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央妈降息了!股市为何不涨反跌?


终于!央妈降息了!股市为何不涨反跌?

今天,央妈终于进行了久违的降息操作:


开展500亿元的7天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2.2%,中标利率下降20BP。


这是央妈自2月17日以来首次进行逆回购操作,并且是继2月3日之后再次下调逆回购操作利率。


应该说,央妈这段时间在降息这个敏感问题上表现出十分的克制。


要知道,这段时间海外央行的货币政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宽松,比如美联储在短短半个月之内就把利率直接降到了0,并且宣布进行不设上限的量化宽松。


而我们的央妈则十分淡定,除了有一次定向降准之外,整个3月在降息上没有什么的大的动静,MLF和LPR在3月都保持不动,令市场大失所望。


央妈长时间的按兵不动,这是A股进入3月以来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


今天央妈在3月的尾巴进行逆回购操作并相应调低中标利率,实际上是为下月MLF和LPR的下降作好铺垫。


这恰好说明整个3月在货币政策层面并没有出现实质性的降息引导,明显不及市场预期。


央妈抓住3月的尾巴开展5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并降息20BP,在保持了长时间淡定之后这次又显得有些猴急。


央妈今天这番骚操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落实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要求。


3月27日(上周六)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这其中就包括更加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


央妈在政治局会议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即开展久违的逆回购操作并降息20BP,显然是有在第一时间落实政治局会议要求的用意。


2)稳定季度末资金面。


通常而言,由于考核等原因,季末资金面会相对变得更紧。


虽然今年春节以来市场资金面整体宽裕,但临近一季度末资金面的价格还是出现了明显的上涨,季末紧张效应依然存在。


因此,央妈在3月30日对逆回购进行降息操作,也有维护资金面的意图。


3)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导利率继续下降、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预期。


相对外围市场货币政策的滔滔洪水,中国央行这段时间的表现过于淡定,以至于让市场对央妈货币政策的力度和节奏有所怀疑。


央妈的政策利率长时间不动,也就不利于引导市场利率的下行,自然也就不利于缓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这显然不是央妈原因看到的。


因此,央妈在季末开展逆回购并降低中标利率,显然也是以实际行动引导市场主体关于利率下行的预期。


央妈今天进行久违的逆回购操作,并没有起到明显提振市场情绪的效果,上证指数盘中大跌超过1.7%,沪深两市超过3000家个股下跌。


在逆回购增加流动性并且同时叠加降息的利好下,股市今天不涨反跌,主要原因在于:


1)央妈力度不及市场预期。


在上周末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之后,市场对更加宽松有力的货币政策有了更大的期待。


今天央妈虽然进行了降息的逆回购操作,但500亿的规模显然在力度上并没有达到市场的预期。

而20BP的降息幅度,比上次逆回购利率下调10BP的幅度有了显著增加,但与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海外央行降息幅度相比,央妈20BP的降息幅度显然并没有满足市场的胃口。


2)海外疫情依然在加速扩散蔓延,压低了风险偏好。


海外新冠肺炎确诊人数已经突破65万人,并且每天还在新增5万以上的确诊病例数。

无论是欧美等发达经济体、还是亚非拉等新兴经济体,疫情都呈加速蔓延态势,全球疫情最坏的时候还没有过去,拐点更是遥不可及,这无疑压制了国内市场的风险偏好。


3)对实体经济的担忧。


今天工信部表示,随着国际疫情的进一步扩散,我国外贸进出口形势将进一步恶化。其中,出口受到的打击比进口更大。


外需的疲软,首先通过影响就业导致消费需求减少,其次通过影响外贸企业的收入导致投资意愿和能力降低,再次外需本身的疲软也将导致总需求的减少,从而拉低经济的整体增速。


因此,在大规模的实质性举措出台之前,市场对国内经济前景的担忧情绪还是比较浓厚。


综上,今天股市在降息逆回购的利好下不涨反跌,主要还是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前景的担忧以及宏观对冲政策在力度和节奏上还不及市场预期。


后续股市怎么看: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反复提到影响股市的逻辑主要有三个:


1)海外疫情的演变;


2)政策的宽松力度;


3)实体经济的恢复情况。


以上三个逻辑依然是分析当前市场走势的合适框架。


就当下而言,海外疫情依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而政策的宽松力度在上周末政治局会议之后大概率会强化。


今天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马骏表示,此次逆回购利率下降,标志货币政策进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阶段。这说明政策宽松力度后续会更大。


而实体经济的恢复情况要看接下来的相关数据的验证,整个经济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


也就是说,目前来看,只有政策的宽松力度具有较大的确定性,对市场形成支撑。而海外疫情和经济基本面依旧是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


明天公布的PMI数据是第一个验证基本面恢复情况的时间窗口,值得密切关注。


后市依然要对风险保持警惕,远离高估值品种。


用长钱战略性布局低估的优质价值品种,比跟风追涨杀跌要更保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