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孝宗趙昚卷:孤獨的守望者

允文姿雄偉,長六尺四寸,慷慨磊落有大志,而言動有則度,人望而知為任重之器。早以文學致身臺閣,晚際時艱,出入將相垂二十年,孜孜忠勤無二焉。允文許國之忠,炳如丹青。金庶人亮之南侵,其鋒甚銳,中外倚劉錡為長城,錡以病不克進師。允文儒臣,奮勇督戰,一舉而挫之,亮乃自斃。昔赤壁一勝而三國勢成,淮淝一勝而南北勢定。允文采石之功,宋事轉危為安,實系乎此。及其罷相鎮蜀,受命興復,剋期而往,志雖未就,其能慷慨任重,豈易得哉?——元脫脫丞相《宋史》

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七月,虞允文於四川去世,出師未捷身先死。而遠在臨安的宋孝宗卻並沒有對此表示很悲痛。他很困惑,虞允文自乾道三年(公元1174年)入川,至今七年。他在入川前曾經答應過宋孝宗,要為他的北伐籌集錢糧,做足準備。可是,這七年,無論宋孝宗怎麼催促虞允文北伐,虞允文就是以時機不成熟為理由,拒絕出征,甚至拒絕調集蜀川的錢糧給全國各地。

蜀川,這是個神奇的地方。這裡有劍閣天險保護;這裡的土地肥沃富饒;在這裡,歷代亂世都有兇惡之徒在此建立政權;而被派往這裡的官員將軍,則更容易腐敗、墮落甚至起二心。

虞允文,他會嗎?他會是這樣的人嗎?

心懷著深深的疑問,宋孝宗命人把四川這七年賬目和奏文拿來看。然後,他又把川軍調到臨安來細細審閱。

在經過了四年的思考和審核後,宋孝宗才赫然發現,虞允文在這七年,到底做了多少事情。

他不是不想北伐,不是拖延,更不是貪汙腐敗到墮落,而是在符離之敗後,這個國家有太多的虧損需要去補全了。

他沒有富餘的時間去解釋,更沒有富餘的時間去浪費而唯有勤勤懇懇的工作。

明白了這一切的趙昚哭了。是他不夠相信虞允文,而虞允文卻始終以君子忠臣之心對他。

於是,在淳熙四年(公元1177年)的時候,追認虞允文為雍國公,太子太傅。諡號忠肅。

緊接著,為了向全天下人表示自己與之前的南宋統治者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在淳熙五年的時候,宋孝宗做了一件轟動全國,把趙構震到養老的德壽宮的蓮花池裡面的事情。

宋孝宗為岳飛平反了!

他找到了隱藏在桂花樹下的岳飛的遺骨,把他珍重的地捧在手上,並親自將我們偉大的英雄葬在西湖之上的棲霞嶺。

南宋孝宗趙昚卷:孤獨的守望者

他追認岳飛為武昌郡開國公,諡號“武穆”。“穆”,雖然其意為有壯志而未酬,但此刻並非是孝宗皇帝在貶低岳飛,相反,他是感嘆岳飛壯志未酬身先死的命運。並無限追憶,要是讓岳飛生在他的時代裡該有多好。

然後,他剝奪了秦檜申王的爵位,把他“忠獻”的諡號,改為“繆醜”。然後又把他們夫妻倆連同万俟卨和張俊(注意是“俊”不是“浚”)鑄成鐵像,讓他們永遠的跪在岳飛的墓前,上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南宋孝宗趙昚卷:孤獨的守望者

趙構震怒!他的兒子;他親手領進宮的孩子;他曾一步一步諄諄教導、扶上皇位的養子,竟讓如此公然的扇他臉。

為了挽回自己的臉面,以及阻止孝宗皇帝的一系列“倒行逆施”(趙構的認知,不是本人的意思),趙構發動了自己殘存在朝廷裡的最後的勢力,開始不斷地和宋孝宗作對。

比如孝宗要調兵;趙構就出錢讓下面的人拖拖拉拉的辦事,各種使絆子,直到把事情攪黃。

比如孝宗皇帝要整頓軍備;趙構就讓御史言官們不斷地彈劾支持孝宗皇帝的人,逼得他們不得不閉嘴。

再比如孝宗皇帝要要輕徭薄賦、興修水利,為的是給老百姓們減壓;趙構就故意和他的吳太后裝生氣,意思是孝宗皇帝只顧自己做一個好皇帝的樣子,其實連爹媽都不管。他倆還把自己關門裡面不吃不喝,弄得孝宗皇帝親自攜帶大量鈔票去德壽宮請罪。

順便一說,宋孝宗每年賬上就給趙構一百二十萬緡錢。一緡錢就是一千錢等於一兩銀子,按照孝宗時期的米價推算一下差不多是一千八百人民幣。一百二十萬緡錢,就相當於現在的二十一億六千萬人民幣。

真少,確實很少,趙構大可狂呼一聲:比爾蓋茨一年賺的都比我這個當皇帝的多!

