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疫情會對全球經濟局勢產生什麼影響?

劉傑66666789


1、疫情發生之前,2008年起始的世界範圍的金融危機、經濟危機其實還在繼續之中,基本的特點就是泡沫嚴重、產能過剩、需求疲軟、增長緩慢,保守主義、去全球化的勢力有所抬頭;發達國家出現週期性下滑甚至停滯,發展中國家產業升級、轉變方式的道路正在打通,但是走的很費周折,並不通暢,新舊動能、新舊勢力的博弈一直在進行著。


2、疫情正在進行中,一場災難、一次浩劫、各大經濟體無一倖免;各個主要經濟體,有的直接按下暫停鍵、有的邊防疫邊暫停、有的希望首尾相顧但已身不由己;正常的經濟生活中,某些領域即使可以勉強生產,但供應鏈、產業鏈鏈接不上來的情況大概率存在著。

3、本次疫情發生後,總的來說,全球的經濟增量和全年總量的銳減已成為事實,整體上減少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不是不可能的;同時,因為疫情在全球蔓延,在爆發式擠兌醫療資源的同時,也會倒逼醫療產品大幅增長;為封城隔離和居家服務的小額度的快遞、物流業務會有所增加;居民居家隔離耗費的水、電、氣、電信、電訊的消費費用會比平時的年份增加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4、本次疫情發生後,全球經濟應該都是下滑的,國內很多企業都停了將近兩個月;國外的幾個主要國家從三月開始,也都陸續進入停產、停業狀態;目前還沒有大面積傳染的只有非洲、南亞地區了,隨著疫情的蔓延、擴散,下一步,這些地區也難逃魔掌;如果以全產業鏈、全生產週期、全消費週期來考量,估計國內整個2020年的第一季度、國外的整個2020年的第二季度都是總量銳減、增量遞減的。

5、本次疫情發生後,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自開市以來最悲催的熔斷式崩塌,進入了最深的谷底,英國、德國、法國也接連陷入低谷,說明投資者信心也將到了冰點,工業的血液;石油價格也隨之猛跌;最近幾天,糧食危機的風頭又開始吹起來了。

6、雖然國內股市還算平穩,政府也一直在平抑物價,糧油食品、生活必需品的價格都沒有大幅起落,但保住了現在,不一定保得住今後,我們的戰略儲備、我們的後備資源、我們的經濟重啟、我們的外貿、投資、內需三套馬車,能不能從容應對可能出現的危局,目前還是混沌狀態,總體上看,外貿受到的打擊應該是可以預期的;投資的擴展應該建立在外匯回籠、貨幣增發、量化寬鬆、國債發放等金融調節手段切實有效的基礎上;最為關鍵的是拉動內需,內需的基礎是穩企業、穩增長、穩就業,好在我們的國家,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搞好內部循環,我們有過經驗和成功的案例。

7、美國已經準備了海量的刺激經濟和救市措施,開動印鈔機無止境印錢的同時,貨幣貶值、物價飛漲、錢不值錢的後果是最壞的可能,如果增發貨幣刺激和印錢救市等手段還是支撐不起快速跌落走入深淵的經濟,美國人走極端、亂攪局、動用破壞性的看家本領,用掠奪、侵佔的極端手段來挽救敗局、贏取利潤的情況不是不可能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如果真的到了瘟疫和戰爭接連發生的地步了,那就是刺刀見紅、重新洗牌的時候了,全球經濟倒退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局面就真的出現了。當然,這些都是最壞的、最悲觀的打算了。


坐看雲起於此時


當前中國經濟和全球經濟面臨的問題相似,全球經濟趨於疲軟,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大,各種風險和脆弱性持續積累,增長的不確定性增加,發展面臨新的風險與挑戰。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的灰暗和我國經濟下行壓力的原因不是簡單的經濟週期衰退,或與經濟格局的重構及增長方式的嬗變相關。

面對該種情況,國內的政策調控既要關注於結構性隱患,保障經濟穩定和金融穩定的同時,促進經濟增長,形成三位一體的框架。

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我國近年來一直實施的是穩健的貨幣政策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目標是穩定總體需求。

財政政策重在加力提效,大規模的實施減稅降費,並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

貨幣政策重在鬆緊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改善貨幣傳導機制,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宏觀經濟問題

