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外圍B浪反彈艱難 靜候歐美疫情過峰

摘要:外圍B浪反彈艱難,靜候歐美疫情過峰;滬深300圍繞3500點重塑弱平衡,回調中吸納優質科技股。

一、外圍,複雜的B浪將經受多重考驗

1、先回顧一下美國的操作次序

從二月至三月上旬,還在一路強調疫情並不嚴重,但是面對爆發終於不得不採取措施了。這些措施,大概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火力全開大放水釋放流動性,包括降息和QE,甚至不排除未來大炮換導彈~FED直接入市買商票、企業債、股票;第二步,抗災救命,主要是醫療方面,很明顯做得還遠遠不夠;第三步,挽救經濟,即針對企業也針對民眾,但明顯更傾向於傳統頭部企業,真正的效果尚未可知。

2、再看看外圍各國的現狀

對外“封國”、對內“封城”,成了普遍做法,全球家裡蹲,類似中國前幾個星期的場景、但肯定不如中國這麼老實;同時歐美的疫情數據還在指數級增長,最快四月中下旬才能過峰,而過峰之後還會面對至少兩個月的“高壓攤平期”。整體情況實在不容樂觀,對經濟的挫傷也遠超過2008年的次貸危機,多家知名國際機構都有研報,在此不贅述。歐洲多國也採取了和美國接近的做法,放水、救災、扶持經濟,市場對此是否真的買賬,目前看來“革命尚未成功、同仁仍需努力”。

3、資產定價重塑是必然趨勢

首先是資產定價體系和標準的重塑,零利率、貨幣超發、國際油價回到25美元附近,這幾個重要因素必然影響資產定價體系和標準,要引起高度重視。

其次,資本市場的定價指標也會大幅度下修,以美股的靜態PE估值為例,SP500為18+、NASDAQ為30+,均為十年來的中值水平附近,但不要忘了美股十年來的“成份股回購牛”和ETF助漲功能形成的泡沫;如果動態看待,業績水平隨經濟重創而下滑是明擺著的事,二季度下滑得還會更多。可以說,這是很經典的戴維斯雙殺,並且疫情導致的未來經濟格局和結構的變化也會是長期負面因素。

4、市場的波動狀態

延續前文筆記觀點,美股自二月中旬開始的是快速下跌大A浪,歷時40天,於三月23日結束大A浪,並以“87年來最大漲幅”為標誌進入了B浪反彈,目前仍在複雜的B浪中,會反反覆覆起落多次,而不是直接V上去。疫情發展是左右市場的最主要因素,而不是流動性。

道瓊斯指數在23000點上方壓力巨大,難以逾越,並在二季度有再次下破18213的風險。

小結:外圍B浪反彈艱難,對A股有深刻的負面影響。

二、市況前瞻:

1、A股仍是震盪弱平衡格局,滬深300以3500點位中軸,上下各約8%為限,即震盪區間以3800為上緣、以3200為下緣,震盪週期可能延續至三季度。

2、A股資金面轉向緊張,與二月份ETF熱銷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前文筆記曾指出“大面積復工是利空,家裡蹲炒股行情結束”,而目前看來導致資金緊張的原因還有很多,比較明顯的是機構平倉、股東減持、外資減磅、兩融數據下降。預計資金緊張的局面在四月份還會繼續上演,即使中國推出溫和的降息政策。

3、已經無須吐槽A股跟跌不跟漲的特性,若外圍繼續走弱,則滬深300指數將向下靠攏3200震盪區間下緣。屆時應在回調中擇機吸納優質科技股,震盪市中能在局部範圍內吃到科技股的反彈就已經是很不錯的預期了。

4、外圍疫情數據過峰值,是個重要的擇時(TIMING)參考,往往在市場最恐慌的時刻是規模資金的上佳買點。

小結:靜候歐美疫情過峰,回調中擇機吸納優質科技股。

三、主要板塊:

1、首選IDC、互聯網醫療、網遊,它們不僅有投資推動的因素、也有業績預期的動力。

2、處在風口的檢測試劑、生物製藥。

四、博弈計劃

1、下週以觀望等待為主,安心靜候市場靠近震盪區間下緣的買入時機。

2、密切關注外圍疫情動態、以及是否繼續放大招。特別注意美國失業人數,若達到1000萬人(目前已經超過300萬)則預示事態可能發展到最惡化階段,應考慮進場買入。

五、風控與對沖

1、未來兩週以冷靜觀察等待為主,暫時不做A股指數衍生品寸頭的開倉計劃,若滬深300靠近3200點附近則部署看漲期權。

2、重複3月21日筆記,“底”是市場走出來的,而不是某個交易員抄出來的。


【原創】外圍B浪反彈艱難 靜候歐美疫情過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