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內外兼修促其成長

疫情爆發以來,我校按照上級“停課不停學”的要求有序開展網絡教學。作為一名班主任和政治老師,既憂心新型肺炎疫情的肆虐,又擔心班裡孩子們的安全和學習。安全與學習,永遠是班主任工作的兩大核心主題,在現在時情下顯得更是艱難。從2020年2月3日開始至今這一段時間的網絡教學經歷,對我來講是充滿期待與挑戰的。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一些想法

面對疫情,我們都是孩子,從孤獨無助到堅強面對,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

一,新冠肺炎疫情突發的情況下春節被迫延長,各地社區鄉村居民響應國家防控要求居家隔離。雖然春節假期被延長了,但是我們不能出門,更無法復學上課或者復工上班,無論是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長時間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白天黑夜隨著單調反覆輪轉著,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折磨,而且與日俱增——儘管它對所有生命負責。抖音裡傳播著武漢居家隔離的鄰居隔空對話唱國歌的段子,新聞上也有方艙醫院裡確診大媽和醫護人員跳著各種舞蹈的情景,當然也少不了留美博士這道靚麗的“風景——他躺在病床上捧著厚厚一本書靜靜閱讀。這些深陷疫區的人,是可敬可佩的!想想,人類的生命大抵如此:渺小卻不平凡。

同樣的,對於我們2班的60位學生來說,能夠上網課學習,多一種方式把原本宅在家裡無所事事的時間安排掉,比較而言他們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網課剛開始的一週,孩子們積極性都很高,老師們也熱情高漲。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孩子們就不能維持一開始的熱情勁了,開始敷衍,甚至厭煩,然後逃避了。隨之而來的現象就有:部分學生熬夜玩手機,早上起不來不上課,甚至有人課堂時間偷偷玩遊戲,每天當堂的各科作業拖拖拉拉甚至老師催了幾遍到晚自習下了也沒完成。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一如熱情褪去冷漠登場。對於一個班主任來講,問題出現的時候,我會思考它產生的原因直至解決它。學校也意識到了,網課教學跟現實授課還是有很大的區別。按照各班實際學情,我們各科任老師精簡課堂內容,明確問題和要求,設置教學內容更加簡單易懂,佈置作業量少質精,爭取做到堂堂清,保持學生學習狀態的同時不增加學生負擔。從這點改變上看還是很有效果的,大部分學生慢慢進入一個平穩的學習狀態中來,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養成,這是值得肯定和總結的。

知易行難貴在堅持,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我們認識了世界,更認識了自己。

二,學校對於學生的作息安排和課程安排,是比較合理可行的。選考主科6門每天一小時,早讀和晚自習以學生為主自主學習,老師適量安排加以輔導。但是落實到孩子具體的學習上,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當他們的學習勁頭一過,開始懈怠下來的時候。會開始早上不起來,有些甚至第一節語文課還在睡覺或者搞其它的,這從未打卡和作業沒交能夠略知一二。跟家長反映之後一般當天會好點,過兩天這些問題可能又會反覆。從中我就反思,在家進行網絡學習,缺乏面對面的教學溝通和反饋。針對這種情況,部分教師開始運用各種方式給學生直播上課講題,最近我也開始用群課堂直播講課。當然,這種方式能夠解決溝通不流暢的弊端,但還是需要學生的自覺。如果他們不來聽課家長恰好也沒有監督的話,光憑老師們苦口婆心的催促也是收效甚微的。單論通過q群網絡教學,教師們安排好任務,發佈教學資料,然後學生跟著自學是可行的,至少是有一定效果的。同樣的,在課堂上或者晚自習也要適當跟學生互動,通過提問或者點評筆記作業的方式給以反饋,適當表揚做的好的學生,督促完成不夠好的學生。讓孩子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用心,他們也會有更大的動力學習。另外,學生在家長時間盯著手機,很容易疲勞厭煩。

想到這裡,我當時是在班級QQ群和微信家長群發通知,建議勞逸結合,每堂課30分鐘網課學習之後就走動幾分鐘,推窗遠望等緩解眼睛疲勞,注意視力健康。寫到這裡,我突然意識到,學校的眼保健操其實也是可以從網上下載跟學視頻發佈在微信家長群和班級QQ群,下午課前做一遍。從教師的角度,我們可以這樣把一切在自己的大腦裡安排並調整好,然後要求學生自覺去行動執行。教師不是司令官,學生也不是軍人,執行的矛盾總會被各種光怪陸離的現實折射擴散。但是我們是教師,不可為而為之,是勇氣,也是責任!

