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轉眼已經開學第二週了,前段時間朋友圈瘋傳一張照片,對比開學前後媽咪和老師的面相變化。從圖片中可以看到,老師開學前容光煥發,開學後顏色枯槁萎靡不振,媽咪則恰好相反。這張圖因為生動形象,得到了家長們和老師們的廣泛轉發。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但這種畫面描述在幼兒園並非完全貼切,因為3-6的孩子正處於學習和媽媽分離的階段,尤其是小班寶寶。提到小班入園,相信大家的腦海中都會出現孩子們哭鬧不願意和家長分開的情景。有幼兒老師形容,通常是孩子一邊掉眼淚,一邊抓著媽媽的褲腳不願意放手,而媽媽奶奶們也在偷偷抹眼淚,一步三回頭。

這種行為背後是一個專業的心理學名詞:分離焦慮,而這種焦慮不只是描述孩子的,甚至開學初很多家長也有著分離焦慮。所以,一到開學初,我們公眾號後臺家長信箱的來信欄也開始處於井噴狀態,很多被不安、糾結困擾的家長紛紛來信“如何才能讓孩子順利渡過開學季?”

為此,我們這期推文特意從家長的來信中挑出了典型的問題,把它做成來信集錦,然後請專家為大家統一解答。下面,和我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家長:

已經開學一週了,為什麼我寶寶的哭鬧越來越嚴重呢?現在連做夢都哭?每次離開都緊抓我的手,一次比一次用力,好心酸呀!我該怎麼辦?她需要多長的時間才能適應呢?

專家答疑(父母學堂)

初入園的幼兒從家庭進入幼兒園會產生心理上的不適應,出現入園分離焦慮。幼兒分離焦慮的形式主要有哭鬧、哭鬧伴隨著喊叫(如:一邊哭一邊喊“媽媽”)、哭鬧伴隨著動作(如:一邊哭鬧一邊蹦跳或敲打桌面)、不停地問問題(如:媽媽去哪裡了、媽媽什麼時候接、我們要幹什麼)、靜坐發呆(靜靜坐在凳子上發呆、不哭也不鬧,有時會看著老師或教室的某個地方)等。你們的寶寶第一次上幼兒園,第一次和媽媽分開都是會害怕,哭鬧是一個挺常見的現象。孩子會抓住你的手,說明您是能給她安全感的人,這是一個很好信息,您不用太過擔心。其實父母的情緒是會對孩子的情緒有很大的影響的,尤其是當孩子感受到媽媽的不安和焦慮時,反而會讓孩子更不安;有的孩子在父母分離時哭鬧得比較得厲害,但進了幼兒園,在老師的引導下,情緒會慢慢好起來的。聽您的描述,孩子剛上幼兒園不久,多給點耐心,孩子會慢慢地融入團體的。因此媽媽您在送孩子上學時,儘量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減少自己情緒對孩子的影響。另外多長時間能度過分離焦慮期但體要看小孩個人,有點哭一個星期左右,最久也有一個月。家長一定要忍心堅持送來園,這樣才會使孩子儘快進入園生活。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家長:

上了一個星期學,寶寶已經慢慢適應幼兒園生活了,可是過了週末,又開始一聽到上幼兒園就嚎啕大哭,緊緊抱著大腿不讓我離開,怎麼辦?

專家答疑(父母學堂):

一般小孩在放假後都有點不想來幼兒園,因為放假期間,比較自由和好玩,在家也比較受寵。而且你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度過分離焦慮期,所以情緒波動就會很大,家長應給予孩子一個生理和心理的緩衝期,多跟老師溝通,多鼓勵孩子,

並且要在家裡與幼兒園生活作息一致(並且要讓孩子在家裡的生活作息與幼兒園儘量保持一致)。

家長:

我家寶寶上過早教,上幼兒園很開心,可是上了一週學後,居然也開始不願上幼兒園,會哭鬧不止,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家答疑(父母學堂):

當然並不是說前期不哭的孩子就沒有存在分離焦慮,因為她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看到同伴因想媽媽哭,引發他的情緒反應。這時需要接受幼兒的情緒,多與幼兒交流幼兒園的好玩有趣;多抽時間陪幼兒一起練習,對於幼兒的進步,要及時誇獎表揚,孩子自然會帶著躍躍欲試的心情,高高興興上幼兒園。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家長:

我家寶貝三歲,在家很乖的,但是上了幼兒園後,每次回到家都動不動就發脾氣,很煩躁,無理取鬧,為什麼會這樣呢?

專家答疑(父母學堂):

因為家庭和幼兒園的環境是有區別的,可能孩子期待關注的地方在幼兒園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所以回到家就想在大人面前發脾氣以達到關注的目的,故意吸引成人注意,家長要正確地關愛,不要溺愛,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多支持她的合理要求;另外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管理好情緒,給幼兒樹立榜樣;多與老師溝通交流,請求指點;決不可一時心急就過分溺愛和退讓,一定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家長:

女兒三歲七個月,因為平時很少與小朋友接觸,她的性格比較內向,現在剛上幼兒園,根本就不與其他人有接觸,別的小朋友玩遊戲她也好像比較少參與。另外,在家好多話講,但對著其他人,不敢講話,甚至不敢眼睛直視。怎麼辦?請問我該怎麼辦?