根據宏觀經濟學原理,經濟停滯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總供給和總需求的下降,其中總需求可分為實體經濟中的有效需求,以及貨幣和金融資產所代表的名義需求。

根據當前國內宏觀環境分析來看,總供給層面的問題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一是經濟結構失衡,原因是需求結構演變較快,而供給結構調整滯後,表現為過剩產能尚未出清,新興產能尚未長成;

二是技術進步的放緩,表現為全要素生產率的下降;

三是人口結構因素,其中以老齡化加劇、受教育程度接近上限;

四是資源環境約束。

實體經濟總需求不足來源於投資不足、消費不足和貿易萎縮。 貨幣金融問題的成因來源於貨幣政策失誤、金融體系失效和非金融部分的債務通縮。

二、疫情下2020年國家宏觀經濟趨勢

短期影響

疫情發生後對整體宏觀經濟的影響已經開始顯現,尤其是目前的第三產業,主要包括運輸、住宿、餐飲、房地產和旅遊等。 對於疫情對宏觀經濟影響的預測中,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最終是取決於疫情控制及行業復產的時間,這個時間可以分為三個參考點: 一是國內控制疫情的速度。 二是基於目前疫情在日韓、歐美等區域擴散是否會反向迴流。 三是工業企業需額外關注上下游供需體系的恢復。 但基於對疫情終將被控制的認知,我們認為對宏觀經濟會造成以下幾方面影響:

  • 對第一季度的GDP至少會被拖累1%。
  • 短期內CPI增速仍然較高,主要原因是2019年12月受豬肉價格飆升引發,但在疫情期間,由於人口流動及活動驟減,消費品供給減少,預計會進一步提高CPI增速。
  • 疫情期間復工推遲,原材料等供應無法快速滿足,企業暫時無法補充庫存,PPI預計短期內不會繼續保持2019年末-0.5%的下降態勢。
  • 短期對第三產業的影響巨大,餐飲、住宿、娛樂行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交通運輸業損失慘重,旅遊業直接腰斬。
  • 對一、二產業的影響短期較小,主要疫情爆發於春節假期,春節前各大企業會提前準備一定的庫存。
  • 短期內失業率會進一步升高,主要失業人員來自服務業。 就業率會進一步放緩,各行業就業需求進一步降低。
  • 短期內利好電商、遊戲、醫藥、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行業。

長期影響

許多機構參照2003年非典前後的變化來判斷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具備參考意義,但需要考慮的是中國經過17年的發展,需要從重新考量。 在此基礎上我們判斷:

1、2019城鎮化率達到60.6%,2003年僅有40.54%,這其中伴隨著消費升級,第三產業在經濟結構中佔比較大,因此新冠疫情可能對該產業的影響更大。 根據非典經驗,第三產業在疫情後會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期,之後快速回彈。 但目前國內消費習慣發生改變,受動產不動產負債、超前消費、儲蓄率下降的影響,疫情後個人消費觀念恐會改變。 對於三產企業端口,疫情加大了企業的費用成本,沒有現金流補充會導致企業存續收到挑戰。

2、對於第三產業,隨著政策支持和疫情結束,需求會釋放回彈,恢復如初只是時間問題。 但本次疫情下,最需要關注的卻是第二產業的影響。 根據前述宏觀環境分析,第二產業本就面臨著需求不足,技術發展迅速,PPI持續下降,人工費用、財務費用等上升加速企業經營成本上漲利潤降低,且經歷了2019年的中美貿易戰,處於發展艱難的現狀。 尤其是中小企業製造業,支撐了中國過半的GDP,疫情影響導致無法開工,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原料供應不足,無法交付產品。 持續面臨該現狀會被國外企業替換,疫情結束後即便恢復生產,或無法恢復訂單,需提前準備應對策略。

對產業板塊的影響

農業板塊

疫情爆發下,對第一產業整體的影響暫時相對較小,主要原因是農業、畜牧業和林業等行業生產環境均非人口密集型,或受交通運輸影響,導致冬熟作物,大棚蔬菜和特色種業出現滯銷現象,不過隨著物流運輸行業的快速復工復工相對可以緩解。 值得一提的是需要政府引導或出臺政策保證春耕不受影響。

