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第三問:如何分析這門生意(上)?

《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是先勝後戰,價值投資的中心思想是安全邊際,講安全邊際就要謹守能力圈。《孫子兵法》講知己知彼,關鍵是知己。

對證券投資來說,“知己”是要識別自己的能力圈,“知彼”是要了解企業的基本面、行業情況及企業競爭優勢。在能力圈內,才能比較準確估算企業內在價值,才能積累勝算。有了勝算,才能求戰,才能做投資。

為了積累勝算,帶著問題閱讀年報,尋找答案的過程,也是投資實踐的一部分。可以說,四問分析法,也是年報分析法。

我的投資方法論是四問分析法,也就是問四個問題:(1)這是一門怎樣的生意(企業本質)?(2)這門生意是否值得投資(行業分析)?(3)如何分析這門生意(財報分析、競爭戰略分析)?(4)如何給這門生意估值(安全邊際)?

投資第一問,我們從企業的本質(為社會解決問題)出發,瞭解企業的宗旨和使命(滿足顧客的需要),回答德魯克的經典三問(我們的業務[事業]是什麼?我們的業務[事業]將來會是什麼?我們的業務[事業]應該是什麼?)。

投資第二問,我們從歷史出發,瞭解行業的過去和現狀,從而展望未來,並分三個層面來做行業分析:瞭解行業(行業分類、行業市場結構、行業競爭結構),瞭解經濟(供需、經濟週期、行業生命週期),瞭解國家(讀懂中國)。

投資第三問,我們從競爭本質(盯住顧客,而非盯住對手)出發,瞭解企業的可持續性競爭優勢(成本領先、差異化)。

作為投資者,要分析一門生意,既需要財報分析,也需要競爭戰略分析。財務報表分析,主要參考薛雲奎的“四維分析法”,目的是淘汰企業。競爭戰略分析,主要參考華與華的企業戰略方法論(科斯+德魯克+熊彼特+邁克爾·波特),目的是擇股(我的股票組合包括成長股、廉價股、低市盈率藍籌股,一般不選強週期股,排除垃圾股)。

投資實踐中,我主要參考菲利普·費雪的成長股投資原則,也就是《怎樣選擇成長股》一書總結的保守型投資的四個特點:(1)低成本的生產[成本]、強大的營銷組織[營銷]、傑出的研究和技術努力[創新]、優秀的財務技能;(2)人的因素[管理層];(3)一些商業的投資特徵(高於平均水平的利潤率或高於正常水平的投資回報率);(4)保守型投資的價格。在投資第三問這個階段,主要分析前三個特點。

財務報表分析


每年4月底,是A股上市公司上一年年度報告披露的截止日期,年報中的財務報告(含審計報告、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等)無疑是最重要的內容,財務報表包含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投資者主要看前三張表,同時也是財務報表分析的主要內容。在這裡,我把年報(年度報告)、財報(財務報表)兩個用語進行了區分。為什麼做這樣的區分?

我閱讀過不少財報分析類書籍,似乎都沒有明確區分財報和年報的差異,甚至把財報分析與年報分析(個人叫法)等同起來(在這一點上,唐朝的《手把手教你讀財報》一書就曾讓我很困惑,直至自己給這兩個用語做了明確區分),以至於讓不少人以為,財務報表和年報是一樣的。其實財報(主要看三大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只是年報披露的一部分內容,至少我個人做了這樣的區分,這樣才能避免一些誤解。可能正因為這樣的誤解,一些人以為只要在股票行情軟件上查看一下個股的財務分析數據,就以為做足了功課,自認為是價值投資者了,卻忘了看年報,忘了“把證券看成是企業的一部分所有權或債權”才是價值投資的基石。不妨試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是一位企業家,或是一個生意人,你會如何做投資呢?

一般的財務報表分析,無非是對三大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的分析,然後進行財務比率分析。主要目的是淘汰企業。所以,財務報表分析很大程度上也叫定量分析,而將經營戰略分析(含行業分析和競爭戰略分析)歸於定性分析。可以這麼說,

四問分析法=年報分析法=定量分析+定性分析。


投資第三問:如何分析這門生意(上)?

薛雲奎:《穿透財報,發現企業的秘密》

薛雲奎在《穿透財報,發現企業的秘密》一書,以發現企業的內在價值為目標,提供了一套全面的財報分析框架與方法,即四維分析法,更重要的是,這本書是用多個案例講方法,而且所選案例都是滬、深、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所謂四維分析法,也就是分別從經營層面、管理層面、財務層面和業績層面四個維度去分析和評價一家公司。

(1)經營層面分析。經營分析的重點是看銷售收入的構成及其增長、產品的市場定位和企業經營的理念及其品牌影響力。(a)成長性:銷售及其增長分析。(b)市場定位:銷售毛利率分析。毛利率代表公司產品的差異性和市場競爭力。(c)品牌影響:銷售地域分佈分析。(d)經營理念:營銷 VS. 研發。公司經營理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對營銷的重視程度和對研發的重視程度。

