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貿易赤字,製造業外移與經濟危機


有讀者希望我寫寫經濟。公眾號寫宏觀經濟其實不好寫,會幹巴巴的,很難寫的通俗有趣。


我就勉強試試吧。


這次疫情的影響,因為歐美國家的疫情還沒有到拐點,持續的時間會多久,還很難判斷,所以評價有些早。此外,印度這樣的發展中國家,雖然報告的人數不多,但實際情況無人真正知曉。


1、


2018年中,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是這樣寫的:


無論朝野,中國未來20年將會遇到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應該是一個共識,挑戰包括:


1. 中美兩國的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從合作伙伴轉為全面遏制。美國市場對中國企業將更封閉。對美數千億美元的順差無法持續。軍事和地緣政治上美國會全方位壓制中國。


2. 人口老齡化導致養老的巨大壓力。計劃生育政策晚調整了十年,鼓勵生育難度極大。


3. 高槓杆率問題:包括房地產導致的個人槓桿和地方隱性負債


4. 房地產綁架中國。漲會吹大泡沫,跌會導致債務危機


挑戰應該是共識。再混十年,裱裱糊糊問題只會更嚴重,應該也是共識。


我們必須承認,從18年到今天,我們的經濟一直相當困難。經濟本身的下行週期疊加貿易戰的影響,讓18-19年經濟增長率都勉強達標。2020年,新冠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得多。


最近中金把2020年中國經濟增長率下調到2.6%,引起輿論大譁。之前很多人認為經濟增長率還能維持在5%上下。我覺得中金的分析沒什麼大不了的,就得面對現實,在新冠這個全球打擊之下,維持5%根本不現實。


就算只有2.6%的增長又如何呢


美國的貿易赤字,製造業外移與經濟危機


上圖是金融時報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的預測。其中中國,從5.9%下調到不到3%。這個預測和中金的預測差不多。看上去很糟糕,但我們看看其他國家。


全球從2.5%左右,下調到-1.7%左右。美國從2%下調到負增長2.8%。歐元區從1.2%下調到負增長4.5%。日本負增長2.5%。印度從超過6%,下調到3%。


在這個裡面,中國下調的基本上是最小的。在全球遭災的情況下,憑什麼中國自己能獨善其身呢?


2.6%的GDP增長,固然面子上不好看。同時,也會有大量的失業和企業倒閉。這一點政府肯定要盡全力幫助。


川普的貿易戰還沒打完,新冠對全球化又是重重一擊,也許,全球化再也回不到從前了。讓我們先拋開短期的GDP和經濟困境,用最簡單的宏觀經濟框架,聊一聊國際貿易對各個國家經濟的影響。


2、


首先講講最基本的宏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是個很複雜的東西,但我爭取用簡單的方式來講:


宏觀經濟學最基本的公式是


總需求 = 總供給


--> 總收入+進口 = 總支出 + 出口


--> 消費 + 私人儲蓄 + 政府收入 + 進口 = 消費 + 投資 + 政府支出 + 出口


變換一下 就是 投資 + 政府赤字 + 淨出口 = 私人儲蓄。這個公式看上去怪怪的,但確實沒錯。


中國過去,是高儲蓄 = 高淨出口 + 低赤字 + 高投資。現在是 中儲蓄 = 低淨出口 + 中赤字 + 中投資。


德國是:中儲蓄 = 高淨出口 + 低赤字 + 中投資


美國是 低投資 + 高財政赤字 + 負淨出口 = 低儲蓄 或者 低投資 + 高財政赤字 - 高貿易赤字 = 低儲蓄


投資 + 財政赤字 = 儲蓄 + 貿易赤字 這個是分析美國和中國的宏觀經濟的一個很簡單而又重要的等式


美國簡直不要太爽。國民不需要存錢,可以高貿易赤字,還可以高財政赤字,這兩個可以相互抵消。在投資和儲蓄給定的情況下,美國的財政赤字越大,美國的貿易赤字就會越大。


所以,美國為什麼會出現大量的貿易逆差,和美國的鉅額財政赤字是高度相關的。


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主席費爾德斯坦(Feldstein,1993)強調財政赤字對美國貿易逆差的決定作用,提出了著名的“孿生赤字假說”,認為了財政和貿易赤字是孿生兄弟。貿易赤字的原因就是美國的財政赤字。


這個觀點也被中國所主張。貿易爭端期間,中國的貿易官員反覆說,美國的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美國自己的長期財政赤字。請注意,這兩者之間不一定有因果關係。但確實,在投資和儲蓄不變的情況下,按照這個等式,長期貿易逆差和長期財政赤字是同向變動的。


根據這個等式:投資 + 財政赤字 = 儲蓄 + 貿易赤字


減少美國貿易赤字,可以減少國內投資,可以減少財政赤字,可以增加私人儲蓄。遺憾的是,美國一條都做不到。


如果希望增加美國的國內投資,同時增加財政赤字,假設美國的私人儲蓄不變。投資增加,財政赤字增加,必然的結果就是貿易赤字繼續擴大。


川普打貿易戰,希望減少貿易赤字。如果貿易赤字減少(淨出口增加),財政赤字擴大,儲蓄不變。美國的國內投資就得繼續下降.....


