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潞城大禹山上有座禹王庙,靠羊驮砖瓦盖起来,禹王精神代代传

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不经意,大禹山已入我心。早有登大禹山的想法,只是没有一个合适的时间。今年春天来得早,尽管已过春分,天气已经很暖和了。我决定约同事老张为伴登山踏青。

大禹山位于山西长治市潞城区的正南方向。在《潞安府志·卷四》里有这样的记载:

“大禹山在(潞城)县南十里,高八百九十三丈,北连卢山,南连长治百谷山,上建有庙”。

大禹山与卢医山、百谷山、老顶山属同一山脉,山上建的庙是禹王庙,建在了大禹山的最高峰,当地人称“脑顶”,又叫大禹脑。

同事老张是平顺人,从小生活在大山里,他非常喜欢登山,并且有一套登山的经验。我称他是“山客”。 有山客做向导,我们顺着山路上去,曲曲折折绕过一条大沟来到山脚下。​

望着起伏连绵的大禹山,我看不出一条登山之路,心里不免有些紧张与后悔。山客指着一条条山脊梁告诉我:那是一条条山腿,绕北山腿可以路过半山腰的几个山洞。

我第一次听这样的说法,多美的山腿呀,似巨人之腿支撑着美丽的大禹山。

开始登山了,山客要我紧跟着他;边爬山他边给我讲一些登山的技巧。山坡上到处是泛青的茅草,石头缝隙长满了很旺的马甲圪针与荆丛,山客说当地的百姓叫山坡上的茅草是“蓑草”。

在我眼里山上根本就没有山路,我爬山时全靠手抓这些蓑草和荆条树枝;但脚不敢踩在蓑草上,蓑草很滑。

半碗饭的时间我已是满头大汗,看着山客轻便的步伐,我打心里佩服这位已近花甲的老人。山客不断的鼓励我:你只要走,脚下就会有路,路就在你的脚下。

爬到北山腿上时,我们停下休息一会儿。站在山脊上抬眼望去,这才真正看清了大禹山顶的美景:这美丽的禹山,不知谁给它裁剪出了这样细碎的花衣,绿的黄的白的粉的,浅绿色灰褐色藏青色。蒙蒙的绿意和山花把山腿点缀得更加迷人。

看着这美景我不由想起了那个在民间流传已久的古老故事:相传在远古时侯,每到雨季,山西潞城的翟店及周边乡村都要饱受洪水的摧残。大雨过后,山洪将良田冲毁,到处都是山石泥沙。

有一次,大禹治水时路经此地,老农们向大禹求救。于是,大禹带领四乡八邻的乡民们在离翟店村东五里处筑起了一座绵延数十里的大坝。后来大坝就成为一座南北走向的山脉,山挡住了洪水泛滥,使百姓安享太平。这条山脉就是大禹山。

《潞安府志·卷四》里还记载:“相传大禹治水曾经驻留于此,因以名山;山腰有洞,山巅有石砌大禹庙三间。”

山客告诉我:大禹山的山腰有几处山洞,分别是黑龙王洞、五龙王洞、黄龙王洞、四海龙王洞。每逢月十五,山下的百姓、香客多到五龙王洞烧香许愿。

我们越过一块大圆石,爬过一条很短的山路直通到五龙王洞。山洞分上下两层,下洞得弯腰才能爬进去;上洞需踩着香客磊的三个台阶才能爬上去。上洞有一人多高,呈圆形,中间挂有红幔和红灯笼,并摆设有香案;上洞是洞套洞的结构,在南洞壁还有一个侧洞,两米多深。

五龙王洞又叫滴水洞,相传是当时建造山顶禹王庙时工匠们在那里吃饭住宿的地方,洞内曾有土炕,炉灶,还有一个泥塑像。

洞口朝南,洞内常年潮湿,洞的正面顶部有一处不论天旱还是天涝常年都在滴水。在过去每逢天遭大旱,人们常来这里求雨,村里的老人们把洞内的泥塑像抬到半山腰,让太阳光直射,直至泥塑像周身出现水珠,才把泥塑像送回洞内,这样就可以求到甘露。