疫情結束後對農業影響較深的一點會是,由於疫情期間線上購買生鮮果的習慣逐步養成,預計在對城市中線上生鮮渠道發展帶來利好,並且會逐步向三四線城市下沉。

大健康板塊

疫情之下,城市醫療配置情況、醫療體系的完整性成為了控制疫情的重點。 因此,當中國剛剛步入小康社會,解決了人民溫飽問題後,公眾對健康的意識將進一步提高。 大健康將是疫情後發展迅速的產業,未來的重點趨勢可能有以下幾點:

1、大健康產業將迎來最大的政策支持,鼓勵醫藥、保健品等研究。

2、飲食會更多的從營養、保健、提高免疫力層面出發,健康餐飲標準會更高。

3、小件醫療器械產品會從口罩向更多領域延伸。

4、社區醫療服務的需求將大幅提高,包括疾病服務、基礎醫療、保健服務、上門體檢等。

5、健康城市將是政府持續發展的目標,地方的大健康相關產業園會著力培育。

城市發展板塊

預計疫情後城市化發展的走向將是空間形態上將會走向都市圈功能協調的葡萄串結構,產業形態將從強調產業規模走向產業輻射聚合能力為主導的高端功能形態轉換,城市治理向大數據為基礎的智慧城市轉型。

空間形態上,新冠疫情暴露出原有攤大餅、單純強調城市規模集聚的形態,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深度城市化的發展需求了,勢必將推動多心多核、功能相對更加均衡的葡萄串形態轉型; 在產業形態上,此次疫情暴露出原有產業鏈組織方式的脆弱性,從用工方式到產業組合方式都有著致命的弱點。 要能夠適應產業高級化和高水平的管理協調,就勢必將走向產業功能和城市功能協調的產業功能區的建設。 當前,成都正在推動的“一個產業功能區就是一個城市社區”、杭州在推動的數字經濟聚集區的建設,都是這方面的嘗試; 在城市治理方面,包括醫療、教育等在內的城市公共服務,藉助“城市大腦”、“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手段,勢必會向智慧化、均衡化方面大大加速。

金融板塊

疫情之後,人們的虛榮消費、超前消費習慣將發生變化,個人槓桿會逐步下降,居民儲蓄或會增加。 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財政、貨幣政策及窗口調整或無法有效的快速抑制通貨膨脹,銀行、信託等理財端口將會進一步釋放。 企業槓桿仍會高居不下,金融穩定會是關注重點,地方金融政策將關注更多的個體、小微企業。

投資板塊

經濟壓力持續下行,投資是穩定經濟的關鍵,疫情後民間投資繼續疲軟,外資投資實體的意願或不強烈,因此短期內必定需要政府繼續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進行逆向調節。 對民間投資,需要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提高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逐步恢復。

人力資源板塊

充分就業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也是宏觀經濟政策的四大目標之一。 疫情期間,企業無法按期復工復產,而受到疫情影響的企業,必然會減少用工人數,甚至裁員,這將使我國的就業形勢惡化。 但對於地方區域來說,人才流失的情況或能通過政策得到緩解,伴隨著疫情期間的人口留存,通過人才引進政策,吸引外流人口返鄉,招收新畢業人才。

酒店、餐飲、娛樂和旅遊板塊

疫情對該板塊的影響最先顯現,旅遊板塊腰斬,直接影響酒店、餐飲等上下游行業。 疫情對旅遊業業績影響持續時間長、具有一定滯後性,表現出消費者出遊意願較難在短期內恢復。 旅遊市場開始萎縮,會議會展等相繼延期或取消。 公眾旅遊心理發生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消費者信心、出遊的意願。

房地產

2003年SARS過後全國一線城市房價暴漲,但2020年新冠疫情後可能不會出現該情況。 由於“房住不炒”的政治基調和限購政策,房價上漲空間有限,又不能驟降房價破壞經濟結構。 而處於償債高峰的房企,在損失了“小陽春”可能產生的回款之後,資金鍊更加吃緊,處於進退兩難的狀況。 2019年中小房地產企業破產528家,疫情期間的1-2月又有93家破產,預計全年會有更多。 2020年預計會有更多的大中型房地產合併重組,房價或依舊處於高位,但持續穩重有降。

環保板塊

當前看來,疫情對環保企業的影響有限主要是集中在在槓桿較大的環保工程類企業和環保裝備製造類企業,主要受暫緩復工的影響,財務成本較高,現金流緊張,供應商停產斷貨。 但疫情之後對或許對環保細分行業有一定促進作用:

1、環保基建: 根據前述對宏觀經濟的分析,疫情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必定會加大基礎設施建設以拉動經濟增長,面對傳統基建飽和的情況,環保類基建獲獎成為國家經濟增長引擎,提前儲備環保類項目尤為重要。

2、環境修復: 疫情過後,安全和健康相關產業發展會逐步加速,推進環境修復進程會縮短,雖然項目的成本需要通過修復技術不斷提升,但環境的債務危機更甚金融危機。

3、環保監測: 水環境、大氣環境、應急監測、應急處理、殺菌消毒、汙水處理等一些列業務模塊,都將再度得到重視,而環保監測深度、廣度也會進一步加強。

4、新能源: 由於行業生產有訂單驅動和非連續性的特點,疫情影響較小,且整體趨勢向好。 但新能源實現平價上網還需時間,項目投資較大,中小企業需要考慮經營模式。

5、垃圾處置: 疫情期間垃圾處置企業幾乎高負荷工作狀態,雖然消費減少影響餐廚垃圾業務較大,但醫廢和生活廢物的需求旺盛,且向智能化發展。

三、結語

整體看來,中國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經濟整體結構相對完整,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能力。 重要的是面對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及早採取措施制止風險的擴散和蔓延,不能盲目樂觀。 畢竟,在本次疫情下,不是經濟週期的衰退,而是真正的“灰犀牛”事件。 但多難興邦,疫情過後近幾年國民對健康、對財富的觀念或有轉變,民族凝聚力會更強。 或許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疫情結束之時,會導致國家面貌煥然一新,迎接新的發展格局。


體育情報局


本次疫情的影響?再講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做什麼行業比較難賺錢?

由於2020年第一季度疫情的影響,全球的經濟都異常的艱難,我們國家的經濟在第一季度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對服務行業特別是線下的一些實體店影響更重。比如餐飲,影視娛樂等等。另外受影響的就是外貿行業,特別是出口到歐美國家地區的,因為外圍市場受疫情的影響程度更嚴重,再者就是一些兩頭在外的製造業,也受很大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是供給端和需求端現在都處於一個不利的局面。

弄清楚這些問題之後,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2020年創業要非常的謹慎。上面說的這些行業,都不是能夠輕易賺錢的。那能賺錢的是什麼行業呢?很多人會說這個線上的一些行業,但實際上,不光是普通百姓看到了這一點,企業巨頭們也看到了這個商機,所以掙錢也不見得容易。

那是不是就沒有能賺錢的行業了呢?

也不是。我覺著在經濟不是太好的年景下,充實自己,多學習多研究,提高自己的能力武裝自己的頭腦,是永遠都不會錯的。

主動收入如果很難,可以嘗試去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

在剛開頭的時候,我們分析了全球的經濟狀況。現在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有龐大的市場縱深和社會需求。另外,我們的資本市場股市現在處於歷史的低位,國債收益率相比美國有明顯的溢價。凡此種種,國際投資結構都是能夠看得到的。毫無疑問,接下來他們會來中國配置中國的資產,中國的核心資產會成為世界投資的避風港。接下來的幾年內,中國的資本市場股市都會迎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如果你十年前錯過了中國的房地產,那麼接下來的十年,千萬不要錯過中國的資本市場了。

在全球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武裝自己的頭腦,不要再去黑化股市,改變自己的觀念,做一名價值投資者,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這才是正道。


理什麼財隔壁老王


在這裡大概說一下自己的看法。疫情下的全球經濟和市場展望。在疫情的衝擊之下,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在短期內都會受到極大的影響。

作為全球旅遊業的重要消費者,中國因為疫情而減少的境外消費將對各個國家的旅遊業和零售業造成打擊。中國也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更深層次的印象,比如油價的波動。根據分析師分析,全球經濟增長預測會下調百分之零點三個點。而美國的經濟將導致0.4%的下調。疫情不僅從需求和供給給兩端衝擊中國和世界經濟,而且帶來全球生產體系停罷,要素流動阻斷,產業鏈和供應鏈斷裂,經濟活動休克,甚至還會在主要經濟體之間形成負反饋循環


