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行走

美姑县“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侧记

三月的美姑,梨花与桃花交相辉映,装点着美姑河两岸,同时也装点着彝家儿女的新生活。

美姑,是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国家级典型深度贫困县,全县292个行政村就有272个贫困村,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已实现209个村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整个“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中,全县妇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上上下下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有力地助推了美姑脱贫致富奔康的进程。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龙门乡哈姑村妇联主席吉拉尔子,是一个十分谦虚的人,她不善言辞,但还是能从她的言谈中明白她所要表达的意思。她说:“我们有党员突击队,专门解决村里的大事,我们妇女互助队,就只解决家庭里的小事,不好意思宣传。”但在她的具体行动中,我们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其实,只要每个家庭中的小事解决好了,村里的大事也就会变成了小事,我们还透过这些小事,看到了小事背后折射出来的人生大道理,让更多的人看清楚凝聚在些小事上的巨大潜能,这也许就是彻底解决一个民族陈规陋习的最佳途径。吉拉尔子虽然还不明白这中间大道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她有自己的想法和体会。正因为如此,她才感到自己使命的伟大和荣光,从而增强了她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为了解决村上的老大难问题—“脏乱差”,她暗下决心,与村卫生健康宣传队一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宣讲方式,大会宣讲,小会示范,做到了家家知晓,户户明白。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对于反复出现问题的家庭,她除了耐心劝导外,还组织队员深入到户帮助整改,不达目的,决不收兵。她常说:“扫扫地、洗洗衣、叠个被子,一不费力,二不费时,干净了让人心情舒畅,卫生了又让人少生病,这样的好事,为什么还要有人催着干呢?”在她的带领下,硬是在小事上见功夫,非把小事当作大事来抓。她把队员分成几个组,三天小检查,五天大检查,发现问题,就揪住不放,非要有一个让大家满意的结果才罢休。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全村的卫生状况得到空前的改观,多次受到同行的赞赏和上级领导的表彰。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吉拉尔子根据村上的实际情况,与县上沟通,在村里举办了一个80人的彝绣培训班,让精通这门手艺的人,不仅满足了家里人的需要,而且还让她们在家也能挣到钱。只要农闲时,走进村子,就会看到三个一群,五个一堆的妇女在房门前,树阴下,一边分享精准扶贫带来喜悦,一边制作彝绣,这已经成为了哈姑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她组织的达体舞队,不断地吸引着村民参加,闲暇之余,在优美动听的旋律中,放松身体,敞开心屝,休闲娱乐两不误,这支队伍还在全乡的达体舞比赛中,荣获第二名。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吉拉尔子的大儿子俄木皇飞,酷爱绘画,自学成才。在母亲的感召下,他利用寒暑假为左邻右舍无偿作墙画,由于他的画大气传神,又接地气,深受父老乡亲的喜爱,来找他作画的人家还排起了长队。

在全村妇女的共同努力下,哈姑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共评选出“洁美家庭”185户,其中州级1户,县级2户,乡级6户,村级176户;评选出“最美家庭”5户,其中州级1户,村级4户;评选出“最美家长”3人,县、乡、村各1人;评选出“最美少年”3人,县、乡、村各1人;另外还有1人获得州级先进个人。

佐戈依达乡吉尔洛村,有一个好心人叫吉古妈麻,她既是村卫生健康宣传队队长,又是村“洁美家庭”巡讲员,同时还是村保洁员。她每天早晨5点准时起床,打扫房屋院落卫生,准备一家人的早餐,随后依次叫醒还在睡梦中的家人,督促他们洗脸、洗手并换上干净的衣服。准备好早餐后,吉古妈麻的第一件“任务”就是到邻居阿米作石家中,为5个特殊困难儿童(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大的13岁,小的4岁)做“义务”工,当时接手这个工作的时候,最小的那个还不到周岁,三年多来,她始终如一,帮助孩子们穿衣、洗漱、做饭,打扫卫生督促孩子上学,为方便照顾自己的孙子,她直接把5个孩子接到大儿子家中(大儿子夫妇外地打工),理所应当地当起了孩子们的“妈妈”。

在照顾好家人的生活起居后,身兼数职的她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养成了一个习惯,出门手里要提个口袋,走到哪里,看到有垃圾就捡到哪里,长期坚持以实际行动感化身边的群众,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到“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中来。