專家答疑(父母學堂):

您好,孩子的核心情緒是恐懼,所以現階段以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為主要目的,不要過分地對孩子的行為表現做出要求,比如說孩子不看別人的眼睛,不和別人說話等等,這些只是孩子對環境感到不安的表現而已,不要去刻意的糾正。如果孩子本身比較內向,對於孩子而言,快速地融入團體,對她來說本來就比較困難(但不意味著,內向的孩子就不好,內向的孩子也有其心思細膩,感受性強的優點,父母需要接納孩子的特點),她需要一定的時間來來慢慢地融入團體,如果父母或老師又不斷“鼓勵”就無形中會產生壓力,久而久之變得更害怕與同伴交往了。因此父母需要給孩子一個心理空間,尊重孩子的心理節奏。例如說,孩子到了幼兒園,她不怎麼跟別人交流,是因為她害怕,那這時,需要老師先和其他的孩子玩一些遊戲,然後再邀請她,如果她覺得合適,她自己就會走進來,如果她還是覺得有點怕,這時家長不要去逼孩子。在生活中,內向的孩子,他很多事情都有自己心理節奏,比如交朋友或者融入團體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她感覺安全了,她才能慢慢參與。如果家長太急於要孩子表現出外向的行為,比如說很開朗,很活躍,很積極地與他人交流,反而會適得其反,加重孩子對外界環境的不安。

親子提示:

幫助孩子度過的分離焦慮,這幾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一、家長也要以平常心態對待孩子的入園

面對孩子的適應困難,家長的心態起重要作用。據瞭解,適應能力差的孩子,其家長多是憂心忡忡的。有的是孩子在園裡哭,家長在園外哭。家長的分離焦慮甚至比孩子還要重,這無異於火上澆油。因為親人之間會有較強的心靈感應,家長的情緒情感會直接感染孩子。家長優柔與痛苦,必然弱化孩子對新環境的適應:而家長的灑脫和平和,則會安撫孩子的心靈,緩解孩子的焦慮。事實說明,家長的積極態度,有利於幫助孩子克服適應困難。

二、滿足幼兒的基本需要 

1、抱一抱,給孩子一個依戀的懷抱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分離焦慮需要得到接納和認可,媽媽每天可以給孩子一個擁抱,給他一些支持,讓他知道自己的情緒是被接納的,自己有分離焦慮是正常的。當情緒被接納後,孩子才會更快地走出來。最好的辦法是在孩子傷心的大哭時,接替者可以採取擁抱的方式,抱著孩子、輕輕地拍拍他的背,和他說說話,告訴他媽媽只是暫時性的離開。

2、聊聊天,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孩子本身不知道幼兒園是什麼,“一群陌生的同學又是什麼”,“他們的眼神這麼看著我又是什麼意思?”孩子會感覺到恐懼很正常再加第一次和父母分離,再加劇了孩子的情緒反應。您可以跟孩子通過一些趣味性團體性的故事(可以是繪本故事),比如說類似一群小動物去上幼兒園了,他們上幼兒園做些什麼山羊老師又是什麼樣的,類似的故事。給孩子呈現一種形象的友善的趣味的團體概念,一方面幫助孩子去認識,辨別別人的可能的對他的反應。

孩子苦惱時,一定不能粗暴對待!否則只會加重孩子的焦慮。

三、建立對幼兒園生活的正確認知

 1、每天鄭重地告訴孩子:我們只是短暫地分開。

孩子出現分離焦慮時最怕的就是“媽媽不要我了!”被拋棄的恐懼戰勝一切的事情。所以要讓孩子克服分離焦慮,就要讓他放下恐懼。每天鄭重地與他道別,告訴他,我們只是短時間分開,然後用詳細的時間描述讓孩子知道當他做完什麼事情後媽媽就會來接他回家。

2、鄭重地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需要一個依賴對象,如果媽媽讓他知道,老師是值得信任的,他對老師的信賴感增強後,他也會更適應幼兒園。媽媽需要事先與老師溝通好,請老師配合。然後每天真誠地告訴孩子:媽媽很信任XX老師,媽媽不在的時候,老師會像媽媽一樣關心照顧你,你有什麼想法要告訴老師。然後鄭重的把孩子交到老師手上。

四、讓幼兒釋放自己的焦慮情緒

寶寶太粘人?孩子初入園每天都上演的分離焦慮怎麼破?

《情緒心理學》提到,“適宜的教育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抑制力,不適當的限制和說教則會引起過多的抑制,壓抑兒童情緒的健康發展”,“不適當的教育使兒童不能在感情上與教育者相通,從而使兒童在感情上受挫,進而有可能導致感情冷漠,性格孤僻”,而且壓服還會讓孩子產生焦慮。因此我們在教育中不能採取強行手段或嚇唬孩子。其實還可以偶爾的不予理睬,讓孩子發洩一下不安的情緒。

幼兒園是孩子邁向獨立的踏板,所以請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該放手時就放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對孩子要表示出由衷的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