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在20世紀國家擴張之前,保護公共衛生是政府的核心職能。1665年4月16日,塞繆爾·佩皮斯在日記中寫道:"人們非常擔心城裡的病人,據說兩三棟房子已經被關上了。"。"上帝保佑我們所有人。"試圖逃離瘟疫的倫敦人必須獲得一份由市長大人簽署的健康證明,市長還強制實施宵禁和瘟疫家庭的封鎖。在大瘟疫之後的一代,馬薩諸塞州通過了天花病人隔離的法律。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十九世紀英國城市中死於傳染病的人數急劇上升。1849年,超過50000人死於席捲倫敦的霍亂疫情。前一年,議會通過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公共衛生法》。根據該法案的歷史學家們的說法,"公共衛生不是一個黨派的問題,對全面衛生立法的必要性也沒有爭議。"那年,醫生約翰斯諾(John Snow)首次在流行病學上取得重大突破,他發現糞便汙染會導致霍亂。

公共衛生法的框架和醫療知識的提高導致了清潔管道水、高速下水道和廢物回收的龐大網絡的建設。維多利亞時代的衛生革命發生在古典自由主義的鼎盛時期,當時人們認為公共衛生是指必須適用於整個社區的措施,而不是預防活動,例如反對所謂的兒童肥胖流行病的運動。一場真正的流行病,在幾周內以幾何級數在全球蔓延,顯示出這種"流行病"的虛假性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同樣地,今天的冠狀病毒大流行也從某種角度考慮了已經持續了32年的氣候緊急狀況。1988年6月首次宣佈了氣候緊急情況。多倫多氣候會議在那個月宣佈:"人類正在進行一場意料之外的、不受控制的、全球普遍的試驗,其最終後果可能僅次於全球核戰爭。"。

評估具有重大政策影響的科學體系可靠性的一種方法是,該領域的專家是否容易過度預測問題的嚴重性。以吸菸為例:1953年,發現吸菸與肺癌之間聯繫的先驅流行病學家之一理查德·多爾預測,1973年,英國死於肺癌的人數將高達25000人。實際數字是26000。多爾的預言通過了一次嚴峻的考驗。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相比之下,多倫多氣候大會預測,到20世紀30年代,全球氣溫將上升1.5到4.5攝氏度(2.7到8.1華氏度)。自1988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以每十年0.177攝氏度(0.32華氏度)的速度上升,不到2030年1.5攝氏度上升所暗示的每十年0.36攝氏度(0.65華氏度)的一半,只有六分之一上升4.5攝氏度的速度。如果有一個主流的氣候科學家低估了全球變暖的預測,那麼他或她一定採取了相當於特拉普主義者的沉默誓言。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最近,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主要作者邁爾斯艾倫(Myles Allen)承認,與實際氣候相比,氣候計算機模型運行得太熱了。艾倫在2017年9月接受《倫敦時報》採訪時說:"2000年後,我們還沒有看到模型中出現的升溫速度過快。"。

冠狀病毒大流行顯示出真正的危機是什麼樣子。沒有人一定要把它搞砸,事實說明一切。誘發恐懼和恐慌是適得其反的。

全球變暖是不同的。30多年來,氣候變化一直是一場剛剛過去的災難。它以冰河般的速度移動;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它。人類是地球上最具適應能力的物種,自從第一次穿上動物皮取暖以來,就一直在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自1988年出生的一代人經歷過任何接近全球核戰爭的事情,這種想法是荒謬的。即使是去年澳大利亞的破壞性野火也受到了綠色政策的推動,這些政策阻止了受控火災的發生。

有一件事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為了政治目的破壞氣候變化。在1987年的一次秘密會議上,只有25名主要與會者參加,導致了IPCC的成立,會議承認氣候變化必須是災難性的,以說服政治家們,他們應該著手進行破壞性的減排。本月早些時候,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抱怨人們對COVID-19的關注:"雖然預計該疾病是暫時性的,但多年來氣候變化一直是一種現象,將與我們同在數十年,需要不斷採取行動。"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很難不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一個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流行病中,無法區分真正的危機和想象的危機,是一種集體心理紊亂的表現。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但可以吸取兩個教訓。第一,各國政府和負責任的國際機構必須關注真正的威脅,這些威脅可能迅速壓倒我們處理這些威脅的能力。當協調應對全球流行病的牽頭機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乘風破浪,將《巴黎協定》稱為"可能是本世紀最強有力的衛生協定",並將氣候變化列為全球衛生的頭號威脅時,這好像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IPCC承認與實際氣候變化相比,氣候模型結論過熱,沒必要擔心?

第二是韌性。較富裕的社會比較貧窮的社會更能應對流行病。2003年非典爆發後,新加坡專門投資建設了一個國家傳染病中心。在規模較大的經濟體中,韓國的應對措施迄今為止最為成功;與新加坡一樣,韓國有能力做好準備,因為韓國經濟強勁,反映在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飆升。自1992年以來,韓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了一倍多,並計劃根據巴黎協議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

韓國無意在氣候變化的聖壇上犧牲自己的經濟。美國也不打算,那麼誰來關注氣候變化。氣候變化到底有多緊急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