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野菜是最動人的眉眼



春天的野菜是最動人的眉眼


春天的野菜是最動人的眉眼


春天的野菜是最動人的眉眼


春天的野菜是最動人的眉眼


  春天是從野菜開始的。它們寂寂無聲,給奼紫嫣紅的景色增添了幾分深沉。


  野菜與春天一般隔著3個季節,春天的故事帶著鮮嫩的表情,野菜則是最動人的眉眼。想一想吧,餐桌上的哪個春天不與野菜有關呢?


  北方的春風來得不易分辨,畢竟早春的風只是片刻溫柔,隨即便猛烈呼號起來。春風從冰雪上經過了幾次,誰也說不清,就像你永遠不知道冰雪是何時融化、墜入泥土的。在北國春天的曠野上,陽光還泛著星星點點的寒意,光禿禿的楊樹默然肅立著,而曠野、土溝、樹林之間,野菜卻已破土而出了。原本白茫茫的大地讓人心裡發沉,突然望見一株、兩株露頭的野菜,那種欣喜,當場跳起來都有可能。同樣白茫茫、沉甸甸的大地,一下就有了萬物歸來的生機。


  春天的第一件衣裳是野菜無疑了。野菜不同於野花,它們灰頭土臉,緊貼在大地上,醜醜的卻不自卑。野菜如農家的孩子,自然隨意地從大地上長出來,沒有花的風姿綽約,卻有著憨純有趣的靈魂。春寒雖然料峭,野菜的生命力卻十分堅韌,甚至能在雪花中繼續緊貼著地面,不修邊幅,想長成啥樣就長成啥樣。


  漫山遍野的野菜都各有自己的稱謂:野蔥、小根蒜、婆婆丁、柳蒿芽、野韭菜、黃瓜香……大山裡的人給它們取了一個又一個樸實的名字,就像他們給自家孩子取的乳名,閃耀著泥土的芬芳。炊煙升起的村落,農人與家禽同食一種野菜。夕陽晚照,端著飯碗站在院子中間的農人喝著野菜湯,望著雞、鴨、鵝歡快地吞食雜糧面摻著野菜的“食兒”,最美的村景無外如此。或是在屋內攤開煎餅捲起野菜,蘸著農家醬,全家人圍坐一起,邊吃邊讚歎。從一桌子鮮綠嫩脆的野菜開始,鄉親們彷彿看到了一年的好光景。


  挖野菜不需要太多體力,但需要父母的囑咐、夥伴的幫襯。如果見什麼挖什麼,搞不好野菜也會生氣的!挖野菜也無關年齡,男女差別倒是有的:三五成群、相約挎著竹筐走出村外的,不是一群女孩子,就是一群阿姨嬸嬸。偶爾間雜著一兩個小子,那也是男孩子求了半天才被允許同去的。在鄉間,我很少看到成年男子左胳膊挎著筐、右胳膊提著小刀片出去挖野菜的,這得多滑稽呀!他其實也沒做錯什麼,只是上錯了“舞臺”。


  北方的春夏,城裡無論菜市場還是餐桌上,山野菜總是搶手貨。餐桌上的野菜清清爽爽,晶瑩如玉,世界初始的樣子大概就是它們的模樣。碧綠鮮嫩的野菜擠在一起,似乎透著一種相見甚歡的親切。有時候,我碰見身材壯碩、漂亮的野菜,其實用鼻子一聞就知道它們是改良種植的品種,身上沒有泥土的原味。它們徒有其表,喪失了原始的靈魂。


  農時有律,野菜終究有自己的歸宿。當大地上的禾苗長到筷子般高度,野甸子上各類雜草沒膝之時,野菜便讓位給花朵、讓位給莊稼,悄悄隱退了,只留下人們戀戀回味著它們在早春裡的崢嶸歲月。秋天的超市裡,我曾見過被裝飾一新的野菜,鬱悶地封在保鮮盒裡,彷彿在嘁嘁喳喳地抱怨:“當季是菜,過季是草,何必硬湊上場呢。”對於它們而言,退隱並不意味著傷心,等到下一個春回大地之時,它們還會執著地結伴而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