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电影《大赢家》讲述了警察和银行之间的一场反抢劫演习,不同的是,演习出了点“意外”。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这次扮演劫匪的是个叫“严谨”的退伍兵兼银行职员,人如其名,严谨认真,狠狠地打了那些应付交差事的参演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

影片一开头就通过严谨的行为交代了他的性格特征。比如他走路时捡起路边的垃圾,比如他拒绝了行长不合规矩的要求,比如他认真地按照一名劫匪的要求进行这抢劫银行的准备工作,健身、踩点、做预案等等。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与之对应的是应付差事的银行同事、居高临下的警察、完成任务的媒体。

应付差事的同事

我们大概可以想出,类似这样的演习一定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组织一次

在严谨之前,想来都是走过场的,所以搞得银行的职员也很是疲惫,觉得没多大用处。一是一直也没遇到过真的抢劫,连新闻都很少;二是即便真有抢劫,银行职员能做的也有限,无非是作为人质,配合而已。

所以,严谨的同事们都是抵触的,甚至责怪严谨太多认真了。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居高临下的警察

影片《大赢家》中出现的警察除了局长作为演习裁判之外,其他参与者无一例外地对“劫匪”严谨表示了轻蔑与不屑。

刑警队长说:“给我五分钟,我把那小子给揪出来”

老姚说:“护具戴全了吗?”

警花说:“抗揍吗?”

特警说:“十分钟,十分钟解决战斗”

而这些人也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完成任务的媒体

孟非饰演的记者,被派来采访这样的演习,他是不高兴的。每次都是一样,所以他的报道也无非是走个形式,完成任务。


影片的整个过程当然是在讲这些居高临下的警察是怎么被“打脸”的,应付差事的同事又是怎么转变的,用这样的前后反差来衬托一个“

认真就是赢家”的主题来呼应片名,以此讽刺和警醒形式主义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影片的最后也是以严谨的赢作为收尾,兴师动众的警察们收获了经验和教训,严谨也赢得了爱情,似乎是皆大欢喜。

但真是这样吗?

首先,

是“人质们”基于同情或者是暂时的认同而配合了演出。比如,在严谨被行长要求死亡的时候,有个孩子说了真话,众人附和。

比如最后人质们很顺从地顶着白布上了汽车,而本该被判定为“尸体”的老姚却成了驾驶员。无论我们要为这个情节找多少合理的理由,不得不说,这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惯性使然。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演习已经到这个地步了,配合一下也无妨嘛。人质们此时对演习规则的糊弄,已经脱离了对严谨工作的认同,在银行内发生的一切有关形式主义和认真严谨的斗争,在老姚开上车的那一刻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其次,是作为裁判的局长之成全。一呢,裁判并不能参与到演习中,所以他的守株待兔不能算是警察的行动。二是,刑警队长也发现“少了两具尸体”,对银行内的搜索却流于形式。

这些当然是为了成全严谨的赢,但是局长却又谎称“表坏了”而给了严谨他们逃跑的时间,目的当然是成全严谨的赢。

这不就是新的形式主义吗?

《大赢家》:严谨的赢,其实是形式主义的成全

严谨的赢只不过是警察和人质们共同配合的结果,或者说是形式主义在放水,也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赢罢了。

如同这次疫情,有领导来到一线,拍几张照片,给些慰问品,就能说明一线工作得到了认可?

这种偶尔的重视,同情或者成全,难道不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又或者,整个演习本身就是个形式主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