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香文化作为我国包罗万象的文化之一,有着久远的使用历史,从现有的资料考证,香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那些大家贵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之一。因当时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所以制作香的材料也有所不同,如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

况且,当时人们使用香料的方法非常丰富,不仅制成香,还可用来熏烧、香囊佩带、煮汤入酒等。他们不仅使用香料,而且赞美香料,并且寄托美好寓意。如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曾在《离骚》中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等,但是制作成香只能是贵族使用。

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网络图片

随着秦汉时期的国家统一和疆域扩大,南方的香料进入中原,伴随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西域、东南亚、南亚等地方的如:沉香、苏合香、鸡舌香等,在汉朝都已经成为王公大臣,家中香炉的家品。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就曾出土了陶制的熏炉和熏烧的香草。

到两晋时期,由于佛教和道教的发展,香的文化也得到了延伸,到了唐代香的制作工艺和香的文化,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备,到了宋代之后,那些个文人墨客、风流雅士以制香、品香为雅兴,如苏轼的《和黄鲁直烧香》,李清照的《醉花阴》词中"瑞脑"即龙脑香;"金兽"即兽形铜香炉,使得香草文化走入寻常百姓人家,平常在居室厅堂点熏香,宴会庆典更要点助兴,以及各种佩戴的香囊等等,

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网络图片

近代以来,由于连年的战争,思想文化的冲击,用香品香成了一种贵族奢侈品,动荡的社会环境,也损害了商品贸易,也就限制了香行业的发展,同时也丧失了熏香怡情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在一些接受西方文化潮流,对传统文化抱有偏激之人的眼中,像净心明志、修身养性这种,传统香文化特征观念,被批评为态度消极。

因此,熏香文化和其它传统文化一样,都应该受到批判,属于糟粕应该剔除。随着上层社会的风气和生活方式改变,使得自魏晋以来伴随中华文化发展的香文化,在传统文化衰落的同时,它也消失在了普通百姓家中,一并消失的还有延续千年的,书斋琴房等文化。香也失去了过去安神养生、陶冶性灵的内涵,而作为祭祀仪式。保留在了公庙祭祀之中。

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网络图片

近年以来,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百姓生活的富足,传统文化也随之而复兴,除了传统的诗词歌赋,居家生活的装修风格,茶余饭后的雅兴,随着国家提倡复兴传统的东风,也得到了复兴,而熏香文化更是早于其它文化,出现在了一些公知、老板的书桌、书柜之上。

这些人选择熏香,除了熏香本身带来的雅致和改善空气之外,更多的用来提神醒目、安神开窍,实处化病疗疾,而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多次提及熏香和香料,如"沉香、蜜香、檀香、降真香、苏合香、安息香、樟脑、皂荚等并烧之可辟瘟疫"等。

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网络图片

明代的戏曲学家屠隆曾评价香”和香者,和其性也;品香,品其自性也。自性立则命安,性命和则慧生,智慧生则九衢尘里任逍遥“。

而小罐香·灵草香,内含的香品原材为采自云南的灵香草,为报春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干后有浓郁香气,是名贵的芳香植物。据独家配方制作,含四种香草及澳洲檀香木粉;味道清香、浓郁,闻之令人精神振奋。

中华文化之一的熏香文化,传承了2000多年,为何在清朝末年消失了

小罐香·灵草香

严格按照古代和香的法度、规律,依据香药的五行属性,使香药药性相互生发,顺导制逆等工艺,最后按所需顺序统一合成。这也就古人讲的“择时和香”,经过数十天的烘晒而成。因此,小罐香·灵草香也是自用,和赠送领导上司、亲朋好友的佳品,更是提升生活方式的一种雅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