是的,趙構抓到了孝宗皇帝唯一且最大的弱點——那就是他沒有足夠的智慧,可以在做到“孝”的同時,還能處理好國家大事。

是的,孝宗皇帝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手段去對付自己的父親,他不是不知道自己父親的做法有多麼的錯誤,並把這個國家傷得有多麼多麼的深。

但他依舊選擇了孝順,並盡最大的努力挽回損失。

官僚們每天喝茶度日,毫無作為,宋孝宗就自己一個人看六部所有的奏摺;下面行差的人磨磨唧唧,他就親自跟著去督促他們;宰相和幕僚們對他冷嘲熱諷,他就自己一個人讀書、翻地圖想辦法;趙構要錢要酒要花燭香薰,他就自己省錢,衣服能補就不換,這導致他每天走路都不能走快了,因為破損的部位會掉出來被人恥笑。

滿朝文武皆迷醉,唯有孝宗皇帝每日堅持在小校場聯繫騎馬射箭,甚至因為有一日用力過猛拉斷了弓,反彈回來的弦差點打瞎了他的一隻眼。

他的每一日都是如此的勤懇、簡樸、努力,他每一天都在熱切地希望,有朝一日還可以看到大宋重展雄風,威震中原的時候。

南宋孝宗趙昚卷:孤獨的守望者

無奈,自虞允文之後,天下人皆迷醉,唯有孝宗一人在苦苦支撐。而本來因為秦檜的白色恐怖,而被扼殺了血性的老百姓們,現在更因為絕大多數的時代風氣,以及崇文抑武的政治體系,而迷失在了酒池肉林裡。

邊關的將士們也不操練了,他們開始和金人做生意。時隔數十年後,已經在邊疆銷聲匿跡的榷場也重新回到了歷史的舞臺中。

淳熙十四年(公元1187年)十月八日,趙構死了。

趙構死後,宋孝宗痛哭流涕,他親自為父親去扛棺材。就這樣,還被吳太后給罵了一頓,說他不孝。弄得宋孝宗又拿了七十萬緡錢給吳太后。

之後,宋孝宗堅持要以天子之尊,為父親守孝三年。在這三年裡,他幾乎只吃清淡的食物,穿麻布的衣服,並與皇后和眾妃子分居,以表孝心。

三年後,也就是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孝宗宣佈退位,禪讓於皇三子,也是當時的太子趙惇,自己則搬到德壽宮去做太上皇了。

滿朝文武,天下百姓都震驚了,再然後是忘情的歡呼!陛下,您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您的孝心天地可鑑,我大宋的祖宗一定會保佑您福壽安康,保佑這個國家永遠平安富足的!

是的,無論是在當時的輿論,孝宗皇帝親自下的退位詔書,還是後世歷史學家的總結分析,都認為,那是因為宋孝宗太孝順了。他認為,自己當皇帝的時間不可以比父親長,屆時又因為父親走了,再加上他的皇位本來也是父親禪讓給自己的。所以,宋孝宗決定效仿父親,禪讓給自己的兒子。

我不反對這個結論,只是覺得,在此之上,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宋孝宗,是真的累了,寒心了。他在位二十七年,前二十四年的時間,都在不斷地與金人鬥;與天災人禍鬥;與朝中腐敗的大臣們鬥;在不斷地與自己敬愛的父親和國事之間拉拉扯扯。

可是,不管他怎麼努力,這個國家都在他的眼皮底下,一點點的腐敗與潰爛下去。尤其是自虞允文死後,就再也沒有人能理解他的抱負,理解他的理想了。所謂此刻的南宋,表面上看起來還是一個光潔的雞蛋殼,看上去圓潤而完美,可是隻要稍微用力一戳,就會碎掉。

造成這一現象的,還有金世宗完顏雍。他在歷史上有一個響亮的綽號,叫“小堯舜”。這不僅僅是因為在他的治理下,金國終於開始走向了自給自足,繁榮昌盛的道路,而不再是一昧地掠奪;更重要的是,他拿準了南宋朝廷全體上下的心理。

他不斷地約束金國的子民,不斷地向南宋朝廷示好,包括恢復榷場、嚴懲在邊疆擄掠宋人的金國強盜、歸還南宋在金國的盜賊以及停止在兩國邊疆修築軍砦城堡。

於是,南宋自朝廷到百姓,全體上下都在歌頌完顏雍的信用和氣度,並認為戰略 數十年的宋金,真的迎來了和平,終於可以不用再打仗了!

只有極少數人站在宋孝宗這邊,比如辛棄疾和陸游等人,他們沒有忘記靖康之難,沒有忘記金國對於宋朝曾經慘無人道的霸凌和蹂躪;他們沒有忘記五國城還有無數的宋室宗親在被虐待;他們沒有忘記千萬將士們曾經為此付出的生命,只願有朝一日可以北渡黃河,收復幽雲,直搗黃龍!

宋孝宗雖是皇帝,一個堅韌強大的皇帝,卻也擰不過天下大勢。所有二十七年的抗爭,最後只不過撈得一句“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二月,宋孝宗退位,禪讓於太子趙惇,即宋光宗。有意思的是,也就在這一年的這個時候,金世宗完顏雍也病逝了,傳位於皇太孫完顏璟,即金章宗。

宋金兩國在這一年同時換了皇帝,應該算是大事兒了吧?嘿嘿,很不巧,相比於這件事,宋金兩國換皇帝的事兒就算綁在一起也壓根兒不值一提。

公元1189年,在極北的草原之上,在經過了殘酷而壯烈的十三翼戰後,這片蠻荒蒼涼的大地,終於迎來了久違的統一。

而完成這一偉大壯舉的人,他的名字叫做——孛兒只斤.鐵木真。

南宋孝宗趙昚卷:孤獨的守望者

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