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1978年12月11日,美国警方接到报案,称一个名叫罗伯特·杰罗姆·佩斯特的15岁青年失踪。报案者正是佩斯特的母亲,据交代,其子曾说自己很有希望从一名承包商那里获得一份工作,他此行正是去为争取这份工作而努力。佩斯特下落不明,那个名叫约翰·韦恩·盖西的承包商自然成了头号嫌疑人。不过,盖西坚决不承认自己见过佩斯特。眼看线索即将中断,警方照例查了查盖西的过往,不料此举令负责追查这起失踪案的警官们再也坐不住了。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原来,盖西也算是美国警方的“老熟人”了。他曾在爱荷华州因对男性青少年“行为不轨”而被判入狱,类似的状况不止一次,后来在芝加哥也发生过。甚至事情非同小可,警方申请了搜查令,他们随后便在盖西家中发现了大量尸体以及属于被害者的物品——一个表面看上去衣冠楚楚,实际上谋害了至少33名青少年的杀人狂魔因此被揭穿。

我们先来看看盖西的“犯罪履历”:早在1972年1月2日,他在芝加哥某个长途汽车站偶遇了一个名叫蒂莫西·迈科伊的15岁男孩。当时的盖西并不是杀人狂魔,他提出要带男孩在芝加哥转一转。迈科伊本来就是来旅行观光的,在得到了“第二天一定会把他送回来赶长途车”的承诺后,他欣然答应。盖西邀请迈科伊在他家里过夜,第二天一早,盖西从梦中醒来时,他看到迈科伊拿着一把尖刀站在自己床边。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一脚把对方踢开,夺过刀并刺死了男孩。在这个过程中,他自己也划伤了手臂。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盖西大概很庆幸自己捡了条命,然而当来到餐厅时,他才发现自己犯了个愚蠢的错误:餐桌上摆着刚做好的早餐,男孩只不过是顺手拿着刀来叫自己起床而已。过失杀人也是杀了人,迈科伊不想坐牢,他在地板上挖了个坑,将迈科伊的尸体塞了进去,接着灌满了水泥。这一切做完后,他感到自己筋疲力尽,然而也正是在这一瞬间,他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刺激与快感。后来,在接受警察的审讯时,盖西承认正是从那会儿开始发现自己爱上了杀人。

仅1年后,盖西便完成了自己的第二次“捕猎”。受害者是一名年龄在16岁左右的男性青年,从遗体的特征来看,这个男孩拥有一头卷发,遗憾的是,他的身份至今仍是个谜。盖西虐待了这名青年并将其活活勒死,变态的是,他曾把对方的遗体随意地放在壁橱里,直到尸体腐败时产生的液体从壁橱中流出,把整块地毯都搞脏了。次年,盖西又盯上了自己公司的雇员——15岁的托尼·安东努奇。他将安东努奇灌醉并用手铐反铐,幸运的是,男孩不但挣脱了手铐,还把盖西铐了起来。盖西撒谎说自己只是在玩一个愚蠢的游戏,一番软磨硬泡后,安东努奇终于答应放走盖西,只是后者必须保证自己不会再来骚扰。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1976年3月,盖西同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离婚,恢复单身的他也彻底释放了自己可怕的欲望,在短短数年时间里,一名又一名青年失踪,他们其中大多数是离家出走的男孩、男妓或是孤儿,这些人的身份难以确认,行踪更是无法捉摸。每一次,盖西都会对自己的猎物精挑细选,在一次又一次的猎杀中,他扭曲的欲望不断得到满足,同时也在进一步膨胀。令人感到后怕的是,直至他于1978年被揭穿之前,盖西一直都是邻居眼中的“老好人”: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热心于慈善事业,愿意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盖西是美国民主党的忠实拥护者,他曾因担任芝加哥波兰宪法节游行主任而得到了当时的第一夫人罗莎琳·卡特的接见。在合影留念后,罗莎琳于照片背面亲笔署名:

“向约翰·盖西致以最好的祝愿。”

在别人眼中,盖西是一个拥有一家年收入达数十万美元企业的成功商人,是一个经常打扮成小丑去儿童医院逗孩子们笑的和蔼大叔,或是一位相处起来完全没有压力、谦恭而宽厚的好邻居,表面上看,他的一生顺风顺水,那么,他又是如何成为杀人恶魔的呢?咱们下面就来讲讲,消极的成长环境是怎样毁掉一个人的。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盖西于1942年3月出生在芝加哥,是父母的第二个孩子。盖西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他们同母亲的关系都算不错,唯独父亲是个酒鬼,经常酒后打骂盖西,因此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僵。实际上,直到成年,盖西都认为父亲对自己的怒火主要来源于他自己不够争气:在学校里,盖西默默无闻,身材肥胖的他又不太喜欢运动,和班上的男同学也玩不来,难免不会因此遭到嘲笑和孤立。回到家里,父亲更是怎么看他都不顺眼,4岁时,盖西拆掉了父亲刚拼装好的引擎,被狠狠地揍了一顿。此后,身体上的虐待和难听的咒骂更是家常便饭,每当挨揍时,盖西的母亲总会挺身而出保护孩子,无法下手的父亲嘲笑盖西是个“娘娘腔”,是“需要女人保护的男人”,甚至说他“长大后会变成同性恋”。