小幸運之神666


本次肺炎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現在很多人擔心,疫情會直接或間接的對中國經濟產生負面影響,同時,也會給各行各業的生存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不過,專家們認為,這次肺炎疫情如果控制得快,不再對外擴散,最多會影響到國內一個季度的GDP增長,本輪肺炎疫情會像2003年的SRAS病情一樣,給中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十分有限。

而我們認為,本輪疫情雖然對國內經濟影響只是一二個季度的事情,但對很多行業的影響將是長期性的,這恐怕是很難改變的:第一,消費和服務業不可避免的受到衝擊。肺炎疫情來了,很多人不能出去打工,只能呆在家裡了,這樣收入就會減少,消費能力就會減弱。更關鍵的是,肺炎疫情是避免大家到人多的地方,而服務業又恰恰需要人們過來消費,所以,國內的服務業會受到較大的影響。

第二,交通運輸活動驟減了。當發生疫情之後,人口是要儘量減少流動次數的,以防止人與人的接觸感染,所以交通運輸方面人員流動就會減少。第三,部分工業和製造業也將陷入低迷期,因為疫情要求工廠長期停工放假,就算後面再恢復生產流水線,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出現滯銷的問題。估計短期內PMI和PPI指數的負面程度將進一步惡化。

面對短期內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是比較直接的,很多人建議,央行最好節後馬上降息、降準,以釋放更多的流動性,減輕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但是,我們認為,降準或降息對減輕中國實體經濟下行壓力十分有限,而且容易引發通貨膨脹,以及匯率貶值。所以,應該通過減稅降費的方式,減輕實體企業的負擔和壓力。並且提高股市、債市、股權交易市場等直接融資的渠道。更關鍵的是,加快所有制改革,將民間投資引入到壟斷行業中來。

對於本次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們想表達三點看法:首先,疫情越早得到控制,對中國經濟越有利。針對此疫情,政府較早地採取了應對措施,有效防止了疫情的廣泛擴散,至少目前還沒有出現醫護人員大面積感染的局面。如果疫情能在短期內撲滅,則會對中國經濟產生影響是短暫的。不過,在悲觀的預期下消費、住宿餐飲、航空等領域產生打擊。

再者,對於肺炎疫情,我們又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以SARS為例,SARS的首位患者於2002年11月中旬發現,疫情在2003年3月至5月加速擴散,從病毒爆發後的大概90天達到高峰,到6月則基本得以遏制,持續時間超過六個月。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第一個病例於12月8日發現,50天左右開始集中爆發(1月20日左右),預計90天左右達到高峰、4個月左右接近尾聲(四月上旬)、5月上旬疫情結束。

最後,本輪疫情對經濟的危害肯定要比SRAS大得多。當年中國經濟剛剛進入WTO,尚處於經濟騰飛的井噴期,再疊加大量國內外投資大幅度上升,以及人口紅利的擴張,所以,經濟很快拐頭向上,疫情並沒對中國經濟產生多大影響。但是,現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疫情衝擊帶來的邊際影響可能更大,緩釋時間可能也更長。

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會有多大的影響?這要看本輪疫情的危害程度,以及持續時間。如果樂觀估計,疫情很快得到控制,那中國經濟短期內會受到影響,更多的是對部分行業的衝擊較大。而如果此次疫情持續到5月份結束,那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則會是更為明顯的,也會有更多的行業受到衝擊。所以,我們希望此輪疫情早點過去,一些服務性和工業企業可以較少受到拖累。逐步恢復到正常的軌道上來。


英倫外套


目前尚難準確預測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影響,但出於對全球供應鏈極端脆弱性的擔憂和系統性風險上升的恐懼,經濟全球化亦遭遇感染,或將成為這場疫情最主要的長期受害者。