黑龙王洞、黄龙王洞与四海龙王洞在另外的山腿处,我们继续往上爬。山路越来越陡,蓑草越来越多,我也越来越害怕。山客在前喊道:两眼始终朝上看,脚要踩在草根圪瘩上;荆条蓑草是拐杖,登崖攀壁上青天。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攀爬崖壁,靠着山客的指挥我气喘吁吁爬到山顶。大汗淋漓的我快站不直了,往前一看离脑顶还有一段山要爬。不过禹王庙已能看清,但蓑草更高了。

山客这才说出登山的技巧:上山要走背阴坡,草旺荆茂野蔷薇多;下山要走向阳坡,土少草低山路多。

我们终于爬到大禹脑顶。山顶风很大。我顾不及头上的大汗进入禹王庙内。这是一座小庙,在山顶坐东向西,它的建造风格在当时是颇特别的。

整座庙所有建材全部以清一色的锻造精细的青石为主,庙顶呈单拱形,庙的门窗也是单拱形,没有窗棂与门扇。

在民间,这座小庙又叫“羊驮庙”,是说当时建庙时所用的砖瓦与水,全是山下羊倌放羊时用羊驮上去的。一只羊驮两块方砖或四块瓦,一天驮一次。水就更难驮了。因砖瓦水上山的困难,只好以青石为主。

山西潞城大禹山上有座禹王庙,靠羊驮砖瓦盖起来,禹王精神代代传

​《潞水汲古》记载:禹王庙,为砖石结构,创建年代不详。在庙门楣上刻有“治世禹帝”四个大字,侧题:明天启二年(1622)九月,翟店重修石殿。

庙内的墙壁上存碣五方,细看方知该庙分别于1526年、1711年、1820年等年间重修。由庙门楣题记得知仅存正殿的禹王庙为明代结构,禹王庙占地约48平方米,高3米。

据村里老人讲,村里的大禹庙和建在大禹山垴顶的禹王庙是遥相对望的。可眼前的禹王庙正殿顶部已塌坏,至今无人过问。

禹作为上古时期神话传说中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以善治水、兴农业著称,历代受到赞颂崇祀。禹治水留在古潞城的“禹迹”有很多,相传山下有一古寨遗址就是大禹治水路经之地。

站在山顶祭拜禹神我心豁然开朗:山上众龙王群居,每逢雨季大禹山下多遭山洪,百姓在大禹山的山顶建禹王庙,把一切美好的愿望都寄予禹王,以求禹王护佑山下黎民风调雨顺,安居乐业。这应该就是大禹山顶及翟店村里建造禹王庙的缘故吧。

顺着大禹脑顶上这座孤庙望去,远处峭壁上长着一棵孤松。我不敢断言这棵孤松的年岁,但我坚信峭壁上的这棵孤松一定是禹王留下的迎客松!

祭祀大禹的古祠庙,在潞城分布众多,除了翟店村的两处、羌城的一处外,在大禹山背后的潞城区成家川办事处还有郭家庄的大禹庙、祥井村的禹王庙、苗家村的大禹庙等。

史学家这样说过:每一座庙宇都是一部历史,刻在碑文里的历史会说话。大禹山下的村庄很多,村村庄庄都流传有大禹治水的故事,史前的“禹王”就这样以代代相传、口口相传的故事流传在古潞城的民间记忆中。

下山时我们走的是南山腿,明显的看出了一条羊肠小路。尽管下山的小路依然是陡崖,但山客与香客们留在青石上的脚印已铺成了一条断断续续的的羊肠小路。

下山的路上,我不时回头望望禹王庙,心里琢磨着塌坏的禹王庙也不知何时重修。此时我的情绪有些低沉,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有悲凉的感觉。

黄昏来临的时候,站在山脚下的我久久地不能言语。看着满山的春意,我陡然明白:封顶孤庙并没有失去美感,有梦想与宿命的邂逅,每一位山客的心里定会升起那一抹又一抹的美丽。

请关注 ,看更多古村故事。

(本账号系网易号家乡特色内容签约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