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零食,流量為王還是品牌突圍?

良品鋪子市值反超三隻松鼠:流量=生意?品牌才是根本!

良品鋪子和三隻松鼠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兩個品牌,它們目前的市值都在200億—300億區間,看上去勢均力敵。

但對於很多消費者來說,這兩個品牌的心智認知完全不同,這也決定了它們未來註定將不是持久僵持,而是快速拉開距離。

那麼,孰優孰略,誰的模式更有可成長性?

【互聯網休閒食品"網二代"集中亮相】

在良品鋪子即將登陸上交所主板上市的前一天,A股上市公司好想你發佈公告稱,與百事公司達成最終協議,擬以7.0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0億元)的價格,向百事公司出售上市公司持有的杭州郝姆斯食品有限公司("百草味"的運營主體)100%股權。

互联网零食,流量为王还是品牌突围?

隨後,良品鋪子登錄上交所,三隻松鼠則也於近期發佈了財報,雙方市值基本相當。

這標誌著中國休閒食品市場的第二代企業普遍進入收穫期,互聯網基因、獨角獸規模、爆品策略和產品重複度高是其共同特徵。

所謂的第一代品牌企業,大體是2000年以後開始進入國內市場,這類企業主打一個單品類,如箭牌口香糖、德芙巧克力、韓國好麗友、臺灣地區的康師傅、統一和內地的達利園、雅客等,這些品牌一手佔據電視廣告的傳播紅利、一手收割大型商超賣場的渠道紅利,徹底瓦解了以當時以國營地方企業為主的本土食品行業。

轉眼十年過去,良品鋪子、三隻松鼠還有恰恰、沃隆、百草味等開始佔據中國休閒食品的主流,前述的第一代品牌企業則因為營銷力、產品力的大幅度下降,漸漸淡出主流視野。

【"藥不能停"的百億企業】

三隻松鼠的策略其實基本可以理解為流量+低價+緊跟平臺節奏的"三板斧",它崛起的時間是2012年。

這一年在中國互聯網歷史有非常重的份量,它基本是BAT全面向移動互聯網切換的年份,從這年開始的兩三年內,微信用戶過數億、百度收購91助手後APP端用戶過億、淘寶推出新版手淘並用戶過億。

在電商領域,則有京東崛起、主打非虛擬物品的"低價好貨"策略的聚划算崛起,淘寶All in 移動等幾件大事。

這個年份的特殊意義,還在於它是剛好切入了正處於極速抬頭期的移動互聯網發展大節奏,在隨後將近10年的時間裡,中國完成了從3G到4G再到5G的變遷,移動智能手機用戶從區區5000萬臺變成了12億臺以上。

對於一個互聯網品牌來說,這意味它一直處於一個流量瘋狂增長的黃金時段,在此之前,中國、全球都沒有任何一種智能設備的持有量能超過10億,這意味全國人民人手一部。

三隻松鼠的第二個決定是打價格戰的策略。一位食品行業從業20多年的資深人士說:"三隻松鼠切入堅果是非常正確的。十年前,進口堅果是普通人無法隨心消費的高檔商品,相當於現在的車釐子自由。而三隻松鼠的價格策略很有效,比如一袋話梅從5塊變成4塊你可能無感,但一袋堅果從100塊變成70塊,你會覺得划算的不得了。三隻松鼠就是靠著流量的支持,加上把堅果的價格拉下神壇這兩手打法,一度成為最爆火的互聯網零食品牌"。

由於本身就是流量催生的產物,三隻松鼠對於帶來流量的電商平臺的節奏配合,可謂是亦步亦趨。近十年來,每一個購物節、每一個電商促銷日,三隻松鼠都是主力軍,都給出了驚人的價格折扣,獲取了巨大的銷量,成為電商平臺年年曬雙11成績單必須上榜的"好學生"。

然而,這一切在2017年前後發生了改變,據媒體記載,三隻松鼠的創始人章燎源曾說過——從2017年開始,公司增長就沒有以前那麼快了,一度認為是公司體量大了,增長自然會放緩。這讓他感到很焦慮,曾經經常晚上睡不著。

其實,這一切從宏觀數據中都可以找到答案。按互聯網的五年週期律,2016-2017年是2012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急速放量後的一個飽和點,這一年發生的大事是——中國互聯網用戶達到7.21億,位居世界第一,滲透率達到 52.4%,近三年增速由之前的10%左右顯著下降到僅5%左右。而且,中國網民的互聯網紅利與移動紅利幾乎同步,移動網民約佔網民的90%。這意味著移動互聯網技術變革帶來的用戶紅利和流量紅利已經觸頂,流量增長越來越慢、越來越貴。

讓三隻松鼠感到不安的是,由於一直過度依賴流量和跟隨平臺節奏,這使得其利潤薄如刀片,雖然主營的是溢價能力並不弱的堅果,但其成本結構中流量佔比過大,這導致一旦流量漲價,成本結構會迅速劣化。而由於和平臺綁定過深,又使得三隻松鼠缺乏靈活的策略調整和來自品牌的獨立溢價能力,又不能挑戰自己已經定下的行業價格基準,因此陷入一種左右均無法突圍的困境中。

互联网零食,流量为王还是品牌突围?