(2)管理層面分析。

管理的目標是達成投入與產出效率的最大化,它包括:資產及其配置的優化,資產利用效率和人均產值(收入)分析等。(a)看效率看什麼?看效率就是看它的週轉率。(b)看風險看什麼?看風險,核心是看它的資產佈局和資產質量。

(3)財務層面分析。財務層面的分析包含兩個要素:財務風險可控和資本成本最低。(a)資產負債率分析。(b)資本成本分析。公司資本成本的衡量除了看公司股東權益的比重之外,還要看它有息負債的比重。公司在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以有償的方式取得的借款,是有息負債;但在往來過程中,佔用經銷商和供應商的貨款,則是無息負債。上下游佔款的比重越高,公司的資本成本越低,同時也意味著公司在上下游公司的討價還價能力越強。

(4)業績層面分析。它包括:淨利潤及其構成,淨利潤現金含量/利潤現金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淨利潤,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淨資產收益率、股東回報率)。


投資第三問:如何分析這門生意(上)?

張新民:《從報表看企業》

張新民在《從報表看企業:數字背後的秘密》一書從管理的視角出發,主要用來滿足企業管理者的需要。書中提到:現有的財務比率分析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不能解決審視和評價企業管理的問題,因而很難在管理者做特定決策時提供有用的信息。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從報表看企業——“八看”企業,即:看戰略、看經營資產管理與競爭力、看效益和質量、看價值、看成本決定機制、看財務狀況質量、看風險、看前景。其中:

(1)看戰略。其中,資產結構的戰略信息:按照企業的經營資產與投資資產在資產總規模中的比重大小,將企業分為三種類型:以經營資產為主的經營主導型(如格力電器)、以投資資產為主的投資主導型(如美的集團),以及經營資產與投資資產比較均衡的投資與經營並重型(如特變電工)。

(2)看經營資產管理與競爭力。貨幣資金存量管理;以存貨為核心的上下游關係管理;固定資產利用;資源管理的綜合效應(總資產報酬率[利息前和稅前利潤除以平均總資產]和淨資產收益率[也可以叫股東權益報酬率,即淨利潤除以平均淨資產],可用來考察企業資產管理的綜合效應);關於高商譽併購與企業集團整體的綜合效益(高商譽併購意味著買方的高預期,意味著賣方的高業績對賭,意味著買方的高風險)。

(3)看效益和質量。核心利潤實現過程的質量(營業收入的質量;費用的質量);利潤的結構質量(利潤表自身結構所包含的信息;利潤結構與資產結構;利潤結構與現金流量結構);利潤結果的質量。

最後,還提供了一個企業財務狀況質量的綜合分析方法:(1)背景分析;(2)會計分析;(3)戰略視角下的財務分析(財務比率分析;戰略與競爭力分析);(4)對企業發展前景進行預測。


投資第三問:如何分析這門生意(上)?

葉金福:《從報表看舞弊》

葉金福的《從報表看舞弊:財務報表分析與風險識別》一書,則是基於財務操縱的視角,提供了一套新的財務分析框架,用來規避財務舞弊風險,判斷財務質量和企業價值。該書開頭便總結了財務分析的過程:“在收集有效數據的基礎之上,始終把握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相互印證的

一個核心,沿著基於時間的橫向比較和基於空間的縱向比較兩條主線[路徑],通過分析財務報表的會計方法、報表科目和財務比率等三類要素,對資產質量[財務狀況]、盈利質量[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和財務操縱等四項內容做出具體評價。這個建立在數據之上的一個核心、兩條路徑、三類要素和四項內容,即構成了財務分析的框架。”我想,只要抓住“一個核心、兩條主線[路徑]、三類要素、四項內容”這個財報分析框架,也就不易迷失於書中細節了。反正,“財務分析的核心是將財務、業務和行業三個層面的數據進行互相印證”。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書中闡述的“四項內容”,即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和財務操縱,也就是把財務操縱分析與財務質量(包括財務狀況、盈利能力、現金流量)分析並列,這正是本書與眾不同之處。“盈利能力”這一項,作者對“核心利潤”有獨特的見解。“現金流量”這一項,給出了一個更加醒目的公式,即

最直接的自由現金流的計算方法:自由現金流=運營性淨現金﹣資本支出。其中,運營性淨現金可以採用現金流量表中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資本支出可以採用現金流量表中的“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財務操縱”這一項內容,“盈餘管理”和“舞弊恆等式”值得一再研讀。

個人投資者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怎麼淘汰企業,篩選出備選股票池呢?

投資實踐中,我把全市場股票分成8大類,東財行業作為下分行業(經調整)歸入這8大類,下分行業(東財行業)按照ROE高低排序。截至2020年3月20日,滬(主板A,1503;科創板,92)深(主板A,460;中小板,948;創業板,802)交易所掛牌3805只(不含B股)股票,ROE大於15%的約佔20%(主要關注),居於10%到15%之間的約佔20%(一般關注),剩下的是低於10%(一般不關注,除了金融地產)。這也符合80/20法則,把主要時間和精力用在少數企業上。

2020.3.2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