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驅動“開掛的人生”


01

國內疫情已逐漸消退,國外疫情反而氣勢洶洶。就在這樣的現實情況下,一個群體呼之欲出。

這個群體就是中國的小留學生。在英國,中國的小留學生數量高達1.5萬之多。由於疫情影響,他們很難找到寄宿家庭,也很難買到回國的機票。他們的父母憂心忡忡,痛苦流涕,希望祖國包機接他們回來。

然而很多網友表示:“祖國建設你不在,千里投毒你第一。”其實,大家並不是仇富,而是大家擔心在西方文化的浸染下,他們會對中國文化產生認同麼?他們知道我們的歷史麼?他們將來會報效我們的祖國麼?

畢竟,這種擔心不無道理。有留學生回來嫌棄沒有礦泉水,不喝開水的。他們毫無感激之心,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樣的嘴臉讓人氣憤!多少人奮鬥在一線才有了今天的局面?那些中產階級的父母到底怎樣想的?怎麼忍心將12、13歲的孩子送到千里之外?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一部分人過上了優渥的生活。這些有錢的父母,便有了捷徑為孩子安排好了以後的出路。一個留學機構也道出了小留學生的發展道路:初中在國內讀;30-50萬進入國內的國際高中;直升國外的大學;入職外企,年薪30-40萬……父母為他們包辦好了一切。

還有的父母想讓孩子獲得外國籍,成為國際公民。即使他們混得不好,也可以以留學生的身份來分享清華北大等高校的優質資源。由此可見,似乎國內的教育已支撐不起富人的“開掛人生。”

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驅動“開掛的人生”


02

3月25日,新東方的創始人俞敏洪在直播中表示,現在很多中小學生老師,一年都不讀3、5本書。他們一輩子都在教書本上的知識,不斷地重複一樣的內容,直到自己被掏空。他說:“所以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

俞敏洪深耕教育行業多年,他提出的這個問題很中肯,又有針對性。現在知識更迭如此之快,不讀書恐怕真得不足以讓我們與時俱進。無論老師還是學生不讀書恐怕真得不足以應對未來的人生。

史美爾斯說:“書籍是最有耐心最能忍耐和最令人愉快的夥伴。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時刻,它都不會拋棄你。”書籍是我們人生最好的夥伴,當我們傷心、困惑時,它總能撫平我們受傷的心靈。

雨果說:“書籍便是這種改造靈魂的工具。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書籍能夠塑造我們的靈魂,幫助我們形成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最終知導我們更好地生活。

美爾斯還認為:“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書籍能夠讓我們與智者對話,把我們帶入更好的路途。

誠然,中國的教育還有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們有幸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相信未來不久這樣的問題會得到改善。

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驅動“開掛的人生”


03

不論國內、國外誰的教育孰優孰劣,但人的成長不應有捷徑。只有自己經歷的、積累的、奮鬥的,才是自己踏實的,完整的人生。

北京大學的王心儀曾將發表過這樣的文章:“感謝貧窮,你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感謝貧窮,你賦予我生生不息的希望與永不低頭的氣量。我享受著上天的恩惠與祝福,也深深地愛戀著腳下堅實與質樸的黃土地。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王心儀,這個出生在貧困家庭的孩子在2018年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人生還有什麼理由不為自己搏一搏呢?

家庭富裕的家長會給孩子提供很多機會與條件。這些都是寒門家庭無法企及的。然而,總有不服輸的人,突破重重困難,迎來怒放的生命。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驅動“開掛的人生”。

有強大的內驅力,才能驅動“開掛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