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創新賦能 !淄博為高質量發展植入“加速器”

作為老工業基地,淄博的轉型升級,始終繞不過如何看待和對待“傳統產業”這個難題。市委書記江敦濤認為,傳統產業不是汙染和落後的代名詞,只要堅持用現代理念和技術嫁接改造,傳統產業就會成為淄博發展的寶貴財富。“創新綠色、動能轉換優存量”,淄博要堅定不移加快傳統產業技術改造,核心是豐富完善產品體系,延長產業鏈條,優化工藝流程;重點做到“五個優化”:優化提升技術工藝,優化拓展產品體系,優化提高產品質量,優化完善產業鏈條,優化提升產業效益。

科教创新赋能 !淄博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加速器”

但傳統產業畢竟不是淄博的未來。新材料、智能裝備、新醫藥和電子信息“四強”產業才是推動淄博新舊動能轉換和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淄博“著眼未來,高端引領擴增量”,聚力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總的目標是,力爭到2025年,“四強”產業佔比達到50%左右,基本形成高端引領、鏈條完整、生態完善、效益顯著的產業發展格局,挑起淄博工業的大梁。

市長於海田說,淄博堅持以新舊動能轉換為引領,著力建設全國新型工業化強市。聚力“提高度”,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聚力“拉長度”,打造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聚力“增厚度”,做大做強產業規模;聚力“活血脈”,建設區域性科創產業金融高地;聚力“增內力”,強化科教人才關鍵支撐,持續深化校城融合發展,不斷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全面落實“人才金政37條”,紮實推進13個引才育才專項計劃,實施“百千萬人才”匯聚等“四項工程”,積極搭建“一園一站一中心”引智平臺,分級建設產權型、租賃型人才公寓,吸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年輕人才在淄博創新創業、施展才華。

科教创新赋能 !淄博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加速器”

科技創新為傳統產業賦予新動能

淄博市科技局局長於秀棟告訴記者,科教創新賦能,就是聚焦“傳統產業動能不足”、創業創新不活躍問題,強化平臺思維、生態思維,以大學城、科學城、創業創新谷“兩城一谷”建設為抓手,加力推動校城深度融合發展,全面推進與知名高校院所的戰略合作,加快推進新材料實驗室、新材料技術產業研究院等專業平臺建設,以此鏈接更多更優質資源要素。同時,健全“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梯次孵化體系,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力爭年內在孵企業數量達到1200家,科技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均達到600家。

目前,淄博市科技局已經組建“十個工作專班”,將年度重點任務分解為創新型城市建設、新材料實驗室建設、校城融合等17個重點項目,以項目落地落實為完成目標的考核,全力推進科教創新攻堅行動。

重塑傳統產業新優勢。淄博制定突出“五個優化”加快技術改造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堅持企業主體、市場決定、創新驅動、項目推進、政策導向,聚焦新裝備、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企業裝備、生產線、車間、工廠、產品、產業鏈、產業集群全方位改造提升,推進製造業加速向智能化、高端化、集群化、服務化、精品化、綠色化方向延伸拓展。

做強做大優勢企業。實施“旗艦”“雛鷹”培育工程,對100家領航企業、200家潛力企業逐個制定培育方案,聘請專業機構制定精準扶持政策。實施企業跨越發展計劃,通過“一企一策”集中扶持,打造一批衝擊千億、500億、300億、200億、100億、50億的行業龍頭企業。

3月23日,位於淄川區龍泉鎮的山能淄礦集團東華水泥公司依然在熱火朝天的生產。 在該公司熟料生產線中央控制室,記者看到幾名操作員正通過中控大屏仔細觀察著熟料生產線的各項運行數據。水泥“工業大腦”項目為東華水泥與阿里雲公司合作研發的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於一體的水泥熟料生產線,通過建立八層神經網絡控制熟料生產線自動運行在最佳狀態,這也是全國首個水泥“工業大腦”項目,於2019年9月份正式投用。

“生產線是基於大數據指揮下進行運轉,能有效降低能耗減少排放,提高產品強度穩定性,保證產品質量,大幅降低用工人數。”公司總經理李慶文說,按照年產240萬噸熟料計算,東華水泥年節約標煤7200噸,節電480萬度,節水2100噸,減排二氧化碳22732噸,氮氧化物342噸,增加綜合經濟效益700多萬元。原先一條生產線需要7個工人,使用“工業大腦”大數據操控後,現在一條生產線只需要2個工人。2019年,東華水泥實現的利潤是過去5年的總和。