美國的高貿易赤字和高財政赤字,其實是相互依賴的。如果真的貿易戰降低了美國的貿易赤字,美國的財政赤字問題才真的會徹底爆炸。


其他國家,如果維持美國這樣的雙赤字政策,是無法維持的。因為持續的貿易赤字,會嚴重消耗國家的外匯儲備,一旦外匯儲備用光,這個政策就完蛋了。所以在長期貿易赤字的情況下,就必須靠外債來支持,就會出現貨幣大幅貶值。


但美國不一樣,美元就是世界貨幣,美國不需要有外匯儲備,美國只需要不斷印鈔,用一張綠紙就可以無窮無盡的買世界上各國辛辛苦苦生產的各種貨物。


這才是美國強大的底氣,才是美國在發達國家中經濟一枝獨秀的底氣。


美元的霸權和儲備貨幣的地位,是美國最核心的力量。美國的軍事實力,是維持這個霸權的武器。


3、


奧巴馬政府還是瞭解基本的宏觀經濟學,知道美國的貿易逆差其實是美國經濟的基石,是美國收割全世界的武器。但這個貿易逆差的副作用是,培養出了中國這個競爭對手。只要美元的地位不倒,貿易逆差壓根不重要,貿易逆差越大,美國越強。


所以,奧巴馬遏制中國的方法,並不是搞貿易戰,是搞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培養其他國家,越南,印度,菲律賓,把美國的貿易逆差,轉到這些小國,這樣,既沒有損害貿易逆差這個美國經濟的基石,同時又削弱了中國的力量。


奧巴馬的做法,才是美國的千秋大計。然而,TPP對美國製造業迴歸,提高美國工人收入是完全沒用的,也遭到了美國選民的反對。最終無疾而終。當時川普上臺,我鬆了一口大氣。希拉里雖然為了選票嘴上也反對TPP,但TPP就是希拉里當國務卿時候搞的,真上臺後,一定會繼續推變種的TPP。這個才是對中國的殺手鐧。


貿易赤字,從某種意義上,相當於一種儲蓄,外國在本國的儲蓄。美國的高貿易赤字,本質上是對本國低儲蓄率的補充。


川普的貿易戰,我並不是特別擔心,我更擔心的是後續的科技戰和科技禁運。川普對中興和華為的打壓,才是更加危險的招數。


貿易戰兩敗俱傷,不一定誰傷的更厲害。


中國是個順差國,這個公式在中國的變體是:


投資 + 財政赤字 + 貿易順差 = 儲蓄


中國近年來儲蓄率下降,在財政赤字和投資不變的情況下,貿易順差縮小也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4、


這次新冠疫情,很可能導致一次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成因是什麼?馬克思認為是表象是產能過剩,本質是資本主義體制問題, 凱恩斯認為是有效需求不足,奧派和貨幣主義者認為是錯誤的貨幣政策,但對什麼是錯誤的政策理解完全相反,還有創新週期輪,預期錯誤論等各種各樣的觀點。經濟學家估計小一半的精力都在研究經濟危機。


馬克思的產能過剩,和凱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本質上其實說的是一回兒事。在擴張和繁榮期,企業擴張,投資加槓桿擴產能,增加僱傭人數,新公司不斷成立。而一旦出現需求不足,產品賣不出去,產能過剩,加上債務壓力,就出現了企業破產,工人失業,這樣的經濟危機。


任何一個行業中國公司殺進來,就變成白菜價。其實當年的美國也一樣。


在汽車行業剛興起時,美國有幾百家汽車製造公司,然後來一次危機,就死掉一半,現在還有兩家,通用和福特。在航空製造業興起時,美國有上百家飛機公司,現在民用航空只剩一家,波音。


贏者通吃,並不僅僅是互聯網行業。只不過別的行業從百花齊放到一枝獨秀,需要幾十年時間,互聯網行業只需要短短几年。


大魚吃小魚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經濟規律,政府不加干涉,財富一定越來越集中。這個是客觀規律。集中到最後,就是壟斷或寡頭壟斷,企業輕輕鬆鬆賺取壟斷利潤。


然而,全球化時代,即使在美國只剩一兩家企業,也不一定能壟斷市場。汽車行業美國之外還有豐田本田,飛機業美國之外又來了一個空客。


就算一個行業只剩一兩家,還壟斷不了。企業就仍然在走鋼絲。如果企業自己作死,就真的會死。08-09年經濟危機,通用瀕臨倒閉,靠美國政府救命。這次,波音瀕臨倒閉,還是靠美國政府救命。Too Big to Fail.


