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圖為醫療隊員正在喂患者吃飯。 受訪者供圖 攝

(抗擊新冠肺炎)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中新網呼和浩特3月29日電 題: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中新網記者 張瑋

“在這場戰‘疫’中,患者和我們相互支撐、相互溫暖,一起走向了曙光。”29日,仍奮戰在湖北省武漢市肺科醫院的內蒙古醫療隊員王豔玲接受記者採訪時感慨道。

近日,內蒙古馳援武漢醫療隊陸續踏上歸程,目前已有572人返回草原。仍有200餘人堅守在武漢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開展醫療救治工作。

一個多月的戰“疫”中,在這些白衣天使心中,患者是折了翼的“天使”。

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圖為進入隔離病區前醫療隊員們相互打氣。 受訪者供圖 攝

2020年初,新冠肺炎在全國範圍內暴發,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成為“震中”。春節期間,來自19個省(市、自治區)以及三軍醫療隊向湖北派駐逾4.2萬名醫護人員,支援當地疫情醫療救治工作。其中,內蒙古派出由849名醫務工作者組成的8支醫療隊,分別支援荊門市和武漢市。

來自呼倫貝爾草原的王豔玲是內蒙古第7批醫療隊隊員,據她回憶,2月19日,醫療隊148人抵達武漢,隨即被分配到武漢市肺科醫院接診一個重症患者病區。

“當時的肺科醫院是武漢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醫院之一。”王豔玲說,“說實話,這是我們從業以來第一次穿上防護服走進隔離病區,連呼吸都成了力氣活兒。大家都很緊張,甚至害怕。”

此次出征,王豔玲擔任扎蘭屯市中蒙醫院醫療小分隊隊長,1972年生人的她還是隊員們的姐姐甚至“媽媽”。

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圖為內蒙古第7批醫療隊合影。 受訪者供圖 攝

王豔玲告訴記者:“我們醫院共派出10名醫護人員來武漢支援,除了我,年齡最大的隊員1983出生,最小的隊員才25歲。”

剛上前線前幾天,這些在王豔玲眼裡還是孩子的隊員們由於不適應和緊張,出現了頭暈、噁心、腸胃痙攣等症狀,讓他們逐漸適應這項“新”工作的便是患者。

“你們是從內蒙古來的護士嗎?真是太感謝你們了!”王豔玲至今記得一位婆婆拉著她的手眼含熱淚連聲道謝。

一些年齡較大的重症患者情緒波動大,王豔玲說:“當他們知道我們是從2000多公里外的草原趕來幫助他們的時候,便不會再鬧情緒。”

一位年過古稀的爹爹(武漢方言)每天等著內蒙古醫療隊員來送藥、送餐,都會和隊員們說一句:“辛苦你們,我會乖乖吃藥、乖乖吃飯。”

仍在武漢奮戰的內蒙古醫療隊:患者也是“天使”

圖為王豔玲在護理患者。 受訪者供圖 攝

在疫情的最前沿工作近40天,王豔玲和隊友們將一批批患者送出院,也曾與一些患者遺憾地擦肩而過。

“隊員們都是白班、夜班倒班制上班,還記得有一天一位患者一直唸叨要見他的管床護士(內蒙古醫療隊隊員),那天這名隊員休白班。”王豔玲有些哽咽,“晚上,這位患者搶救無效去世。他的管床護士得知這一消息特別慚愧和遺憾,哭了很久。”

“他們都是折了翼的天使。”王豔玲說,“我們已經在武漢市肺科醫院工作38天了,從害怕到適應,患者給了我們勇氣。”

記者發稿前,收到王豔玲發來的信息,第7批醫療隊接到撤離通知,今天是他們在武漢工作的最後一天。正在站最後一班崗的王豔玲對記者說,此時滿心都是對這座英雄城市的深深眷戀和不捨。(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