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01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也無錯

對於每個父母來說,孩子一出生除了對孩子滿滿的愛意之外,就是對孩子一生行程的詳細籌劃。愛孩子超越了自己的生命,甚至奉上一切也覺得不夠。這應該是每個父母的本能反應。


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可有的時候,也正是因為這份愛,讓教育變了質。原來有位初中同學就是這樣,父母對他真算煞費苦心。

當大家像孩子一樣瘋玩的時候,他被父母責令,要認真學習,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瘋,這樣是沒有前途的。

就這樣,他記憶中的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那個不足十平米的書房裡。為了那個父母期望的高度而努力。

或許一直他也是滿足了父母的願望,成績名列前茅,在高考前的他就更是恐怖,洗澡理髮的時間對他來說都是浪費。

一頭類似“野人”般的頭髮,讓人時不時產生錯覺。難道對於高考大家都是局外人,唯有他才是“局中人”。就是這樣廢寢忘食的努力,他終於考入了還算不錯的一本大學。

之後大家各奔東西,為了各自的前程,後來才知道,上了大學後的他就出現了程度很嚴重的抑鬱症,無奈退學。

這樣的結局讓人唏噓,他或許達到了父母的高度,進入名校,可他又是否清楚他的高度在哪裡。

如果時間可以重來,他的父母會不會鬆鬆手,讓他找到自己的定位,即使不出自名校,也能在自己的高度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

抑鬱退學,人生備受打擊,對於他,對於他的父母來說,心中肯定都會有太多的後悔。可是人生沒有彩排,錯過了就是錯過了。

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02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是有前提的

雖然有很多前車之鑑,但還是有很多父母為了自己心目中的高度和麵子,前赴後繼地走在這條路上。

在一段視頻中看到一個海歸女碩士,嬌弱的像一個“瓷娃娃”,旁人和她說話都需要三思謹慎,生怕會傷害到她。就這樣刷新了大家的以往的認知。大家常規都覺得海歸都很有能力。

可是這位給自己鍍了金的海歸女孩。直言畢業證非常不好拿,為了拿畢業證,自己壓力太大,精神高度緊張,還得了一身皮膚病。這得有多大壓力,才會把自己逼到這種份上。

而且在求職時的才能展示環節中,女孩做了一組照片的動態圖,但是照片內容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全是英國日常生活的場景,或者是街景一角。這代表什麼?又能證明什麼?

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女孩回答:這段日子有太多酸甜苦辣!

萬般無奈下,大家希望女孩可以用英文介紹一下自己的這段日子的酸甜苦辣。

結果女孩微笑著說完“My name's...”後,就閉上眼睛開始絞盡腦汁的規劃句式,半天也磕巴不出來下一句。網友直言:

這是留學嗎?這純粹是家裡不差錢,出去旅遊的……

這種場景不知道會不會引起爸爸媽媽們的反思,想讓孩子出人頭地固然沒有錯,覺得孩子要佩戴“王冠”,必須承擔她的重量也沒錯,但前提是,為什麼一定要佩戴超越孩子極限許多的“王冠”,承得起開始容易,能承得起未來嗎?拔苗助長真的符合孩子的成長規律嗎?

03 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或許不戴父母看中的“王冠”,孩子也會在自己的節奏裡活出自己的精彩。所以,鬆鬆手,給孩子空間,讓孩子像孩子一樣長大:

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和孩子溝通

雖然每個人心裡都明白,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有一點一定要有考慮,那就是孩子有他自己的思維和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的標準,不一定帶給孩子成功或者幸福。

但是如果在和孩子溝通之後,做出一個顧全大局的調節,一切都會不一樣。像上文中的海歸女碩士,如果父母認真和孩子溝通,就知道這一切並不是孩子想要的,她心中有多少壓力無處傾訴。

文憑並不是萬能的

在今天,文憑作為一塊“敲門磚”也確實很重要,可是,如果沒有與文憑相匹配的能力,文憑也不過就是廢紙一張,沒啥用處。

所以,作為父母不能一味的只是想讓孩子爭取名牌頭銜,或者海歸標誌。更要注重孩子自身能力和文憑齊頭並進,不然真的是文憑有多高,現實就有多殘忍。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像孩子一樣長大,不再是父母手中的“提線木偶”,而是一個獨立完整的自己,這樣的孩子即使不能擁有出類拔萃的文憑,但一定會有一個溫潤如玉的人生,雖不耀眼,但一定明亮!

出國“鍍金”的女碩士,只熟練“My name's...”,網友:不差錢


今日話題:對於這個基礎英語都不會的海歸女碩士你怎麼看?

(文中圖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點兒媽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左手育娃,右手執筆。用學習和思考的態度,努力走在做一個好媽媽的路上,喜歡我的朋友可以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