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曾經聽到有一位朋友跟我分享過這樣一則故事,說自己的爸爸媽媽十分寵兒子,無論兒子提出什麼要求都盡力滿足。

有一次,孩子在看電視,孩子的爺爺端來水果給孩子吃,沒想到兒子看都沒看,直接說了一句,“我不要吃水果,我要吃棒棒糖!快去給我買棒棒糖!”於是孩子的爺爺只好跑出去給孩子買棒棒糖。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孩子的爸爸知道了這件事情,就想要教訓孩子,沒想到卻被孩子的奶奶拉住了。孩子的奶奶說道:“小孩子還小,不懂事,等長大就好了。”爸爸沒有辦法,只好作罷。

我這位朋友起初也以為是孩子性格執拗,可是有一次,她發現兒子在外面跟幾個大孩子一起玩滑梯,結果一個大一點的孩子直接插隊進來,還對兒子說“你往後,我先玩。”而孩子也是一改家裡的小霸王形象,一聲不吭,乖乖站到了後面。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對此,孩子的媽媽無奈地搖搖頭,兒子真是“家裡橫,外面慫”,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其實,要教育孩子,首先就要了解孩子“家裡橫,外面慫”的起因。

1、家長的過度溺愛。

很顯然,孩子在家裡“窩裡橫”跟家長的過度溺愛有關。孩子在家裡平時有求必應,家長對孩子的放任縱容,都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任性,越來越不聽話。

而另一方面,過度溺愛的家長,對於孩子通常也都是過度保護,這個不讓碰,那個不讓動,甚至還會經常恐嚇孩子外面有壞人,來讓孩子聽話。

這樣就會給孩子造成一種外面的世界非常恐怖的狀態,當孩子接觸外部世界,就會變得畏縮,不敢做主,一味妥協他人,積壓很多的負面情緒。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2、家長本身就是“家裡橫,外面慫”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都對會對孩子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中如果有一方經常在家發脾氣,動不動就打孩子,而在外又比較慫,對上司言聽計從,不敢反抗。那麼長期以往,孩子也必然會受到影響。

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父母才能正確讓孩子改掉這一毛病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1、要給孩子制定規則,不能一味妥協

給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明白很多事都是要講規則的,不一味地溺愛孩子,也不在孩子面前輕易妥協。

當孩子態度蠻狠,脾氣暴躁時,父母一定要態度堅決,如果父母對孩子的無理取鬧妥協退讓,那麼,規則在孩子面前就失去了約束力,孩子會一直用無理取鬧的方式脅迫家長答應他的要求。

只有家長堅定地執行規則,才能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2、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讓孩子逐漸去感知別人的喜怒哀樂,多參加戶外活動,多結交朋友,漸漸的孩子也會越來越開朗,對外界的環境也會更容易適應。

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學會感知別人的情緒,培養孩子的社交圈,懂得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漸漸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社交圈也就更願意接觸外面的世界。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3、家長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則。

身為家長,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在孩子心中樹立良好形象。我們在外面與人交往,要不卑不亢,自尊自愛,在家裡對待家人要平靜和善,不要把壞情緒帶回家裡,更不要把自己的情緒發洩給家人。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其實孩子之所以會“窩裡橫,外面慫”,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自己沒有對情緒正確的掌控能力。這些看似不合理的反映,正是孩子的不良情緒在作怪。

為了讓孩子能從小控制自己的情緒,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我給諸位家長十分適合低齡兒童閱讀的《情緒小繪本》。本書選取了10種孩子常見的情緒,為家長提供情緒管理的參考和指導。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本套繪本採用精美的繪本,吸引孩子主動閱讀,從而從孩子的視角出發,幫助他們瞭解自己的情緒,並教授孩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當孩子從善於瞭解自己的情緒,慢慢做到善於管理自己的情緒,再到學會體諒理解他人,最後能夠善於處理他人的情緒時,那我們的孩子才會樂觀、開朗、自信地健康成長!

孩子在家裡“窩裡橫”,在外面就“窩囊廢”?聰明的父母都這樣做

這套《情緒小繪本》全套10冊僅需60元,平均每本只要6塊錢,價格便宜,也十分適合孩子們。

想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