她总是利用各种时机,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指导村民创建“洁美家庭”,对一些思想顽固、积习难改的困难户,她便亲自上门动手帮助打扫卫生、折衣叠被,让他们亲身体验干净、整洁、舒适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改变脏乱差的陋习,树立卫生健康意识。通过循环评比、示范带动,上门服务,全村群众逐步形成比学赶超的创建氛围,家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吉古妈麻人缘特别好,除了她上述的职务上因素外,关键她还有一门独特的手艺:按摩。说起这门手艺,还真是传奇。据说她18岁那年,与几个伙伴在上山玩耍,突然一个伙伴从山坡上摔了下来,弄伤了大腿,动弹不得。几个伙伴见状都吓跑了,只有她留下来给伤者按摩,还居然让她按好了。从那以后,村里村外就不断有人找她按摩,特别是近年来,乡上的,县上的,甚至是县外的也都慕名而来。前些时候,县彝医院以每月2000元聘请她去工作,结果让她回绝了,原因是照顾孤儿走不开。后又有人劝她去考个行医执照,按摩收费,同样被她回绝了,理由是年纪大了考不起。凡是找她按摩的人,无论是谁,不管来自哪里,她都不会拒绝,始终是免费按摩。只要是本村本土的,按摩过程就是一个宣传的过程,一个说教的过程,她利用这门手艺,既为乡亲们解除了痛苦,又为自身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走进峨曲古乡四基觉村阿格尔洛的家,确实让人眼睛一亮,干净明亮的地砖,整洁舒适的沙发,整齐干净的被子,就是好些干部家庭和汉族家里都无法以之相比。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原来,村里实施构建“洁美家庭”,村妇联主席俄也石主带领卫生检查组到阿格尔洛的家检查,一进门就把俄也石主惊呆了,如果不是她身临其境,她根本不相信村里还有这么讲究卫生的人家,更不相信家里的整洁度能超过她家?后来知道阿格尔洛是一名退伍军人,返乡后一直保持着干净利落的军人本色。村妇联将阿格尔洛家树立为示范家庭,并邀请他加入“洁美家庭”服务队,专门教其他家庭叠被子,摆家具,督促清洁卫生。

阿格尔洛家的3个孩子都在外地打工,他除干些农活便闲在家里,听说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他便爽快地答应了村妇联的邀请,投入到了“洁美家庭”的构建之中。他每天一早起床,把自家的房前屋外打扫干净,衣被折叠的整整齐齐,随后便到各家各户去“手把手”教大家叠被子,还经常和村里的志愿者和妇女卫生健康宣传队一起清理村内的一些边沟死角,让村容村貌整齐干净。“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实施以来,阿格尔洛家就一直保持着“洁美家庭”荣誉称号。一花引来万花开,在他的影响下,邻里间纷纷效仿,到目前为止,象阿格尔洛家一样洁美的家庭就达30多户。

四基觉村地处乐美省道公路两旁,不仅村容村貌有了大改观,就连公路边也没有了躺着的和坐着喝酒吹牛的了。是呀,原来在公路边喝酒、晒太阳的人哪去了?阿格尔洛说:一是村规民约中有规定,不许村民在公路两旁喝酒、晒太阳,还要教育好家中的小孩子,不准在公路两旁玩耍;二是原来在公路两旁喝酒、晒太阳的那些人,都去参加了村达体舞队,没有时间喝酒、晒太阳了。在乡党委政府组织的“除陋习、战贫困、奔小康”活动中,村民们一年比一年进步,去年村达体舞队在全乡比赛中获得第一名,红歌比赛获得第二名。

四基觉村妇联班子强,在构建“洁美家庭”中身先士卒,起到了半边天的作用,现又有了阿格尔洛的加入,真是如虎添翼,四基觉村妇联的天完整了,天天晴空万里。

据四基觉村第一书记分析,“脏乱差”之所以成为老大难问题,除了传统习惯影响外,更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巩固。但他相信,在这场浩荡的脱贫攻坚洪流下,一切不可能的事都将会成为可能。他说:“铁的事实教育了我,原以为彝族群众世代长期是散居生活,集中安置不可能?现在怎么样呢?原以为村民祖祖辈辈都没有唱过歌,他们子女要想有多大成就不可能,至少可能性不大,但是仅我们村就有4个孩子分别在北京、广州等地唱歌,还出了歌碟;原以为彝族就是‘脏乱差’的代表,要想彻底解决不可能,哪会想到阿格尔洛等家庭的卫生就给了我一个响亮的回答。”

人物行走||巾帼英姿

结束采访,县妇联张主席告诉我说:“我们彝族其实是一个非常爱美敬美的民族,这在彝族古籍里,民间谚语中,特别是在传统建筑、男女服饰和民间选美中都得到了充分地印证,这么爱美敬美的民族,不知什么时候,什么原因开始同脏乱差联系在一起?我们大力推进‘树新风助脱贫’巾帼行动计划,就是要全方位地激活民族的爱美敬美基因,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也能达到精神脱贫,共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主 管:中共美姑县委宣传部

主 办:美姑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杨晓斌 李小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