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鳳:誠信為源,言行為踐


三木秉鳳:誠信為源,言行為踐


謹言慎行乃是我們自小之共同家訓!因為言行是我們心靈的兩大外在表現,言為心之聲,行為心之動。所以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思想動向只須觀察其言行便一覽無餘。古人修身主要包括兩種,對內修心(昇華靈魂修養包括文化思想價值觀等),對外修行(對不宜行為予以修正),而表裡如一自古都是對君子的最低要求,但表裡如一一併不是“童言無忌”!而是三思而後行下的穩重與厚道。
回顧半世彈指風過,逝遠光景亦如煙雲,往事落入虛擬飄緲之中,昔日豪言壯語卻猶掛耳,星星點點般在內心劃落,然而也正是這沉澱下的星星小火卻如燎原之炬,又燃燒起一片信念的天空。人!不能全部忘記平生豪言,畢竟曾經發出的心聲,就要用行動去感受下它的風光旖旎!
言行一致故而謂之信誠!我言人無誠難以感天地,子曰:人無信不立。感天地者以誠,立人世者以信!因為誠信是宇宙萬物的本然體現,是自然規律的反映,猶如春發秋涼般井然有序,猶如日月運轉從不遲到一樣。天道、地道皆以誠為本,人源於自然,人道當然也效法天地自然!在天為誠,在世為信。道德經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人三才皆以誠信立足!


我們不用懷疑祖訓之要義!信乃立世之本。據載東漢時期,山東人範式與河南人張劭同在太學讀書,兩人情合志投成為至交,學成分別時兩人約定:後離世者為先行者送行。十年後張劭因重病去逝,下葬之日鄉鄰見遠處一車,白馬素帷,範式疾馳而來。範式與大眾牽繩落柩,培土立碑,並泣曰“張劭之約,先我而走,生死路異,就此永別”,事畢策馬歸去。由時山東文士的誠信與風骨逐漸在後世傳開……
古人之教,以德配天,重信義而輕利益。故出現了無數為信義忠仁而赴湯蹈火之士,而今失約失信儼然已成為一種不言而明的普世理念,連標榜最誠信最民主自由的歐美國家,幾百年來也會自立“道德警察”打著各種國際法的幌子明搶暗奪幹些雞鳴狗盜的事情,世界上國家政府不守其諾已是常態,德國撕毀蘇德條約,日本對美不宣而戰,美國出爾反爾雙重標準,中國建國以來法令政策朝立夕改,當今世界上行下效,官不守信民風刁鑽,若再堅守誠信會付出高昂成本時自然也就無人堅守,久而久之書面承諾合約成為廢紙,信義全民皆失!即使家庭內部夫妻、父子、兄弟之間也以利益作為維持社會關係的樞紐,誠信已是世間稀有之物。
大觀天下,“言行一致”已然成為人們的口頭之禪,“信譽第一”已經成為企業的牆壁文化,“人道干預”已是國家發動戰爭的代名詞。當在他人都不再堅守誠信時,我們還一如繼往的撿起這些平生樸素之心言,以誠善待每一位人緣生過客,在無得無失中甘願寂寞地去堅守這塊綠洲,過著簡單、自然、樸實、清貧的日子,因為生命的尊嚴不是來自權勢與財富,而是對正確價值觀的文化護守,是對天道地道理念的規律執著,是咬住青山不放的堅韌無悔,若然下去我們在天逝時也許為我們送葬隊伍之中一定會有“範式”之人飛塵而來,垂碑涕泗……您堅守過什麼?您將得到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