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

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

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昨夜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

夜里轻风细雨,它把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

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宋人叶绍翁《游园不值》诗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与《春晓》有共通之处。

叶诗是通过视觉形象,由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把人引入墙内、让人想象墙内;

孟诗则是通过听觉形象,由阵阵春声把人引出屋外、让人想象屋外。只用淡淡的几笔,就写出了晴方好、雨亦奇的繁盛春意。

其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而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情与境会,觅得真趣。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

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

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

而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

鉴于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

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人间词话: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