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在黄河上咆哮


龙门在黄河上咆哮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人李白笔下的龙门令人神往情牵,生我养我的故乡自然浸透着游子深邃的眷念。汛期七月,怀着喜悦的心情,我回到了离别30多年的故乡,我能不去龙门饱赏这大自然的风光!

龙门,在我的记忆里清晰可见。两岸峭壁对峙,石岩兀立,形如阙门,偌大一条黄河,被河中崛然而起的龙门石和对面的石壁钳制在“八十步”宽的峡口,如同被困在笼中的猛兽,数里之外河水撞山断门的隆隆吼声如雷灌耳。开河流凌的正、二月间,风鸣沙吼,小山样的冰块,翻卷重叠,前挤后拥。特别是夏季汛期,河水像受惊的马群,撞击悬岩绝壁,嘶叫奔腾,生烟走雾,发泄出胸中无限的愤怒,旋即跃出龙门,横冲直撞,一泻千里。

此处,最惊险的要数“龙门叠浪”。由于断层错落,河窄流急,又遇西岸悬岩逼威,汹涌的波涛与岩石撕打,激起层层浪花,似喷雪吐雾,像夏日滚雷,巨浪泡哮着冲向对岸,对岸的峭壁又把波浪赶回来。这样往返三次,叠浪翻滚,所以称“龙门三激浪”。黄河上的船只来到这里,都被这“三激浪”冲激回荡。机警的艄公必须在船只将要与岩石相撞的刹那间,使尽全身力气,猛然拨动舵杆,使船只随着波浪飘离悬崖,待船快靠近对岸陡壁时,又得用篙杆撑离,稍一疏忽,就会船碎人亡。越过“三激浪”,紧接着又是狭窄的龙门,更要眼尖手快,准确地用篙杆钩住龙门岩石上的铁环,凋正航向,使船只顺流而下,才能安全通过跌口。

龙门在黄河上咆哮


30年来,我常常怀念家乡,倒不是为了去看什么“三激浪”,而是为的那儿时深埋着我童年的幻梦。回到秦晋交界的韩城,县委老李陪我到龙门观赏。

我们驱车来到东桥头,站在屹立于激流中的公路桥上,仿佛置身于晃荡的船中,滚滚黄河,尽收眼底。黄浊的波涛,无情地抽打着岸畔的石壁。儿时随父亲摆渡的辛酸像拍天怒浪,冲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记得解放前三年的一个雨过初晴的傍晚,黄河上扎下一道彩虹,立刻把疲倦一天的我的幼小心灵吸引住了。我对父亲说:“如果天上的彩虹落到河面上,变成一座桥,那该多好!俺们也不摆渡了。”父亲只是点了点头,凄然一笑。今天,彩虹真的落到河面上——这就是建起的铁路、公路大桥。可遗憾得很,我离家后,父亲悲愤离开人世,未能如愿以偿。龙门啊,你勾起多少艄公痛苦的回忆。1949年初,我解放大军挺进西北,在龙门敷设了10根铁索板桥,从此结束了“龙门不浮桥”的历史。1974年又建成了黄河上惟一的单孔铁路桥,架起了宽10米长148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悬索公路吊桥。不是吗?这危险的摆渡和并列飞架的三座桥,像一面面历史的镜子,显示着龙门古渡的发展、变化。铁索桥更加以我西进南下的后续部队踩着它冲向胜利的史实提醒人们,彩虹般的大桥是从战火纷飞中的铁索桥上赢得的。

走过大桥,站在河中崛然而起的龙门石上,老李给我讲了龙门为何也叫禹门的故事:相传4000年前,洪水漫流,大禹导河积石,凿开龙门,功绩卓著。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在禹门建造庙宇,塑着“禹王锁蛟”的图像,供游人瞻仰。历代墨人骚客也立碑以诗文记之:

“劈凿遗痕今尚在,万年明德祀无穷。”

龙门在黄河上咆哮


其实,这样的故事,我听了不止一次两次,但总不以为然。大禹虽然疏通了河道,可并没有根治了黄河,而像大禹那种神话式的人物,却真正出现在今天的中国历史上了。

老李笑哈哈地给我指着河东的石坝说:这是集体化后修建的,坝底宽20米,顶宽10米,高30米。为了减低水的冲力,贴大坝边还修了许多丁字形小坝。这样合计了一下,全长70多华里。我望着“水上长城”,看着石砌的“地上银河”,听着新建起的扬水站上抽水机的响声,一阵惊喜掠过心头;继而又浮起愤懑的情潮——这个曾经是热闹的游览圣地,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也不能超然于外。它受到了日本侵略者多次惊恐,身负累累伤痕,古迹被炸毁殆尽。尤其旱年争水时可怕的械斗,河堤溃决时碎心的锣声,黄水汪洋中人们凄厉的哭喊、挣扎、祭神、占卜;老人们传说清末某年河东苍头镇,一夜间将120户人家崩到黄河里去的可怕情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刻下了终生难以愈合的创伤。然而,今天惊恐和创伤在哪里还能找到踪影?它们连同那个黑暗的时代都已不复存在。

这时,老李打断我的追思,兴奋地解释道,“这叫‘以黄治黄’!”原来,他们把涨水时黄河带下的大量淤泥引至沙滩上,沉积而成厚厚一层表土,这样时间一长,把30万亩沙滩改造成平展展的良田。后来,又沿着大坝、渠棱、地坎栽上树木,组成了防风林带。他们叫它“锁龙阵”——风、沙、水患,综合治理。

我们漫步踏上历史的陈迹——摇晃的铁索桥,又登上高耸的铁路大桥极目一望,不由得被眼前的变化所鼓舞。心境顿觉豁然。后来人们借用龙门的险要地势,寓意要造就一番事业非得百折不回,激流勇进不可。今天,我寻找回的不也正是这种精神么?

我完全沉浸在龙门神话的暇想中了。耳边回荡的不再是惊涛扣岸的水的吼声,而恰恰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黄河一往无前的咆哮奏鸣。我尽量静息着自己的心潮,但怎么也抑制不住感情的波澜。龙门,你理解游子这颗奔腾的眷恋之心吗?

龙门在黄河上咆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