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慶親王府位於西城區定阜街西部路北,西至德內大街,南起定阜街,北至延年衚衕,為清末慶親王奕劻的府邸。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慶王府規制圖

該府原是道光朝大學士琦善的第宅。因琦善獲罪,被逮捕查辦並籍沒家產。咸豐初年,奕劻遷至閒制的原琦善宅。咸豐五年(1855年)內務府檔案記載:“奕劻奉旨賞換定阜大街官房一所,共計一百六十餘間”。

慶王府,美輪美奐,富麗堂皇

光緒十年(1884年),奕劻被晉封為慶郡王后,按王府規制對住宅進行了改建。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王府正殿

王府建築分為東、中、西3部分,5個並排院落。保存基本完整的西部,是王府的居住區,有3組並排的院落。屋宇錯落,迴廊曲折,廳堂各有名稱,並懸掛匾額。第三進院落中,有面闊5間的正房(帶有一房之深的廊子,4根硃紅大柱挺立其間,灰色筒瓦雙脊頂),此房是奕劻居住的“宜奮堂”,其書房右為“約齋”,客廳叫“契蘭齋”。其他還有靜觀堂”、“承蔭堂”、“樂有餘堂”(其長子載振的住室)“愛日堂”等等。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萬字樓一隅

院落最後是座二層樓,俗稱繡樓或梳妝樓,也叫“卍”字樓。形制獨特新穎,該樓呈倒“凹”字形,正面面闊5間,左右兩翼內側面闊4間、外側面闊6間,有紅廊柱、紅欄杆,間有黃“卍”字形木雕。

後園中原有一座大戲樓,分為上下二層,1310平方米,可容納約400人,每逢奕劻父子大壽或府中有喜慶事時,便請戲班連演3天京劇,據說當時的著名京劇演員譚鑫培、王瑤卿、陳德霖、楊小樓等都到此唱過戲。

一路扶搖,位居中樞

奕劻為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第6子綿性的長子。道光二十九年(1849)奉旨過繼給其五叔三等鎮國將軍綿悌(1811-1849)為子。道光三十年(1850)降襲輔國將軍。咸豐二年(1851)封固山貝子。咸豐十年(1860)晉多羅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封御前大臣,賞加郡王銜。光緒十年(1884)命管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十月晉封多羅慶郡王。1884年(光緒十年),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主持外交,並進封慶郡王。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奕劻朝服

光緒十一年(1885年),奕劻會同醇親王奕環辦理海軍事務,在此期間,他與奕環、李鴻章一起,挪用海軍軍費為慈禧修建頤和園,深得慈禧賞識。

1894年,奕劻封慶親王,權位漸崇。

此時,正是中華民族危機日益嚴重之時。1900年,繼中日戰爭之後,列強又組成八國聯軍攻陷天津,進犯北京。慈禧挾光緒皇帝倉皇西逃,留奕劻在京,會同李鴻章作為清政府的全權大臣,與八國聯軍議和。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辛丑條約簽訂現場,右一為奕劻

奕劻曾無恥地向聯軍統帥瓦德西表示“吾深望以後中外成為一家”,忠實地執行慈禧“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的賣國路線。

次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後,仍任總理大臣。

奕劻與帝國主義者關係頗深,八國聯軍進犯北京期間,京城的王公府第大都遭到侵略者的搶劫和破壞,而奕劻的慶王府則得到了聯軍的保護,安然無恙。

1903年,榮祿病死,奕劻入軍機處任領班軍機大臣,旋又管理財政處、練兵處事務,集內外大權於一身。

貪婪無恥,令人髮指

奕劻為人貪鄙,與其子載振、大臣那桐賣官鬻爵,被時人譏為慶那公司。奕劻初主軍機時,袁世凱就用重金籠絡,使之成為袁在朝廷中的內援。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那桐,曾任協辦大學士,“慶記公司”高級合夥人,其人其貌,不問可知

1911年(宣統三年),清廷裁撤軍機處,奕劻任“皇族內閣”總理大臣。1912年清帝遜位之後,奕劻離開了居住六十多年的慶王府,同載振一起攜帶鉅款避居天津。19l8年病死。溥儀以奕劻貪贓枉法致使大清王朝滅亡之由,賜諡“密”,表示追補前過的意思。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三登帝位,不知所措的溥儀

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說:“劻本罪宗……嘗假旗人明昌所授徒。”窮困潦倒淪落到當私塾先生,悽悽慘慘,可見一斑。年輕時的生活經歷種下了他後來一心撈錢的遠因。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奕劻書法

奕劻寫了一筆好字,與慈禧太后的母家為鄰,常替慈禧之弟照祥代筆寫信問候慈禧的起居,所以漸漸為慈禧所瞭解、欣賞。後又與承恩公桂祥(慈禧二弟)為兒女姻親,所以固寵者無所不至。