製造業從美國外移,某種意義上也是美國輸出了經濟週期。產能去了中國,產業工人也去了中國,設備等固定資產投資也去了中國。美國企業只保留比較靈活的營銷,設計部門,把受經濟危機影響最重的,需要更多固定資產投資的製造部門都輸出了。這就導致了我們的外向經濟,受歐美的需求影響非常大。歐美打個噴嚏,需求下降,我們就發燒。


好在,淨出口在我們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少了。2008年,佔6.7%,2018年大概只有2.6%了。


借朋友麥克方文中的一句話: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如果我們和過去縱向比可能會非常、非常困難,但是如果我們橫向和其他國家比,有可能會非常、非常出色。


原創 || 歐美引領全球疫情2.0,但最壞時刻仍未到來 || 新冠觀察(4)


每次經濟危機,都是一次涅槃重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有無數企業倒閉,人民失業的悲劇,政府的作用就是要減少和減輕這些悲劇。但老實說,如果全世界都經濟危機,我們是無法獨自倖免的,必須承受。


5、


這次新冠疫情,同時影響了供給和需求。


在3月份之前,中國到處都無法復工,那時,是產能不足,供給不足。


現在,中國開始復工了,但是歐美被疫情打擊,需求沒了。現在就是典型的經濟危機的有效需求不足。


我們分析一下美國的救市舉措吧。美國的救市計劃目前公佈的大概是6萬億美元,其中2萬億美元是財政,4萬億是美聯儲的金融支持。


財政的2萬億美元中,大概2500億美元直接給家庭和個人,2500億美元給失業福利,3500億美元給小企業貸款,5000億美元給困境中的公司貸款。此外還包括給航空公司的,醫院的,學生貸款的等等,總計超過2萬億美元。


2萬億中應該一半左右是貸款,如果公司不垮,理論上是可以收回來的。剩餘的給個人的,給醫療系統的估計就是潑出去的水了。


這次救市,老實說,也是美國政府不得以的選擇。因為美國人不儲蓄的習慣,一旦經濟停擺,收入斷絕,很多家庭會在一下子陷入困境之中,導致社會不穩定,這個也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然而,這個救市,和歷來的每次救市一樣,負面影響也會很多。道德風險就是其中之一。


比如,2008年的救市,就讓很多公司發現,政府不敢讓他們倒閉。這次救市,困難大企業的態度就更為強硬,反正政府也不敢讓我倒閉。上次救市,得到美國TARP計劃救助的AIG和通用的股東和債券持有人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比如老通用就是直接申請破產,老股票價值灰飛煙滅,美國政府注資成立新通用接盤繼續運營。


這次,波音的態度就很強硬,絕不接受類似方案。反正你政府不敢讓我倒閉,最終政府還得讓步。波音CEO在宣佈不接受會導致股東利益受損的政府救助方案後,股票馬上止跌回升,因為投資者相信,波音一定能要挾住美國政府。


美國的貿易赤字,製造業外移與經濟危機


波音這樣自己作死以至於資不抵債的公司,政府也必須救。未來,美國的大企業會更肆無忌憚,反正政府總會兜底的。


我隱隱有這種感覺,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型跨國公司發展到現在這個規模,社會化大生產發展到了極致,像民用航空製造業,美國這樣的頭號大國只有一家公司,全球只有兩家公司競爭,每一家都Too Big to fail。這個模式產生的問題越來越多了。回頭看馬克思說的,社會化大生產與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矛盾,也有幾分道理。


兩篇舊文可以參考。


CEO的貪婪,毀了波音 - 美國製造業皇冠最亮的明珠


歷史的核心問題是接班 - 聊聊巨型跨國公司是如何選擇CEO接班人的


6、


我們回到 四部門的宏觀經濟等式


投資 + 財政赤字 = 儲蓄 + 貿易赤字


美國的救市行為,將使財政赤字大幅上升。而經濟不景氣,大概率會讓私人儲蓄下降。這樣,為了維持等式平衡,要麼國內的私人投資被擠出大幅下降,或者貿易赤字大幅上升。


我這邊的估計是兩者很可能同向發生。美國的貿易赤字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然而,只要美元的霸權和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不動搖。多欠債,多赤字這點沒啥大不了的。


對財政赤字,最近二十多年也出現了非常新穎(離經叛道)的理論,其中現代貨幣理論(MMT)就打破了傳統政府追求財政基本平衡(適度赤字)的觀念,主張政府不需要預算平衡,欠債越多越好。


下一篇我打算寫 《欠債越多越好 - 聊聊主張國家無限借錢的MMT理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