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木秉凤:诚信为源,言行为践


三木秉凤:诚信为源,言行为践


谨言慎行乃是我们自小之共同家训!因为言行是我们心灵的两大外在表现,言为心之声,行为心之动。所以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思想动向只须观察其言行便一览无余。古人修身主要包括两种,对内修心(升华灵魂修养包括文化思想价值观等),对外修行(对不宜行为予以修正),而表里如一自古都是对君子的最低要求,但表里如一一并不是“童言无忌”!而是三思而后行下的稳重与厚道。
回顾半世弹指风过,逝远光景亦如烟云,往事落入虚拟飘缈之中,昔日豪言壮语却犹挂耳,星星点点般在内心划落,然而也正是这沉淀下的星星小火却如燎原之炬,又燃烧起一片信念的天空。人!不能全部忘记平生豪言,毕竟曾经发出的心声,就要用行动去感受下它的风光旖旎!
言行一致故而谓之信诚!我言人无诚难以感天地,子曰:人无信不立。感天地者以诚,立人世者以信!因为诚信是宇宙万物的本然体现,是自然规律的反映,犹如春发秋凉般井然有序,犹如日月运转从不迟到一样。天道、地道皆以诚为本,人源于自然,人道当然也效法天地自然!在天为诚,在世为信。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天地人三才皆以诚信立足!


我们不用怀疑祖训之要义!信乃立世之本。据载东汉时期,山东人范式与河南人张劭同在太学读书,两人情合志投成为至交,学成分别时两人约定:后离世者为先行者送行。十年后张劭因重病去逝,下葬之日乡邻见远处一车,白马素帷,范式疾驰而来。范式与大众牵绳落柩,培土立碑,并泣曰“张劭之约,先我而走,生死路异,就此永别”,事毕策马归去。由时山东文士的诚信与风骨逐渐在后世传开……
古人之教,以德配天,重信义而轻利益。故出现了无数为信义忠仁而赴汤蹈火之士,而今失约失信俨然已成为一种不言而明的普世理念,连标榜最诚信最民主自由的欧美国家,几百年来也会自立“道德警察”打着各种国际法的幌子明抢暗夺干些鸡鸣狗盗的事情,世界上国家政府不守其诺已是常态,德国撕毁苏德条约,日本对美不宣而战,美国出尔反尔双重标准,中国建国以来法令政策朝立夕改,当今世界上行下效,官不守信民风刁钻,若再坚守诚信会付出高昂成本时自然也就无人坚守,久而久之书面承诺合约成为废纸,信义全民皆失!即使家庭内部夫妻、父子、兄弟之间也以利益作为维持社会关系的枢纽,诚信已是世间稀有之物。
大观天下,“言行一致”已然成为人们的口头之禅,“信誉第一”已经成为企业的墙壁文化,“人道干预”已是国家发动战争的代名词。当在他人都不再坚守诚信时,我们还一如继往的捡起这些平生朴素之心言,以诚善待每一位人缘生过客,在无得无失中甘愿寂寞地去坚守这块绿洲,过着简单、自然、朴实、清贫的日子,因为生命的尊严不是来自权势与财富,而是对正确价值观的文化护守,是对天道地道理念的规律执着,是咬住青山不放的坚韧无悔,若然下去我们在天逝时也许为我们送葬队伍之中一定会有“范式”之人飞尘而来,垂碑涕泗……您坚守过什么?您将得到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