奕劻積極攀附恭親王奕訢,以偽裝的“清節”形象得到奕訢的賞識。文廷式《聞塵偶記》說:(奕劻)其初由恭邸援引時,繆為恭謹,光緒九年以後,事權漸屬,遂事貪婪。

奕劻深知結歡固寵之術,通賄宮闈,就是一心一意奉承慈禧太后,博取了慈禧太后及李蓮英等人的歡心。費行簡《近代名人小傳》說:“(奕劻)惟慮失孝欽旨。則進其寡女為內侍,通消息。自呼李蓮英為弟,月饋以三千金。”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李蓮英扮護法像,慈禧在此類人物的輔助下,一切作為,不言而喻

胡思敬《國聞備乘》“叉麻雀”條說:麻雀之風,起自寧波沿海一帶,後漸染於各省。孝欽晚年,亦頗好此戲。奕劻遣兩女入侍,日挾金數千與博,輒佯負。往往空手而歸。內監宮婢各有賞犒,每月非數萬金不足供揮霍。又自西巡以後,貢獻之風日盛,奕劻所獻尤多。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暮年慈禧,就是一位居家喜歡聽奉承話的老太太

孝欽亦頗諒之,嘗語人曰:“奕劻死要錢,實負我。我不難去奕劻,但奕劻既去,宗室中又誰可用者?由此看來,奕劻貪腐雖然為眾所公知,但由於得到了慈禧的默許,所以才能夠維持不倒。

費行簡說得直白:“劻初入樞府,取搢紳,以硃筆識各缺優劣於上,遇外省來謁者必詳諮之,故所考甚確。嘗被酒,對鹿傳霖論陝西牧令缺肥瘠,指別確當。傳霖兩任陝撫,凡幾十年,愧勿如也。……其所御案上,置篋累累,皆銀券鈔票金條之屬。亙十日則計某賄某人進,某人已放某缺,然後列簿而移券鈔等入內庫。邸中月用,則以袁世凱饋資三萬充之。”

錫良、岑春煊等人都曾當面斥責奕劻的貪腐誤國行為,奕劻卻不但無動於衷,而且能面不改色。有人言及庚子慘狀,奕劻說:“庚子之變,吾居京師,外兵舉動文明,殊不知慘狀何在也。”由此可見其貪婪無恥之極。

《辛丑條約》簽訂,奕劻以親王世襲罔替。費行簡說他以“非近支、無軍功”,而能循序封至親王世襲,“清室數人而已”。文廷式也說他“以疏屬承嗣而驟封親王,近代罕見”。

1904年,光緒三十年(1904年)三月,御史蔣式理就曾彈劾奕劻,他說:“慶親王奕劻將私產一百二十萬送往東交民巷英商匯豐銀行收存。奕劻自簡任軍機大臣以來,細大不捐,門庭如市。是以其父子起居、飲食、車馬、衣服異常揮霍,尚能儲蓄鉅款。"

1907年,御史趙啟霖再次奏參他為段芝貴謀巡撫職,受賄十萬兩,其子載振並納段芝貴所獻歌妓楊翠喜。但奕劻因得慈禧太后寵信,兩案都不了了之。奕劻初主軍機時,袁世凱就用重金籠絡,使之成為袁在朝廷中的內援。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莫里循

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里循披露,慶親王的銀行存款高達712.5萬英鎊——當時,年薪50英鎊,生活就比較“體面”……

天津“慶王府”

慶王府,位於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原英租界劍橋道)55號,地處天津歷史風貌建築最集中的“五大道歷史風貌建築區”腹地。

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後被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而得名“慶王府”。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天津慶王府

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兩層外簷均設通敞柱廊,建築形體簡潔明快。室內設有共享大廳,大氣、開敞,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水刷石牆面與中國傳統琉璃欄杆交相輝映,門窗玻璃上比利時工藝雕琢的中國傳統花鳥栩栩如生。整體建築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更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象。

京師故地之慶親王府: 其主細大不捐,鯨吞蠶食

載振

載振(1876—1947年),字育周,奕劻長子。1917年,奕劻去世,根據《關於清皇室待遇之條件》,黎元洪頒發總統令,載振承襲慶親王,遂成為名副其實的末代親王。1948年載振死去,“天津慶王府"就傳給了載振的三個兒子溥鍾、溥銳、溥銓,當地居民稱它為“鍾銳銓公館"。

1928年,載振經人介紹投資於買辦高星橋創辦的勸業場和交通旅館,總名稱為新業公司。1935年又用勸業場的盈利蓋起了渤海大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