長大是一個無法抗拒的命題,我們百般刁難自己,痛或不疼,別忘了成長。

三,關注學生在家學習情況,特別是要關注原生家庭學生心理疏導,給他們提供一個穩定積極的心理疏導。在我們2班就有好幾個這樣的孩子,容易在課堂學習上以及和家長期許上出現一些問題,甚至產生一些矛盾。網絡教學很便捷,同時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在學校,昨為班主任,除去開會和放假每天的晚班談和每週的班會,我都是陪著孩子們的,但是現在現實不允許繼續這樣。所以,對於部分家庭來講,外出務工返鄉的家長面臨的壓力也是很大的,有些時候他們的監督與要求也可能沒有效果。這是一個專業的問題,也是現實必然會出現的問題。對於這些問題和矛盾,我想作為班主任必須要重視起來,利用班級群不定期強調一些安全或者學習紀律等問題,也要通過微信QQ電話與學生和家長溝通做工作。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內外兼修促其成長


有幾個例子讓我印象很深:比如珊珊同學,在防疫期間,她父母白天要參與疫情防控,那麼她一個人在家學習沒人監督是會存在問題的,有時候個別科作業未完成,但是媽媽很負責每天晚上回家都會過問督促,她的不自覺也會被及時糾正並且有一個持續正確的引導,這是一個比較順利的情況。反之,比如阿哲同學,他喜歡玩手機遊戲甚至到了沉迷的程度。一開始網課學習有過好幾次未簽到甚至作業沒完成,在我提醒過他之後,他的學習情況會變好幾天。但是星期天放假之後連續兩三天不簽到作業未完成,當時就意識到必須要跟他打電話瞭解溝通了。打電話之後,瞭解到他跟媽媽在外地過年,這幾天有時熬夜到凌晨一點,早上起不來甚至第一節語文課還在睡覺,各科作業沒做也是自然的了。再瞭解,他們小區也是封閉管理,孩子在家裡一個多月了,沒出去過,聊著聊著聽到他哭了。從這些談話就能理解:在這樣的大城市裡,一個小小的密閉空間裡,要求孩子自覺的學習,時間長了都會變得鬱悶頹廢,然後乾脆放縱自己自暴自棄。事後我建議他媽媽出門的期間可以跟孩子通視頻讓他看看外面的世界,買點像羽毛球跳繩等物品讓孩子在家能運動釋放一下排遣居家隔離的鬱悶,同時鍛鍊一下身體。我不知道他媽媽有沒有這樣做,但談話後這幾天孩子明顯有了一些改觀。作為班主任,對待學生像平時在學校一樣去堅持總會有所收穫。像這樣的學生還有很多,作為教師,多點耐心多點關心多點叮囑,多少可以幫助他們認識自己更好成長。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內外兼修促其成長


我們要想想應成為一個怎樣的公民,我們也要想想應成為一個怎樣的自己。

四,古語有云: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目前的疫情依然不容放鬆,可以說是一個困難的時期。但是反過來想,作為老師,作為學生,這也是一個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沉澱自己、厚積薄發的時機。面對疫情,我們做不了什麼貢獻。但是居家隔離學習,不斷汲取知識養分提高自己,不忘初心堅持要求自己,這也未嘗不是另一種“貢獻”。

作為政治老師,這學期開始講文化生活和哲學生活,也是高一孩子思維正活躍的階段,秀才不出也知天下事,觀察時事閱讀經典,沉思激辯,慢悟成熟,這是我想促進孩子沉澱思想、積累能力、成長成熟的要求。自從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哲學,我給他們介紹分享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批判的選讀,列寧關於辯證法的一些觀點文章選讀,介紹瞭解西方笛卡爾哲學的一些觀點,也推薦了中國古代優秀文化思想的視頻,目的就是要利用這段時間開拓孩子們的見識,引導他們養成閱讀的習慣,特別是閱讀中外經典。現在高一政治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接觸馬克思主義哲學裡面的唯物論,實踐論,辯證法裡的聯繫和發展的觀點,事物矛盾運動的觀點,對立統一二分法等等,這些理論知識是比較概括抽象的,學生在之前是沒有相應的閱讀和思考積累的,所以純粹跟著教材學可能只是走馬觀花一知半解。正因如此,我們完全可以不求甚解地閱讀課外書籍,關注當今世界和國家的變化過程,用我們的知識去靠近現實,用我們的思維去認識世界,進而認識自己。作為老師對學生的期待,無論是努力學習面對考試還是提升自己解決問題,通過閱讀,通過思考,循序漸進不斷積累,這是成長的必經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