據財報顯示,2019年三隻松鼠實現總營收101.9億元,同比增長45.61%;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5億,同比減少17.80%,整體呈現"增收不增利"的態勢。如果聚焦2019年四季度的財務表現,就會發現情況更為嚴重——三隻松鼠2019年Q4的營業收入為34.75億元,淨利潤則虧損近4600萬元。

從財報來看,吃掉利潤的主要是營銷,三隻松鼠在2019年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分別是5.51億、9.26億、14.06億,整體呈上升態勢。值得注意的是,三隻松鼠在2019年三季度的銷售費用高達14.09億,同比增長49%,是同期淨利潤2.96億的4.75倍。

這些不斷增長的成本,基本反映的就是流量型打法最挑戰的一面——追求規模、產品難升級、價格持續下跌,利潤越來越薄,更重要的是流量成本持續上升,所以"藥不能停"已經成為三隻松鼠能否破局的關鍵。

一個更令三隻松鼠可能不安的事情是,近期有媒體報道,去年年底,阿里巴巴旗下天貓超市上線了自有休閒食品品牌 Bonbater(棒倍特),目前還未進行大規模的宣傳推廣。

如果你一直依賴的平臺突然下場和你競逐同一市場,而你只有流量打法,沒有品牌勢能,這牌,還能打下去麼?

【良品鋪子對品牌的堅持】

三隻松鼠2019年的銷量突破百億大關,而良品鋪子則大約在70-80億。在整體的銷量略低於三隻松鼠的情況下,良品鋪子的市值趕超三隻松鼠,恰好是對後者差異化打法的最好褒獎。

與三隻松鼠不同,良品鋪子的渠道發展的較為均衡,這個發端於2006年的品牌,是一個集休閒食品研發、加工分裝、零售服務的專業品牌。更重要的是,它堅持全渠道戰略,除了網絡渠道外,還有超過2000家的線下店,形成了線下-線上的完整閉環。

總體來說,良品鋪子的定位較三隻松鼠更高端,這和其定價策略、全渠道以及注重研發和品質的形象定位,都有一定的關聯。

良品鋪子和三隻松鼠之間最大的差異,不在於產品定位,而在於看待品牌的價值觀問題。

三隻松鼠的打法是流量優先,流量優先的好處是起效快、獲客能力強,能夠迅速起量,數據上好看。但是,流量的最大問題是難以在消費者心目中建立品牌形象,因為現在的傳播形態已經過於碎片化、粉塵化。消費者可能因為一個流量廣告而下單,但是下完即忘,下回誰更價宜就買誰。

而我們可以觀察一下良品鋪子的策略,這家企業的大概做法是,用主要的錢去打品牌打影響力,而花少量錢去買流量,因為流量是一時的,打完獲客就結束了,只有品牌廣告打下去,長期來看,能讓這個品牌進入消費者的心智,成為越來越多的用戶心目中的首選。品牌就是持續免費的流量。

但是,品牌建設不是誰就可以玩的。最重要的一點是,需要足夠的定力。品牌廣告的投入需要一個量變到質變的拐點,在這個拐點到來之前,成千上萬的真金白銀砸進去,只是知名度認知度上升,銷量卻未大幅提升。心性不夠堅毅、缺乏長期戰略定力的企業很容易放棄;但品牌廣告是一個揮錘把心智之釘攻入消費者認知的過程,前面的九錘可能都見不到效果,80%的人會放棄,只有20%的人會堅持揮出第十錘,而這一錘可能就是一錘定音,這就是拐點,越過拐點之後,就有銷售飆升的效果。

舉個也是食品行業的例子,飛鶴奶粉2016年重新定位於"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但這個廣告持續打了八個月之後才開始顯效——第一年銷量只是略增,但後面三年直接從40多億漲到79億、112億,到2019年銷量已近150億左右,成為中國奶粉市場第一品牌。

三隻松鼠並不是沒有品牌建設意識,近年來在網絡劇等平臺上的投入,也參加綜藝等,說明不是沒有意識到品牌短板。但短期效果不明顯,第一可能是流量慣性太強,第二可能是沒有選對合適的引爆設施。

互联网零食,流量为王还是品牌突围?

我們從良品鋪子的招股書裡面可以看到,這間公司對品牌廣告的打法比較"死心眼兒",其線下廣告預算佔90%。

事實上,正是由於良品鋪子理解了品牌建設的長期性,才會進行持續"揮錘",進行品牌價值主張的長期傳播,謀求建立廣泛的知名度和信任感。當然,良品鋪子也同時通過精準的數字化營銷工具,不斷觸達目標並與目標用戶進行互動溝通,把生活場景媒體與數字化營銷相結合,形成品效協同。

我們不能低估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我們更要看到,即使疫情不來或短期內結束,我們也已經進入了一個存量博弈的時代,同質化越來越嚴重帶來的結果就是大多數企業都是量價齊殺。所以三隻松鼠將面臨更大的挑戰,而一手拉高品質,一手抓住品牌建設的良品鋪子,有更大的品牌勢能來進行市場博弈,也有更多的價格空間。

這個時代裡,許多人宣稱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但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品牌才是贏得人心的根本。

在疫情蒼穹下,人們追求確定性消費,在這種情況下,只有品牌深入人心,才是持續免費的流量,品牌力才能提升流量的轉化率,品牌勢能才能帶來產品的溢價能力。

經過疫情就會發現,品牌是保險,關鍵時候是救命的,是決定生死的。

注: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梅花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