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和神鵰在人物設定上,有兩大雷同之處

射鵰三部曲是金庸的系列代表作。其中,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由於故事緊密相連,出場人物多有重合,所以兩部作品我們經常捆綁在一起討論。不過當我們看完射鵰英雄傳再看神鵰俠侶,就會發現金庸在寫法上有些許雷同之處,有些人物的設定模式難免有重複之嫌,讓人似曾相識。可以說,金庸在寫神鵰俠侶時,並沒有完全擺脫射鵰的寫作框架。

射鵰和神鵰在人物設定上,有兩大雷同之處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關於人物設定的兩個雷同之處。

一、一個王爺加多個江湖門客的模式

射鵰中,大金國的六王爺完顏洪烈一直試圖利用江湖高手的力量奪取武穆遺書,企圖攻佔大宋。所以,完顏洪烈網羅了一大批武林高手為他效力,比如靈智上人,彭連虎,沙通天,歐陽克等等。而神鵰中,同樣有一個王爺,喜歡網羅高手,為自己效命,他就是蒙古王子忽必烈。他手下的人包括瀟湘子,尹克西,金輪國師,馬光佐等等。

射鵰和神鵰在人物設定上,有兩大雷同之處

我想,大家在看神鵰時,看到忽必烈和他手下的高手,肯定也想到了射鵰中的完顏洪烈吧。因為,這簡直就是同一種設定模式。

而且,兩組團體之間,又有三個小雷同。

1、完顏洪烈和忽必烈的手下,都有一個最強者,實力遠超其他人,這個人可以說是群豪的首腦。完顏洪烈這邊是歐陽鋒,忽必烈那邊是金輪國師。雖然歐陽鋒算不上是完顏洪烈的手下,但畢竟間接為他做事。而金輪國師則完全臣服於忽必烈,從他力爭蒙古第一勇士的勁頭就能看出來。

射鵰和神鵰在人物設定上,有兩大雷同之處

2、兩個王爺的手下中,都有一個人,以狡猾奸詐,處事圓滑著稱。這兩個人分別是彭連虎和尹克西。這兩人都可以說是笑面虎,表面和和氣氣,實際上背地裡陰險狠毒,詭計不斷。

3、有聰明的,就有傻的。兩組團體還各有一個智商不高,遇事好插科打諢,實則糊里糊塗的人,他們是侯通海和馬光佐。在緊張的故事情節中,這兩人經常以諧星的身份出現,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一部分緊張氣氛。

二、江湖上一個大惡人和一個小惡人的模式

射鵰中,歐陽鋒是第一大反派,但書中出現的第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惡人卻是梅超風。可以說梅超風是小惡人,歐陽鋒是大惡人,兩人都在江湖上興風作浪,幹盡壞事,只是武功和本事有大有小而已。

射鵰和神鵰在人物設定上,有兩大雷同之處

神鵰中同樣如此,大惡人是金輪國師,小惡人則是李莫愁。平心而論,李莫愁在江湖上的惡名比金輪國師要大很多,但從武功上來說,畢竟還是金輪國師遠勝。當然,金輪國師和歐陽鋒比起來,並沒有做多少壞事,而且新修版中金庸甚至在書末讓他救下郭襄,對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洗白,但至少,他是以一個反面人物的形象出現在故事裡的。

其實,神鵰俠侶從故事情節來看,更像射鵰英雄傳的後傳,金庸在寫法上有雷同之處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兩部作品是連著創作的,而且在一個故事體系裡。好在到了倚天屠龍記,金庸完全擺脫了之前的模式。倚天成書較晚,所以金庸在書中為我們呈現了更為豐富多彩的寫作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