一種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擾亂了全球供應鏈,衝擊了各國經濟穩定。全球供應鏈是支撐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連接全球各地無數製造企業和服務企業的龐大而複雜的供應鏈網絡,促使世界經濟交織成一個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有機整體,但同時也加大了全球經濟的脆弱性。在一個高度依存的全球經濟體系中,任何一個經濟體特別是作為全球供應鏈關鍵環節的經濟體發生暫時的生產停擺或貿易限制,都會給其他經濟體帶來不容小覷的外部衝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全球的健康危機,同樣地,它也傷害了通過供應鏈建立起來的全球經濟肌體。疫情暴發後,從汽車到智能手機,從購物到旅遊,從航空服務、金融服務到技術服務……全球無數商品和服務的國際生產被迫放慢甚至暫停,這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極端脆弱性,也加劇了恐慌情緒的上升,以及滋生了對經濟全球化的新指責。在美國,甚至有人將N95型醫用口罩荒的出現歸咎於全球化,矛頭直指美國經濟自身的去工業化以及產能向東南亞國家的遷移。無論最終釀成的經濟損失有多大,新冠肺炎疫情引發的混亂都暴露了在相互連通的全球經濟中,一國將承受的不確定代價。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顯示了全球化促進流行疾病在世界範圍的迅速傳播,併成為系統性風險。正如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茨指出的,一隻在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週後可能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引發一場龍捲風。隨著全球貿易、金融、網絡和其他領域的互聯互通的擴大與增加,經濟全球化帶動了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在全球範圍的大規模流動,全球經濟日益一體化、複雜化,也日趨不穩定,存在著明顯的“蝴蝶效應”。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演繹了一國的金融不穩定如何迅速蔓延到全球市場,CIH病毒則提醒我們互聯網如何造成了網絡病毒在全球的迅速傳播……可見,使得世界緊密聯結的載體,比如全球的交通網絡、信息網絡、資金網絡,不只是傳播“好東西”,也會搭載“壞東西”。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表明不同國家之間頻繁的貨物和人員流動也會加速流行疾病的傳播。在2020年3月9日的發佈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新冠病毒已在許多國家出現感染,全球性大流行病的威脅已變得非常現實。如此之多的人和國家,如此之快地受到影響,這無疑是令人不安的。這種令人不安的狀況導致更多人開始爭論全球化的對與錯,認為全球化使每個人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下,而又缺乏有效防範應對風險的國際機構與資源。

因系統性風險上升而引發對全球化的不滿,在人類歷史上這不是第一次,也肯定不會是最後一次。每一次全球系統性風險的上升,都會引發部分人士關於究竟是該“合夥”(支持國際合作)還是“散夥”(閉關鎖國)的爭論。對一些人來說,避免感染疾病最好的辦法就是對傳播者關上大門,在國內實現食品和藥品的自給自足,提防國際旅行者和移民,各國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國瓦上霜。這就是帕迪斯·薩貝提和拉臘·薩拉希在關於埃博拉危機的著作中所提到的“疫情文化”。因疫情滋生的“分裂”文化,將侵蝕合作的意願與共同的努力。

轉發自 學習時報唐珏嵐


早生華髮y


這次疫情對世界的影響很可能大大超出人們對他的預期,雖然全世界已經一再調整這種預期。

首先,這個事件是獨特的, 也但願是空前絕後的,爆發之突然,破壞之嚴重,影響之深遠,超乎人類的想象,歷史上沒有類似事件做比對和參考,有人會說,歷史上有過大瘟疫啊,但彼時世界的交通與現在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現在都住在地球村,如果沒有極端的措施,疫情將防不勝防。

回到題主的問題,會對各行各業產生何種影響呢,簡單分析一下幾個主要行業:

1、醫療衛生產業。經過本次疫情,人們會發現健康的活著是人類發展的最基本前提,相信全世界都會加大對該行業扶持力度,醫務人員的社會認同感會進一步提高,對於投資領域,相關行業的股票估值會進一步提升。

2、娛樂消費行業。主要包括餐飲、旅遊、影院等,該行業的影響是暫時的,但對個體卻是致命的,比如大多餐飲經營者本就在盈虧的邊緣,疫情導致的停擺將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預計該行業將迎來大面積倒閉潮。

3、房地產業。各行業的蕭條導致購買力持續下降,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回款壓力驟增,房價必然被動下降,住房不炒的調控目標有望戲劇性的達成。

4、外貿行業。由於西方發達國家近乎全部淪陷,外貿需求降至冰點,該行業將迎來寒冬。


大浪淘沙之168


短期來看是金融市場受到衝擊,迅速下跌。中期來看是經濟活動減弱帶來的公司經營壓力,就業壓力上升。長期來看,去全球化是不可忽視的全球走勢


書生論劍


疫情對全球經濟影響可是相當之大,像我們當下的很多餐飲行業已經瀕臨破產邊緣了,很多企業復工之路也不順利。

這類情況同樣也會出現在外國,從而對全球經濟也產生連鎖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