李慶文說,任何國家都不可或缺的水泥,一直頂著“高耗能”、“高汙染”、“粗老笨重”的標籤,隨著環保標準的不斷提高和新舊動能轉換大潮湧動,如果不進行科技創新,加快和互聯網、大數據跨界融合,競爭力會越來越差。目前,東華水泥準備整合“工業大腦”研發的水泥工藝優化模型、大數據基礎平臺和大數據展示方式發明專利,籌劃建設以工業大腦為基礎,,擴展到機電、鍊鋼等全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我們的‘紡織面料顏色數字化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月26日,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魯泰紡織服裝工程研究院執行院長杜立新告訴記者,擁有30多年曆史的魯泰紡織,一直視科技創新為生命力。2008年魯泰已成為紡織業中少有的高新技術企業,全球第一臺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設備就誕生於此。

“淄博市每年舉辦的幾次大型科研交流活動都是我們的‘必修課’。”杜立新說,通過政府搭建的交流平臺,他們與5位長江學者、泰山領軍人才搭上線,並與香港理工、江南大學、亨斯邁等國內外幾十家科研院所、高校、大企業形成“產學研”開發體系。同時,公司內部依託魯泰研究院平臺,推進公司、事業部工廠、班組“三級研發體系”,營造全員創新氛圍,每年有上百個創新項目產出。

老品牌歷久彌新,魯泰70%的產品用於出口,哪怕經歷了多次業內洗牌,在當前國際紡織業競爭十分激烈的環境下,魯泰仍能與Burberry、Armani、Gucci等國際知名品牌建立起戰略合作關係,搶佔到高端色織領域國際市場的18%,去年實現出口創匯6.47億美元。

科教创新赋能 !淄博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加速器”

高境界佈局未來產業

淄博“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新動力在“四強產業”。淄博聚力實施“四強產業”攀登計劃和分產業行動計劃,運用政策、財政、稅收等多種有效手段,集中培育有機氟硅、新能源汽車、MEMS等20個左右產業鏈群。

2月26日,作為科教創新賦能工作牽頭部門,淄博市科技局制定了《關於組建科技創新“十個工作專班”的實施方案》,每項重點工作配一套班子,為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完善體制機制,構建科技創新創業新生態。

於秀棟說,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四強產業成為全市上下共識。2019年,全市研發投入再創新高,總量達133.68億元,佔GDP2.63%,比上年提高0.17個百分點;560家企業享受省市縣研發財政補助1.69億元,數量和總額均居全省第三;推薦上報高新技術企業260家,申報數量同比增長43%;加強科創平臺建設,新建院士工作站1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4家……

3月25日,淄博高新區與長城戰略諮詢研究所聯合舉辦了“淄博高新區·獨角獸企業在線對接會”。包含4家獨角獸、4家前沿科技企業在內的10家企業通過雲視頻同時亮相,與高新區共同建設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開啟政企洽談對接。淄博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魏玉蛟,淄博市投資促進局局長鍾群等市、區相關負責人參與了洽談互動。

本次參加對接會的企業主要聚焦在智慧醫療、人工智能等領域,這些企業以敏捷高效的創新活力有望引領未來相關產業的爆發成長。“此次對接會旨在精準鏈接北京地區的優質創新資源,為未來進一步合作打好基礎。”魏玉蛟的致辭拉開了本次在線對接會的序幕。

獨角獸企業負責人先後介紹了企業發展情況以及未來合作展望,並與淄博市及高新區相關負責人就未來產業合作、地方政策支持等方面進行了互動交流。

在淄博高新區,一個全省乃至全國獨一無二的電子信息產業園正加速崛起。這片5000畝土地上,曾經鋼鐵廠、水泥廠、礦山林立。淄博高新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魏玉蛟介紹,在淘汰落後產能、進行生態恢復的基礎上,高新區高標準規劃建設了以MEMS(微機電系統)芯片和集成電路芯片為核心的電子信息產業園。這裡自主研發的硅微機械陀螺、加速度計、繼電器等產品已開始小批量生產。

MEMS是繼微電子之後又一個軍民兩用顛覆性技術,也是被髮達國家封鎖和壟斷的高新技術。這一技術國內的領軍人物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尤政。淄博高新區與尤政聯合成立MEMS研究院。此後,持續投入了1.6億元,為研究院搭建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6英寸硅基MEMS中試代工平臺。

淄博高新區擁有了國內首家微機電製造領域校地共建的研究院,這成為當地“雙招雙引”的“梧桐樹”。高新區憑此集聚了包括4名院士在內的54名國內外高層次人才,他們累計開發MEMS芯片單項工藝180項、產品工藝30餘套,主要技術填補國內空白。以龍頭企業為依託,淄博以企招企,吸引更多的關聯企業“入群”,新恆匯、齊芯微等60多家高科技芯片生產研發企業紛紛落戶,從而形成了集芯片設計研發、工藝加工、封裝測試、產品應用等為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未來這一產業規模將是千億級。