9岁时,盖西被一个远房亲戚猥亵,这事儿说来怪丢人的,盖西不好意思跟妈妈讲,更不敢把它告诉父亲。从1957年开始,他因为心脏健康问题和盲肠炎,隔三差五就要住院,在随后的4年里,他差不多有1/4的时间都浪费在了病床上。18岁那年,父亲“送”给他一辆汽车,然而事情却没这么简单:车一直压在父亲手里,欠的车债却由盖西来还;稍稍一不高兴,父亲就要把车钥匙拿走。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摊上这样的爹,再加上这样的成长环境,孩子无疑是够倒霉的,没长歪就已经算天大的幸运了。难能可贵的是,直到20岁以前,盖西仍然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获得父亲的认可。在大学里,他十分热情地帮老师干活跑腿,同时又积极投身于政治,为当时一名民主党候选人担任助理分局队长工作。盖西高中没有毕业,但他却顺利地进入了大学并完成学业。毕业后没几年,他便成为一家大公司的小主管。当年3月,他和同事玛丽莲·迈尔斯结婚,岳父还送给他们3间肯德基餐馆,让他们运营谋生。

努力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普通人的角度来看,盖西已经做得足够出色了。然而,他从父亲那里从未得到过任何一句肯定,甚至当他因为太拼命而因心脏问题住院时,他的父亲仍认为这只不过是不成器的娘娘腔儿子在博取同情。一个人小半辈子都奔着一个目标奋进,当发现这个目标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时,多少会有点自暴自弃。对盖西而言,这样的打击实在太大,他的内心也在一点点发生改变。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早在1961年时,他曾在一间救护车服务中心短暂地工作了3个月,期间某个夜晚值班时,他居然鬼使神差地爬进了一个装有一具年轻男性尸体的棺材。后来他向警方坦白,那一晚给他的感受是前所未有且极其奇妙的。从那会儿开始,盖西表面上掩饰得堂堂正正,暗中却沉浸在一些污秽的东西中。他是许多同性论坛的常客,收购、贩卖一些相关书籍和影像。1967年8月,他灌醉了一个名叫唐纳德·福尔西斯的15岁男青年,逼迫对方给自己“服务”。他撒谎说这只不过是对一个同性文化课题展开的“必要的研究”,事后,福尔西斯得到了50美元报酬。

讽刺的是,这段时间正是盖西人生的最高光点:他进入了爱荷华州滑铁卢青年商会的董事会,自己的事业经营得有模有样;他的两个孩子接连诞生,同妻子的感情也是日益加深。然而,这些都未能阻止盖西迅速滑向深渊,也正是在这一阶段,他的欲望发生了疯狂的膨胀。1年后,福尔西斯越想越不对劲儿,最终把自己被猥亵的遭遇告诉了父亲。老福尔西斯一听,当即找盖西算账;后者理亏,事后却对小福尔西斯展开了报复,找人把对方揍得很惨。这事儿在当时闹得很大,后来,盖西被告上了法庭,他因猥亵罪被判10年监禁,而妻子因此带着孩子离去,完美的人生就此破碎。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蹲了18个的苦牢后,盖西获得了假释机会。他凭借自己的干练和才智,很快建立起了自己的公司,重新组建起家庭。盖西的朋友和邻居都说他痛改前非,准备东山再起了,然而,这一切不过是盖西的伪装。他大量雇佣15~18岁的男青年做自己公司雇员,而后来,其中许多人成了他的“猎物”;他的公司负责装修、喷涂工作,这些都为他在杀人过后掩藏尸体提供了方便。他以金钱诱惑手下的男孩,把他们骗到自己家里,这些孩子便就此从人间“蒸发”。正如咱们刚刚所说,许多“猎物”本身身份就很卑微复杂,因此,即便他们死去,恐怕也没人关心。在长达6年时间里,盖西几乎无一失手。

1978年12月22日,警察拿着第二张搜查令彻彻底底地将盖西的房子搜了个遍。当打开地下道时,警官们发现其中打开空间简直就像是一块公墓:其中陈列着26具尸体。另外,车库下方的混凝土中也找到一具尸体;后来根据盖西本人交代,另有4具尸体被他抛入河中。法医发现其中一些尸体的颈部塞有布团,有的深入咽喉;而其手脚被捆缚,盆骨处有一些玻璃瓶、药瓶等异物,很明显,这些都是从肛门处被塞入的。毫无疑问,受害者在死前曾遭受过凶手的虐待,手段也十分残忍。最终,警方判定盖西至少杀害了33名青年,其中最小的仅14岁。

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在最终的审判前,医生曾给盖西做过长达300个小时的心理测试,但所有的结果均表明,盖西没有人格分裂,他的精神状况十分正常,甚至是“清醒理智”的。即便如此,其律师仍然试图以精神病等借口为盖西争取无罪。最终,经过陪审团长达2个小时的讨论后,盖西被判死刑,于1994年5月9日上午执行。


大伙的好邻居,还跟第一夫人合影,警察却在他家中找到27具尸体


值得一提的是,盖西并非没有悬崖勒马的机会:1967年晚些时候,他的父亲曾来爱荷华州探望。看到儿子的现状,老父亲十分诚恳地道歉:“儿子,看来之前是老爹我看错你了。”盖西前半生都在为这个时刻而努力,不知他当真等到这一刻时,心里究竟是怎样想的。但遗憾的是,在长达近20年的时间里,父亲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的任何一句肯定,很可能都会改写儿子的命运,然而此时此刻,盖西的世界早已轰然崩塌,再也没有扭转的余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