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节选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二妃。

-----《春江花月夜二首》

这两首诗风格迵异,一首大气磅礴、豪迈高远,一首清雅秀丽、风致婉约,很难把作者与残暴无度、 荒淫无道的昏君杨广联系在一起。隋炀帝虽在治国上是被后人诟骂的帝王,但是在文学上却是正统的诗人。

清朝学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评价隋炀帝:“能作雅正语,比陈后主胜之”。沈德潜说,陈后主的宫体诗艳情之风,到了隋炀帝手里变得雅正。在净化宫体诗的过程中,杨广的诗风功不可没。

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杨广(公元569年—618年),本名杨英,是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公元604年—618年。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十三岁时封为晋王;20岁时统帅贺若弼、韩擒虎等大将灭陈国、定江南,结束中国长达数百年的南北大分裂;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册立为皇太子;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杨广35岁时,登基为帝。

如果在现代,杨广一定是个优秀的演员。起初太子并不是他,杨广凭着超人的演技,一步一步登上了龙椅宝座。

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当时的太子杨勇性格宽厚仁慈、善于写词赋,文采斐然、风流倜傥,有美人无数,这一点却是独孤皇后的大忌。杨勇平时喜欢给自己马鞍上面的铠甲点缀些小鸟、小花之类的花纹, 但隋文帝杨坚却不喜欢,他生怕会重蹈陈国的奢侈之风。而独孤伽罗是个传统的女人,她非常厌恶自己的儿子及大臣的妾侍有孕,而杨勇宠幸的美人多,爱妾云氏怀孕了,此时太子妃元氏却突然死了,这笔帐就被独孤皇后记在了杨勇的头上。

而杨广此时却是一副清心寡欲的样子,只和萧妃在一起。他衣着简朴,生活简单,每日去拜访韩擒虎请教军国大计,和张衡谈论民生国策,无论何时对大臣都是毕恭毕敬、恪守礼数,独孤皇王觉得还是这个儿子好,为人谦卑,又不近女色,陈叔宝不就是毁在张丽华手里,前车之鉴啊!

杨广又时不时跑到独孤皇后那里吹风,诬告杨勇嫉妒贤能要陷害他除掉他,他 的军师张衡等人也在旁煽风点火,以致独孤皇后彻底地站在了杨广一边,而杨坚怕老婆啊,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终于在开皇二十年10月,隋文帝废太子杨勇,11月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就这样不费一兵一卒,夺得了太子之位。

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继承帝位后,杨广毫不犹豫的假传杨坚旨意,赐死杨勇,又处理了杨秀等人,可谓杀伐果断、心狠毒辣。此时的独孤皇后已去世两年了,他再也不用演戏了。

杨广虽然是个书生,却有着成为千古一帝的远高理想。他修建大运河、西巡张掖、开拓丝绸之路、推广科举制度,建进士科,恢复国子监、太学及州县学,削夺高门士族权势,提拔平民人才,陆续攻灭交趾、林邑、契丹、琉球诸国,大大扩张了华夏疆域。但杨广的急于求成严重透支国力、民力,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国家覆亡。

据载,隋朝当时人口不过七百万,而他修宫殿、修龙舟、修运河每月动用了两三百万劳力,十年间累计动用超过一千万劳力,这其中还不包括四处征讨的兵员,这样无限制地役使民力,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杨广好大喜功,三次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耗费了大量物资,更因为指挥失误,将士大批惨死异乡,大隋积累的一点儿元气被消耗殆尽。第三次远征高句丽之后,李密等人先后举兵反隋,杨广再也没有心思和精力去争霸天下了,他的霸业永远地停留在他曾经策划的蓝图里。

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当民怨沸腾再难压制,天下皆反时,杨广却带着大军躲到扬州去看风景,以为北方不可收拾,便力图割据江南,甚至说出“大好头颅,任谁斩之”这样的自欺欺人的浑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杨广就是这样凭着骨子里文人的秉性率性而为,败光了隋文帝杨坚留下的赫赫皇朝、丰厚遗产,导致本该成就巅峰盛世的帝国,短短十几年便灭亡、天下离乱,人口锐减四分之三。

所谓盛世唯在民心,是为记。若非杨广自己治国无方,国破身亡,又怎会在死后被唐高祖李渊追谥为炀呢?"炀”在《谥法》中的解释是表示昏庸残暴、荒淫无道,是极为丑恶不堪的称号。虽说历史上的昏君、暴君不少,但是也仅有四位皇帝获此“殊荣”。讽刺的是给别人谥号"炀",死后又被别人谥号"炀"的皇帝却只有隋炀帝一个,而被他谥号"炀"的陈叔宝却很少被人称为陈炀帝。正是: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纵历百千劫,披毛戴角还”,因果循环、天道轮回,一千多年前,杨广弑兄杨勇,一千多年后,2013年4月,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杨广的墓穴被一个叫杨勇的房地产开发商挖出,这也是冥冥之中鲜有的巧合吧。

肃肃秋风起,重问后庭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