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目前,我國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管理還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居民當前所面臨的困境與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對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管理是一項很艱鉅的任務。以下是有關於智慧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建議,僅供參考!

智慧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智慧社區建設與管理的建議:

(一)重視和加強信息安全管理

智慧社區建設過程中,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運用,對居民的個人信息和隱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慧社區的信息包括居民的應用數據、網絡平臺、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提供的服務、關鍵人員和文檔等,安全威脅來源於多個方面,可能是合作伙伴、互聯網、甚至是內部職工,黑客的攻擊手段也越來越豐富,操作和應用系統的開放性和複雜度提升了安全的風險。要建立智慧社區的信息安全,要明確社區信息開放和共享的邊界,構建智慧社區信息安全和保障體系,對需要保密的信息制定極為嚴格的標準制度,規範信息利用行為,嚴防洩露,保障居民的信息安全。

(二)變革智慧社區管理理念

當前,我國建設智慧城市的主要目標就是要體現其綠色和可持續性,而智慧社區的核心則是服務和便民。在該社區的管理中要做到滿足社區居民的需求,以人為本,以服務居民為導向。目前,我國的智慧社區多是由政府主導來推動建設,大多功能集中於社區服務和參與社區事務上,對於滿足社區居民的一些信息化需求還有差距,要將智慧性社區管理理念與社區居民的需求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居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線上和線下等多種形式,形成政府力量和社會多元主體的力量以合作的態勢協商共管,共同促進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管理,更好滿足居民的各種智慧化的需求。

(三)多元參與社區管理

智慧社區在建設過程中是連續不斷的,在初始建設期間,要有政府資金的大力支持,在後續建設發展階段中可適當地引入商業模式。一般情況下,政府運行的平臺通常會受眾不足,採用商業化的手段則可以使運行相對更為活躍,更加符合社區居民的實際需求。政府要為企業參與智慧社區建設提供更多機會,鼓勵傳統物業公司向智慧社區運營商轉型,集合社區安全、社區居住、社區購物、社區教育、社區養老、社區物流、社區醫療等功能,在互聯網的作用下發展多種業態,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現代服務業結合起來,為社區居民服務,提升生活的便利性,不斷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四)運用智慧化管理手法發揮社區自治

要不斷拓寬居民參與社區管理的渠道,激發居民自治的熱情。通過鼓勵居民通過社區網站、QQ群、微博、微信等來表達訴求,同時通過問卷調查、社區攔截訪問、上門走訪、電話訪問等多種途徑瞭解居民需求和建議,通過數據分析得出居民需求和建議。通過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增強社區凝聚力。社區文化的建設要線上線下相結合,注重雲端社區文化的建設,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社區文化。要鼓勵居民自治組織發展,特別重視居民監督反饋組織的發展等。

“以人為本”是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管理的首要準則。而在當今這個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數字化社區到社區智慧化是必然趨勢,而智慧社區的管理涉及到社會管理制度的多層次。目前 ,我國智慧社區的建設與管理還處於初級階段,智慧社區的建設和管理應結合各地的自身情況,循序漸進,逐步推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