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中得申論者得高分,如何才能寫出驚豔考官的開頭?

從初中開始,寫文章就常常聽到一句話,“文似看山不喜平”

。這句話出自清代袁枚的《李覺出身傳評語》,意思是寫文章好比觀賞山峰那樣,喜歡奇勢迭出,最忌平坦。


公務員考試中得申論者得高分,如何才能寫出驚豔考官的開頭?


在考場中寫作議論文同樣如此,如何才能在大量同主題的文章中脫穎而出?除了文章要立意明確、邏輯嚴謹,在修辭手法上用好排比句,讓自己的文章朗朗上口、氣勢磅礴,使閱卷人眼前一亮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方法。


所謂排比句,是指把三個或以上意義相關或相近、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相同的詞組或句子並排在一起組成的句子。


用排比來說理,可收到條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來抒情,節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氣勢更為強烈;用排比來敘事寫景,能使層次清楚、描寫細膩、形象生動之效。就我們的議論文寫作而言,排比句用得最多的地方分別是排比開頭排比論證


考場議論文寫作時用排比開頭,句式工整、內涵豐富、語氣連貫,可以在剛開始就增添語言的氣勢美,可以構建形式的整齊美,如此一來,就能在一剛開始給閱卷人留下深刻得印象。


因為根據首因效應的原理,如果一個人在初次見面時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麼人們就願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較快地取得相互瞭解,並會影響人們對他以後一系列行為和表現的解釋。


文章亦是如此,如果在一開頭用排比句給閱卷人留下深刻印象,帶來“先入為主”的效果,勢必會在後面的閱卷中帶來一些積極的效果。


以這篇文章的開頭為例:


“磨難是前進路途中的絆腳石,磨難是天空中阻礙飛翔的風雨,磨難是集體大合唱時的不和諧音符……然而,面對人生中遇到的種種磨難,只有迎難而上才能變難為易,只要戰勝了困難,那麼,曾經的絆腳石也會成為成功路上的奠基石,曾經阻礙飛翔的風雨也會變成雨後天晴的彩虹,曾經不和諧的音符也會演變成鏗鏘有力的宏音。”


這個開頭連續用到了排比句,氣勢磅礴、一氣呵成。先用“磨難是······”的排比句式,從三個方面對“磨難”進行了定義,接下來敘述面對磨難應用“迎難而上”的態度,最後用“曾經的·····也會······”排比句式,從三個方面闡述“迎難而上”所帶來的結果。


各位考生也可以學習這篇文章的開頭,不妨在自己正常的邏輯表達中多添加幾個排比句,為自己的文章增彩。


排比句就能寫好省考申論嗎?

不瞭解申論出題用意,大作文就會偏離主旨。2014-2019年申論與政府工作報告聯繫緊密,大到話題選擇、材料佈局、命題形式,小到題中的關鍵詞、應用框架和語言、論據積累都與之有關聯,讀懂報告能夠體現一個考生的政治素養,提高立意,是高分申論的必修課。


公務員考試中得申論者得高分,如何才能寫出驚豔考官的開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