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教育的7大特徵

21世紀教育的7大特徵

21世紀的教育注重個性化,平等,協作,溝通和社區關係。
這些技能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中是必需的。在未來,學生們將從事目前並不存在的職業。這些工作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溝通技巧,而這些只有通過21世紀的學習方法才能學會。
國際教育專家薇薇恩·斯圖爾特認為,在這個極速變化的時代,學校必須教授學生新的技能,讓他們掌握不一樣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的7個特徵】

1、個性化學習

個性化的方法認識到並非所有學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學習。個性化學習涉及差異化的教學,以便學生可以以適合其個人需求的方式學習。

教育者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調整他們的教學方法:

  • 區分內容難度;
  • 差異化的交付方式;
  • 差異化評估策略。

相比之下,20世紀的方法的特點是“ 一刀切”。在這種模式中,班級中的所有學生都以相同的方式同時被教導相同的內容,教學通常是傳遞式的。

從“一刀切”到“個性化”的顯著轉變,可以歸因於人們對學習方式的理解不斷演變。諸如社會文化理論之類的理論在20世紀後半葉得到了廣泛的重視,如今在21世紀已成為主流。這些理論認為,學習者受到社會、文化和環境因素的顯著影響,導致不同的結果。現在,許多理論家認為,學生需要根據自己的需要通過各種不同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

個性化學習的示例包括:

  • 差異化教學;
  • 個性化的教育計劃;
  • 學生主導的課堂項目;
  • 增強了學生課堂選擇的自由度。

2、公平,多元化和包容性

在20世紀,學生要麼遵循主流或者被排斥在外。但是在21世紀,社會包容和差異化得到了認可。
通過以下方式,我們在課堂中實現公平,多元化和包容性:

  • 公平:21世紀教育工作者的目標是實現教育公平。教育者正試圖縮小貧富之間的成就差距。
  • 多樣性:多樣性現在被認為是教室的一項優勢。當學生不同時,他們就會知道差異是可以的。他們與不同文化的人成為朋友,並學會了不怕周圍的其他文化。
  • 包容性:我們現在認為,各種能力水平,肢體殘疾或學習障礙的人都應該被納入主流課堂。這可以幫助他們為主流生活做出貢獻,並向他們表明,他們是受歡迎的,是世界上平等的參與者。

推動這種轉向增加公平性、多元化和包容性的因素包括:

  • 向殘疾的社會模式的轉變,社會需要適應將有學習和身體殘疾的人納入主流課堂;
  • 增加文化多樣性,使人們更加認識到文化之間的差異;
  • 女權主義和批判性理論在社會中日益流行,導致人們意識到加強性別平等的必要性。
21世紀教育的7大特徵

3、“邊做邊學”

20世紀典型的老式的行為主義教育方法將學習視為:

  • 記憶信息。
  • 信息從老師到學生的傳遞。
  • 用事實充實您的頭腦。

這些方法在21世紀的學習方法中被拋棄了。現在,我們鼓勵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邊做邊學”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我們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學習,我們會更善於瞭解、記憶和運用知識。

當我們邊做邊學時,我們:

  • 有將信息應用於現實世界的第一手經驗。
  • 通過反覆試驗來獲得學習的機會(這樣我們就知道為什麼有些事情是正確的,有些事情是錯誤的)。
  • 不是告訴我們什麼,而是我們通過與周圍世界的接觸來發現事物。
  • 學習那些不僅是理論性的,而且可以某種方式將其應用於我們生活中的信息。

