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如果你喜歡看日本的溫情電影,那一定知道是枝裕和。對於日本這位導演,他的作品總是以展現現代社會家庭中的溫馨主題為主,對他的作品大家可能更熟悉曾獲得金棕櫚獎的《小偷家族》,不過

我卻對《海街日記》情有獨鍾

《海街日記》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有的只是四個姐妹相依為命的日常生活,平淡的就如同我們每天記錄的日記一般,沒有大事發現,但卻是最真實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電影叫《海街日記》的原因。

電影劇情很簡單,講述了三位女孩因父母離異後,在大姐帶領下獨自生活,父親死後,又收養了父親之後生的小妹,就這樣四個姐妹生活在老宅裡,一起面對人生的起起伏伏,平淡但異常溫暖。我從頭看到尾,臉上一直掛著淺淺的微笑,雖然她們也有人生的不如意,卻彼此相互體諒、支持,給予彼此力量,也許這就是世間最美、最真摯的情感了,而這種溫情卻觸動著我心底柔軟的弦。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我們是“棄子”,但依然熱愛生活

是枝裕和“棄子文化”背後蘊含的溫暖與治癒

劇中的三姐妹從小因父母離異,拋下孩子各自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大姐帶著她們獨自生活在外婆的老宅裡,明明是有父有母,卻過得像孤兒一樣。

所幸,在這樣環境下,姐妹三人依然健康成長,並且都擁有一顆溫暖善良的心。所以在15年後,父親的葬禮上看到父親與別的女人生下的女孩時,姐妹三人都願意接納這個真正成為孤兒的小妹,讓她重新擁有了家人。

從此電影圍繞著四個姐妹的生活展開。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四姐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枝裕和用最平淡的敘事手法向我們展現,讓人感覺真實,卻又異常溫暖,甚至會去羨慕她們的生活,因為這種平淡下掩蓋的是人世間最溫暖的親情羈絆。而作為獨生子女的我,內心真的心羨慕這樣的姐妹親情。

大姐因為不喜歡二姐的小男友,更不願二姐因為失戀而喝醉折磨自己,忍不住唸叨起二姐。而二姐內心苦悶,被大姐指責自然也心有不甘,兩人因此吵了起來,互不理睬。才一轉眼,二姐被浴室裡的一隻蟋蟀嚇到尖叫,大姐立馬第一時間衝到浴室,想保護自己的妹妹。這種親情是融於骨血裡,吵吵鬧鬧永遠也剪不斷彼此的關心。

小妹喝醉抱怨著對爸爸媽媽的怨憤,三姐妹照顧著她,還觀察著小妹的睡姿,尋找著與自己長得相像的地方,而這種相像的地方則暗喻著她們彼此之間不可分割的親情所在。

四個姐妹穿上素雅但美麗的合服,在宅子裡放著煙花,四人臉上都充滿著笑容,勝過了世間的美景,雖然在這些笑容過後,需要再次面對生活的艱辛,但卻絲毫不影響她們放煙花享受生命的愉悅。

是枝裕和在影片中沒有用什麼大起大落的情節來突出姐妹情深,而僅用簡單的生活片斷串連起了四姐妹的日常,在這本“海街日記”中緩緩書寫一種柔軟,一種溫暖。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其實我第一次看《海街日記》的時候特別不理解,為什麼父母可以拋開年幼的孩子去追求各自己的幸福,置孩子於不顧。可當我瞭解了日本電影中的“棄子”文化後,再次看《海街日記》終於有所領悟。

在日本,由於物資貧瘠,自然災害頻發,所以日本人天生缺乏安全感,有著隨時與天地搏鬥的思想,哪怕是孩子也不能依靠父母而生存,需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堅強活在這個世界上。這種思想有利於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生存壯大,而這種思想也融入電影中就成為了“棄子文化”。

如同《海街日記》中一樣,父母從小就離開了孩子,讓孩子自生自滅,也是棄子文化的體現,而這種文化在是枝裕和的其它電影中也有表現,比如《小偷家庭》、《無人知曉》等等。所幸是枝裕和的電影主旋律最終也是溫馨的,在被“棄”之後的姐妹們仍然依靠彼此的幫扶,堅強地生活著,而且生活很好,也將這樣繼續幸福下去,因為她們有彼此,這就是是枝裕和留給我們的溫暖。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還好有你們在

獨特的女性主題電影在平淡的生活中展現女子的堅毅與包容

付出:因為有你們,我必須堅強。

在整部影片中,大姐是四姐妹的核心,也是家裡的支柱,在父母離開後,她逼迫自己快速成長,用小小的肩膀扛起了照顧妹妹的責任,她怨恨著父親與母親,正是因為他們的狠心離開,才讓她需要早早去承受不應該承受的責任。

而她的內心卻又是愛著父親與母親的,期盼著父母的歸來。所以她最終還是出席了15年未曾見面父親的葬禮;也最終向前來參加外婆週年祭的母親,送上了外婆留下的梅子酒,和母親達成了和解,大姐始終是善良和堅強的。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收穫:我們永遠是你的後盾。

父母因為第三者插足才離婚,最終離開她們姐妹的,所以在大姐心中本是痛恨第三者的。然而命運弄人,大姐愛上了自己醫院裡已婚的兒科醫生,成為了自己所痛恨的第三者。雖然對方承諾大姐會離婚,大姐相信著並等待著,沉浸在幻想中,卻一直未能實現,

