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战“疫”日记:用坚守播种“春天的希望”


01

“我会坚持值守在防疫一线,不到疫情结束绝不撤退。”

周杰 第三检察部

2020年3月24日,我再次来到海淀区净土寺社区,协助社区一线疫情防控工作。从我2月1日第一次值守到现在已经快两个月了,和社区的居民也都熟络起来,平时经常在小区里溜达的大爷大妈看见我都会和我很热情地打招呼,对我呼寒问暖,还主动给我提供手套和口罩等防疫物品,这让我感到非常温暖。

到达执勤点后,我很熟练地拿起测温枪,对进出小区的居民进行体温测量、检查出入证、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我所在的执勤点是净土寺社区住户较多的小区,平时进出人流量较大,所以防控压力也比较大。在防疫检查工作中也会遇到嫌麻烦,不愿意配合防疫工作的群众,我便会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耐心劝导,避免与群众发生冲突,最终得到了大家的理解与认可。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仍然不能放松警惕,我会坚持值守在防疫一线,不到疫情结束绝不撤退,坚定信心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02

“所有的坚守,时间都会赋予它新的希望。”

穆麟 第四检察部

2020年3月25日晚,风起,但却有了一丝暖意。

根据社区值班工作需要,今天的我被调整到交大东路19号院值守,那是我两个月前最初值守的地方。站在这里,回望,虽然依旧是严格的测温、查证、登记等,但你会发现这里在悄然变化着。

大概两个月前,晚八点的路上只有零星几人匆匆而过,偶见的公交车也基本都是空驶,那时的街区一片寂静,在寒冬里更显深沉。对归来的几个居民测温登记时,虽然戴着口罩看不到面容,但眼神中透露出的是紧张、是迷茫,对庚子年的战疫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希望。而今天再次回到这里,我看到的是小区居民在跑步、遛狗、买东西,三三两两的出,又陆陆续续的回,口罩已挡不住眉眼间的浅笑和欣喜,身后再满几楼灯火,身前霓虹灯已渐渐点亮,不经意抬头间,树枝上都已冒出新芽,春风里,城市在复苏,希望近在眼前。

而这离不开所有人的坚守,离不开奋战一线医护人员夜以继日的救死扶伤,离不开社区工作者不辞辛劳的走访奔波,离不开保安大叔深夜中的独自守护,离不开社区居民们的积极配合......我有幸参加到战疫中,虽然做的只是测体温、查证件、登记、协助部门同社区进行沟通配合等疫情防控中再普通不过的工作,但愿尽微薄之力,同坚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不惧黑暗,憧憬光明,我们所有的坚守,时间都赋予了它新的希望。

03

“一句简单的关心就像严冬里的一盏热茶,足以驱散寒冷,温暖人心。”

王敏 第七检察部

2020年3月25日,我第12次作为志愿者来到海淀区北下关街道南里社区执勤,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今天的执勤地点换到了青年公寓,这里有将近一千住户,常住人口大约二、三千人,流动人员非常多,基本每天都有从外地返京人员。对返京人员进行登记、查询移动轨迹,收取快递、量体温、检查进出公寓人员的证件,工作量很大,赶上高峰时段,三个工作人员都忙得不亦乐乎。

回想2020年2月4日我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参加南里社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当时心里其实有点紧张,因为在疫情之初我对新冠病毒不甚了解,但看到全国各行各业都在为国家抗击疫情做出自己的贡献,尤其是那些一线医务工作者,他们无所畏惧、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激励了我。我想即使作为一名普通人,如果能为社会贡献一点小小的力量,我们的国家就能在这千千万万的一点一滴中汇聚起一股强大的力量去战胜疫情。

基层社区的工作确实繁琐不易。我最开始参与志愿服务所在的华侨公寓以老年人居多,他们有的对国家政策不太了解,不理解社区实行出入证管理及量体温工作的意义何在,我们就耐心向他们举例解释,尽可能说得通俗易懂,直到他们能够真正理解;有的因为年迈,收取、查找快递不方便,我们就把快递按照楼号整理好,用马克笔做好标记,便于他们看清,做到快速查找、收取,减少人群聚集。逐渐地,他们了解了社区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都积极主动地配合我们工作,每次量完体温后还会热情地对我们说:“谢谢,你们辛苦了!”

一句简单的关心就像严冬里的一盏热茶,足以驱散寒冷,温暖人心,相信一切美好都会在我们共同的坚守下如约而至。

供稿 | 穆麟 周杰 王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