在21世紀的“邊做邊學”範式中,有許多教育方法適用。

  • 認知建構主義:這是一種學習理論,認為我們通過在腦海中構築思想來學習(而不是將其插入腦海中)。當我們將思想放入我們的工作記憶中時,我們會構造信息,將其與我們現有的現有知識進行比較,並在保存、利用或丟棄這些新知識之前,就這些新知識對我們有多有用、真實或有價值做出決定時,我們就構建了信息。我們不只是把一些信息當作理所當然:我們在決定如何使用它們之前,會“仔細考慮”和“考慮”它們。
  • 基於問題的學習:PBL是基於認知建構主義的教學策略。它涉及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這顯然不同於通過事實告知學習。那是因為沒有為學生提供問題的答案:他們必須自己解決問題才能發現真相。
  • 問題定位教育(PPE):PPE與基於問題的學習非常相似。在存在問題的環境中,老師或學生將提出問題並將問題提交給班級。班級和老師需要共同學習這個問題的答案。因此,即使是老師也不會以這種方式將答案帶入教室。因此,它在教室中營造了非常民主的共同學習氛圍。
  • 基於項目的學習:在基於項目的課堂中,學生一次要針對一個大問題進行很多課程(甚至可能是數週或數月)的學習。學生經常會一起工作,並利用社區成員或互聯網等周圍的資源來創建新的內容。
  • 現象基礎學習(PhBL):PhBL是一種在芬蘭很流行的學習方法。學生無需學習科目(數學,語言,科學,歷史),而是專注於一個“現象”(或“主題”),這要求他們使用來自不同學科領域的多種不同形式的知識以整體的方式來學習這個現象。

4、重新思考學習者和老師的角色

課堂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過去,學生們全都專注於老師,聽老師的話。現在,老師專注於作為關注中心的學生。老師的工作是幫助學生學習時進行指導。
在20世紀,教師和學習者的角色非常僵化:

  • 教師為權威:教師是積極的參與者。他們進行了所有交談,並且是所有主題的最終權威。他們是“舞臺上的聖人”。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經常將20世紀的方法稱為“以教師為中心”。
  • 被動學生:學生是被動參與者。他們坐著,聽著並記住了。他們幾乎沒有機會貢獻自己的先驗知識,進行鍛鍊選擇或挑戰老師的觀點。

在21世紀,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都發生了變化:

  • 老師作為主持人:老師現在是與學生的共同學習者。教師可能仍需要通過使其變得安全並專注於學習來控制環境。教室的氣氛仍然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但是,教師不再只是話題的權威。相反,他們的工作是在學生通過積極的過程進行學習時幫助他們進行指導。
  • 積極的學生:學生通過做事而不是聽課來學習。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所以學生需要使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和創造力自己下結論。
21世紀教育的7大特徵

5、社區關係

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社區參與對學習的重要性。

在我們的社區中,有非常有用的人,他們可以比我們更好地教導和啟發我們的學生。

老師知道他們不能在所有方面都是專家,但是世界上每個話題都有專家。
因此,教師需要找到專家,把他們帶到課堂上。透過善用社區的技能和知識,我們可以為學生創造更佳的學習體驗。
在多元文化社會中,社區成員還可以教我們如何在其文化中最好地教孩子。例如,來自土著文化的孩子可能在成長過程中與班上其他孩子大不相同。通過與當地土著人民互動,教師可以學習如何最好地教他們班上的那些孩子。
將各行各業的人帶入課堂也有助於我們的學生與不喜歡自己的人建立聯繫。這可以幫助包容,教育社會正義,並在不同文化的人們之間建立聯繫。

6、技術


現代技術在今天的課堂上非常有用。現在走進一間教室,你會驚訝地發現,在短短十年裡,事情發生了多麼大的變化。技術無處不在!
以適當的方式使用新的學習技術是很重要的。學生不應該使用技術來阻止他們思考或幫助他們作弊。相反,科技應該被用來幫助學生獲取信息,或者幫助他們以一種原本不可能的方式思考。我們稱之為幫助學生更加認真思考的“學習工具 ”。

7、教師專業化

本世紀的兒童教育很顯然比上個世紀複雜得多。我們需要創建個性化的課程,具有包容性,以質量為目標,鼓勵創新,參與社區,使用技術來提高學習等等。

為了確保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機會,21世紀的教師需要不斷的培訓和支持。他們需要了解有關最佳教學實踐的所有最新研究。他們需要機會自己問問題,嘗試新策略並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向專家學習。
對於教師而言,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迅速變化的教育環境。新技術正在迅速進入教室,以幫助我們個性化和支持所有學生的學習。

教師需要時間和空間來學習如何以最能幫助學生的方式使用技術和新教學法。

結 語
21世紀的教育受到全球化,快速的社會變革和人們學習方式的新研究的影響。在21世紀的課堂中,教師的角色是確保學習以學生為中心,而不是以教師為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