」比特小鹿CMO史睿告訴鏈捕手。

牛比特COO楊笑也告訴鏈捕手,由於挖礦收益降低,多數產品的回本週期與淨收益回報比很不好看,導致很多新用戶和老用戶內心都有些動搖。

為此,小部分雲算力平臺採取了一些補貼措施,例如降低電費、延長合約週期等。「我們當時就決定為購買特定套餐的用戶開啟訂單暫停的綠色通道, 在挖礦難度預計將下降的10天后再恢復挖礦,並在套餐原有結束日期基礎上順延10日。」史睿說。

爭議中的雲算力市場

不過對大多數投資者而言,前述舉措更多地起到情緒穩定的作用,對其巨大的實質損失實為杯水車薪。在部分雲算力平臺,甚至還聲明在連續10天停機並零收益後,會終止與投資者簽訂的雲算力合約,可能直接使得投資者完成的挖礦收益歸零。


02

雲算力靠譜嗎?


遍地狼藉之下,需要對雲算力進行更深一步地探究,例如雲算力平臺所述的那些優勢究竟靠譜嗎、它又存在哪些難以避免的缺陷。

對雲算力平臺而言,雲算力模式固然是個好生意,這相當於將挖礦所得幣資產的價格風險轉嫁至購買者身上,自身從中抽取管理費(2%-5%)、電費差價等,且一般享有對雲算力合約結束後礦機的所有權,如果對外銷售情況較差亦享有挖礦收益,這門生意幾乎是穩賺不賠。

從各大雲算力平臺的表述來看,雲算力相對於傳統挖礦模式的主要優勢在於簡單便捷。「由於加密貨幣挖礦具有較高的專業性,早期開始挖礦的大多是技術人員,此後大資金開始入場建立礦場等,但相較於普通人來說,挖礦仍存在著諸多門檻。無論是前期資金的大額投入,還是真真假假的委託平臺,都讓想要挖礦的新手礦工手忙腳亂。」楊笑告訴鏈捕手。

雲算力平臺的出現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平臺方投資或整合的礦機資源,進而形成具有特定算力規模、時間、幣種的套餐,投資者可以快速購買並加入挖礦活動中,平臺方定期發放相應的結算收益至投資者賬戶,而無需擔心礦機挑選、託管礦場挑選等一系列的問題。

同時,抗風險能力更強也被業內人士視為雲算力的一大優點。「比特幣世界最怕的就是被洗下車,如果碰到一天20%以上的波動,投資者很有可能就賣幣下車。」史睿告訴鏈捕手,「雲算力產品不僅可以抵禦行情波動的風險性,還可以防範諸如交易所跑路、地區政策的外部風險性。」

從降低門檻、提升便利的角度而言,雲算力模式的確具有天生的優勢。「直接弄礦機對投資者的社會資源調動能力要求很高,我自認為做不到,所以長期以來都在用雲算力挖礦。」一名雲算力投資者告訴鏈捕手。

不過據鏈捕手瞭解,前述雲算力模式的種種便利實際上也正是雲算力模式的軟肋所在。

目前,雲算力行業已經衍生出兩類運營機制,一類是「自有型」雲算力平臺,是指平臺商自建或者投資礦場,自己部署礦機並出售算力;另一類是「平臺型」雲算力平臺,是指平臺方通過招募礦場主,將算力注入本平臺再對外出售,自身並不持有礦機 。

但無論哪種機制,礦機選購、運行等操作完全由平臺方或第三方負責,算力購買者對其實際運營情況知之甚少,這意味著即便雲算力平臺存在算力超賣、虛假礦機等現象,投資者在購買前都難以獲知真實情況。儘管部分平臺會在官網上放出許多礦場照片,並宣稱允許投資者實地考察,但事實上考察需要投資者自費,很少有人會真的親赴現場。

這就為雲算力平臺的暗箱操作留出相當大的空間,特別是詐騙類平臺。「對於整個雲算力行業來說,最大的質疑在於企業也就是詐騙資金盤、旁氏騙局等問題。」史睿表示。

這類質疑並非平白無故的,而是具有一大批實際案例在支撐,例如去年下半年較為火熱的「比特礦場」,當時上線了多款比特幣、以太坊等幣種的短期算力產品,宣稱數日即可實現20%的收益率。同時這些平臺還設計了多級分傭的「拉人頭」機制,利用高額收益、概念炒作等方法吸引了大量投資者,但實際上該項目並沒有實際的礦機,僅僅是將常見的資金盤玩法包裝成雲算力產品。

去年10月,該項目開始無法提現,並最終被證實為項目方跑路,大量投資者的投資化為泡影。有業內人士表示,這類資金盤項目可能在雲算力市場佔比接近90%。

楊笑則將不靠譜的雲算力平臺分為兩類,一類是偽雲算力平臺,套了雲算力的殼但背後無實體託底,後續資金鍊斷裂平臺跑步;另一類則是平臺運營水平較差,對自身與市場的風險評估不足,最終因為各種風險爆發、資金鍊斷裂造成平臺摧毀或跑路。「近期就有一家算力平臺用戶出現維權現象,因為購買20P-S9的用戶出現較大的虧損。」楊笑說。

如此種種,可以看出雲算力市場還處於野蠻發展時期,它作為一種頗具特點與優勢的投資手段,由於監管的缺失以及人性的追逐,被不斷扭曲與破壞。基於前述情況,對於具有購買雲算力需求的投資者而言,這對他們的市場判斷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能很多用擔心買錯產品,或者電費過高。但我認為最本質的還是需要選擇一個靠譜的平臺才是關鍵。」楊笑向鏈捕手錶示。

換言之,在收益率計算外,雲算力投資者更需要對平臺方的外部背書、透明度、穩定性等因素進行綜合衡量,切忌為了追求高收益率而忽略平臺自身的風險。

在萎靡不振的行情下,雲算力平臺們大概率都會迎來一陣艱難的日子,一場大範圍市場洗牌在所難免,運營能力強、用戶信任度高的平臺更有機會經過市場的考驗,部分騙局在資金鍊壓力下則更大概率會「現出原形」,不過整體而言,行業的淨化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