“省重大項目扶持資金1280萬元,泰山領軍人才和精英創業扶持資金共400萬元……大筆資金的注入,讓我們短期內不必找風投,可以更加安心地做研發。”淄博高新區剛成立5年的紐氏達特機器人系統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鞏相峰說,公司每年都要拿出銷售收入的12%用於科研,這筆錢是新興技術型企業始終保持旺盛活力的“血脈”。

“我們拒絕技術入股,只要真金白銀!”如今,鞏相峰與合資方談判時底氣十足。“我們是國內同行業中唯一實現自研自產的公司。技術在手,將成為企業厚積薄發的根基。”隨著科研投入的不斷加大,公司產品的質量、交期在業內的口碑越來越好,今年一季度訂單量就已達到去年全年的40%。

鞏相峰說:“現在明顯感覺到淄博整體創新創業環境的變化。政策更加明朗,扶持力度越來越大,創新創業氛圍更加濃厚,我們對在淄博做大做強高新技術產業信心十足。”

今年,淄博市將健全“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梯次孵化體系,完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力爭年內在孵企業數量達到1200家,科技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均達到600家。

科教创新赋能 !淄博为高质量发展植入“加速器”

校城融合譜新篇

淄博的決策者認為,校城融合發展,是實現校城雙方優勢互補、共贏發展的戰略之舉。大學不僅是城市重要的創新源、活力源、產業源,也是重要的城市形象,體現著城市的發展潛力,代表著城市的氣質和高度。校城雙方都要切實發揮好作用,聚力打造鏈接創新資源要素的重要平臺、承接高端人才的重要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臺,成為淄博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策動源,增強對淄博城市文化、體育、新興商業業態發展等方面的引領帶動作用。淄博積極探索“企業出題、政府引導、高校解題”的校城融合模式,實現科學研究鏈和地方產業技術鏈的緊密融合,打開了校地雙贏的局面。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淄博圍繞“引進一個頂尖人才,帶來一個專業團隊,提升一個新興產業,培育一個新經濟增長點”工作思路,建立了常態化的外國專家對接交流機制。出臺“人才金政37條”,推進三年十萬大學生來淄創新創業聚集計劃和百名博士、千名碩士來淄創新創業行動,力爭國家重點人才工程、泰山系列等高層次人才數量年均增長50人以上。積極鼓勵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科教資源密集地區建立本地化研發機構,就地延攬“最強大腦”。

目前,淄博不斷完善“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要素,推進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新材料技術產業研究院、清華大學綠色化工研究院、中科院廣州能源所淄博能源研究院及淄博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專業平臺建設。以打造高端鏈式產業集群為目標,重點培育3家左右市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力爭建成2-3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我們的目標是,用我們科技工作者的實際行動融入到淄博市十二大專項行動中的各個方面,全力實施創新驅動,最終為全社會帶來一個科技創新新局面。”於秀棟說。

“赤泥生態透水磚項目讓我們公司‘起死回生’!”淄博天之潤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於克福感慨道。2016年,這家建材企業因環評不達標被關停。

企業面臨轉型,科研項目需要企業歡迎——山東理工大學與天之潤聯合成立了“固體廢棄物利用工程技術聯合研發中心”,由樂紅志博士主導項目研發與實施,經過“千錘百煉”,大功告成。

“赤泥磚利用赤泥等工業固體廢渣和尾礦等廢棄物作為主要生產原料,生產過程中無二次汙染。與普通黏土磚相比,抗折強度更高,一上市就很受歡迎,最關鍵的是不用再擔心環保不達標。” 於克福說,投產第一年公司銷售額就達到2000多萬元。

“我們正在與樂博士研製更高程度的透水磚。”於克福說,目前公司生產線日產能達3千平方米,年可消耗赤泥約7萬噸,他們計劃在赤泥產出大戶——山鋁工業園建設赤泥利用工程示範項目。

“我們要樹立‘大米、小米一起熬’的理念,駐淄高校不應僅僅是‘坐落在’淄博,更應與淄博發展休慼相關。”山東理工大學科學技術處處長葛文慶說。山東理工大學與地方、企業簽署各類科技合作和技術服務合同900餘項,總額達2.3億元,產生直接經濟效益83億元。

2016年以來,淄博市與各駐淄高校已累計完成校城融合發展項目185個,支持資金11436萬元,撬動60多億元社會資金,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

在淄博經濟開發區核心位置,一座規劃佔地18000畝的大學城正在建設中,建成後,在校生可達8至10萬人。目前已有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空軍航空大學等6所高校確定入駐。(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景陽 楊淑棟 通訊員 張明光 王喜林 賈力 閆盛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