大姐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她是矛盾的,有時候愛情並不由自己控制,最終在對方邀請她一起去美國的時候,家庭的責任感讓大姐醒悟了。自己的家才是真正的依靠,才是自己割捨不下的一切,所以大姐選擇了轉身離開,放棄了這段沒有結果的愛情,回到了自己溫暖的家裡,這才是她幸福的所在。

人生有時候總會陷入迷茫,甚至成為自己討厭的人,但沒關係,總會有另一份真愛把你從迷途中拉回來,隨時都為迷路的你打開接納的大門,這就是親情。大姐照顧著妹妹們,而妹妹們也一直在大姐背後支持著她,她們告訴大姐,無論大姐做出什麼樣的決定都沒關係,她們永遠是大姐最堅強的後盾。

愛永遠是相互的。

是枝裕和給我們一個可謂是完美的大姐,正是因為她,才讓這個沒有父母的家變得如此的溫暖。正是有了這個大姐,才讓這個充滿缺憾的家庭變得完整,她是父親也是母親。讓我不禁《傻春》中的大姐傻,一個唯美,一個寫實;一個精短,一個綿長;但都是一個大姐支撐了整個家庭,而這個姐姐的所在,也是影片中讓我們感動的地方,她為整個家扛下了所有。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三場葬禮,三次成長

生命與死亡的完美銜接蘊意人生的蛻變

電影中出現了三次葬禮,貫穿了全劇,而這三次葬禮用死來喻生,呈現了姐妹們的成長,從死亡中獲得了人生感悟。

爸爸的葬禮:這個葬禮讓三姐妹放下了對爸爸所有的怨恨與渴望,逝者已矣,生者如斯。爸爸再有千般不好,也從此消逝,給她們留下了這樣可愛的妹妹。

雖然爸爸對她們有所虧欠,但看到有這麼多人來參加爸爸的葬禮,也許爸爸是個善良的人,姐妹們覺得與其怨恨,不如放下,與妹妹一起好好生活,她們學會了放下,學會了包容。

外婆的週年祭:

爸爸的葬禮讓姐妹們原諒了爸爸曾經的不告而別,那外婆的週年祭則是與媽媽的和解。畢竟有怨恨的人生是不完美,在《海街日記》如此溫暖的影片中,是不應該有怨恨存在的。

於是媽媽出現在了外婆的週年祭中,媽媽的到來還有個更重要的目的,想賣了老房子。而這個老房子承載著姐妹們所有的記憶,有痛也有歡樂,都是她們所不捨的一切。大姐自然不同意,與媽媽據理力爭,最後媽媽妥協了,把房子留給了女兒們。和媽媽的爭吵中,姐妹們看到了媽媽對她們的愧疚與愛,最終和媽媽也達成了和解,她們學會了原諒,學會了爭取。

二宮阿姨的葬禮:二宮阿姨可以說是從小看著姐妹們長大的長輩,如同親人一般,她的離世讓姐妹們很傷心,但是二宮阿姨離世前完成了自己的心願,去看了美麗櫻花,對死亡的表現了出了豁達,安靜詳和地走向另一個世界。從二宮阿姨的葬禮上,她們學會了盡力去感受世間的美好的才是生命的意義,而非無盡地怨恨。

三次葬禮,給了姐妹們三次成長,三次不一樣的人生感悟,與父親和解、與母親和解、與生活的怨恨和解。放開了自己的心懷,更願意去發現生活中的美,而這不是就是我們所追求的嗎?導演是枝裕和用葬禮的角度,來講述了這個道理,把生與死完美的結合在一起,也淋漓盡致地展現了日本的物哀美學。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活著的東西總是很費功夫的”

學會用心去經營瑣碎的生活,將會收穫如美酒般的香甜

“活著的東西總是很費功夫的“,這是三姐妹外婆經常說的口頭禪。而在電影中,四姐妹也經常做著很費功夫的事情。

比如做梅子酒,在電影中導演詳細地介紹了梅子酒的製作過程,用半年的時間來等待梅子的成熟,然後摘果、清洗、刺字到最後的釀造。雖然讓人感覺很費功夫的事情,在電影中卻讓人覺得很美好,願意靜靜陪著這四姐妹來做這梅子酒,甚至想自己也能親手做上一壺。

再比如製作魚苗的過程,美食都是需要耐心而細緻的打磨,心急是吃不到美食的,因為它也是需要時間去沉澱的。

導演用這種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另一種歲月靜好,這種看似費功夫的活不正是我們生活的寫照嗎?生活從來都是平淡、瑣碎的,看上去不怎麼美好,就像剛打撈上來的魚苗和剛摘下的梅子,需要我們去認真運營的,

就如同釀梅子酒一般,在每一個等待的日子中度過,用細心、笑容、包容、認真去打造我們如水的生活,才能最終釀出生活的美酒,品嚐屬於自己生活的美好。

《海街日記》:是枝裕和平淡如水下鏡頭下的歲月靜好

總結:

《海街日記》溫柔、細膩、優雅、乾淨的畫風,融合了海景、櫻花、美食等元素,向觀眾呈現一個雖然沒有父母,但仍然溫暖的家庭,非常治癒。看完電影,只希望這四姐妹能一直這樣生活下去,才是真正的歲月靜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