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央媽降息了!股市為何不漲反跌?


終於!央媽降息了!股市為何不漲反跌?

今天,央媽終於進行了久違的降息操作:


開展500億元的7天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2%,中標利率下降20BP。


這是央媽自2月17日以來首次進行逆回購操作,並且是繼2月3日之後再次下調逆回購操作利率。


應該說,央媽這段時間在降息這個敏感問題上表現出十分的剋制。


要知道,這段時間海外央行的貨幣政策進行了史無前例的寬鬆,比如美聯儲在短短半個月之內就把利率直接降到了0,並且宣佈進行不設上限的量化寬鬆。


而我們的央媽則十分淡定,除了有一次定向降準之外,整個3月在降息上沒有什麼的大的動靜,MLF和LPR在3月都保持不動,令市場大失所望。


央媽長時間的按兵不動,這是A股進入3月以來表現不佳的重要原因。


今天央媽在3月的尾巴進行逆回購操作並相應調低中標利率,實際上是為下月MLF和LPR的下降作好鋪墊。


這恰好說明整個3月在貨幣政策層面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降息引導,明顯不及市場預期。


央媽抓住3月的尾巴開展500億元的逆回購操作並降息20BP,在保持了長時間淡定之後這次又顯得有些猴急。


央媽今天這番騷操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落實3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的要求。


3月27日(上週六)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要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和實施力度,抓緊研究提出積極應對的一攬子宏觀政策措施,這其中就包括更加靈活適度的貨幣政策。


央媽在政治局會議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即開展久違的逆回購操作並降息20BP,顯然是有在第一時間落實政治局會議要求的用意。


2)穩定季度末資金面。


通常而言,由於考核等原因,季末資金面會相對變得更緊。


雖然今年春節以來市場資金面整體寬裕,但臨近一季度末資金面的價格還是出現了明顯的上漲,季末緊張效應依然存在。


因此,央媽在3月30日對逆回購進行降息操作,也有維護資金面的意圖。


3)以實際行動向市場傳導利率繼續下降、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的預期。


相對外圍市場貨幣政策的滔滔洪水,中國央行這段時間的表現過於淡定,以至於讓市場對央媽貨幣政策的力度和節奏有所懷疑。


央媽的政策利率長時間不動,也就不利於引導市場利率的下行,自然也就不利於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這顯然不是央媽原因看到的。


因此,央媽在季末開展逆回購並降低中標利率,顯然也是以實際行動引導市場主體關於利率下行的預期。


央媽今天進行久違的逆回購操作,並沒有起到明顯提振市場情緒的效果,上證指數盤中大跌超過1.7%,滬深兩市超過3000家個股下跌。


在逆回購增加流動性並且同時疊加降息的利好下,股市今天不漲反跌,主要原因在於:


1)央媽力度不及市場預期。


在上週末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之後,市場對更加寬鬆有力的貨幣政策有了更大的期待。


今天央媽雖然進行了降息的逆回購操作,但500億的規模顯然在力度上並沒有達到市場的預期。

而20BP的降息幅度,比上次逆回購利率下調10BP的幅度有了顯著增加,但與當前的經濟形勢以及海外央行降息幅度相比,央媽20BP的降息幅度顯然並沒有滿足市場的胃口。


2)海外疫情依然在加速擴散蔓延,壓低了風險偏好。


海外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已經突破65萬人,並且每天還在新增5萬以上的確診病例數。

無論是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還是亞非拉等新興經濟體,疫情都呈加速蔓延態勢,全球疫情最壞的時候還沒有過去,拐點更是遙不可及,這無疑壓制了國內市場的風險偏好。


3)對實體經濟的擔憂。


今天工信部表示,隨著國際疫情的進一步擴散,我國外貿進出口形勢將進一步惡化。其中,出口受到的打擊比進口更大。


外需的疲軟,首先通過影響就業導致消費需求減少,其次通過影響外貿企業的收入導致投資意願和能力降低,再次外需本身的疲軟也將導致總需求的減少,從而拉低經濟的整體增速。


因此,在大規模的實質性舉措出臺之前,市場對國內經濟前景的擔憂情緒還是比較濃厚。


綜上,今天股市在降息逆回購的利好下不漲反跌,主要還是反映出市場對經濟前景的擔憂以及宏觀對沖政策在力度和節奏上還不及市場預期。


後續股市怎麼看: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覆提到影響股市的邏輯主要有三個:


1)海外疫情的演變;


2)政策的寬鬆力度;


3)實體經濟的恢復情況。


以上三個邏輯依然是分析當前市場走勢的合適框架。


就當下而言,海外疫情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政策的寬鬆力度在上週末政治局會議之後大概率會強化。


今天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馬駿表示,此次逆回購利率下降,標誌貨幣政策進入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階段。這說明政策寬鬆力度後續會更大。


而實體經濟的恢復情況要看接下來的相關數據的驗證,整個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也就是說,目前來看,只有政策的寬鬆力度具有較大的確定性,對市場形成支撐。而海外疫情和經濟基本面依舊是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


明天公佈的PMI數據是第一個驗證基本面恢復情況的時間窗口,值得密切關注。


後市依然要對風險保持警惕,遠離高估值品種。


用長錢戰略性佈局低估的優質價值品種,比跟風追漲殺跌要更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