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學院:科技特派員智援貧困村春耕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劉盾 通訊員 陳偉林 肖娜 黎鑑遠)針對水稻易倒伏、再生稻產量低等問題,肇慶學院優質高產水稻繁育團隊自主研發出“金龍優1826”優質谷種。前不久,團隊帶頭人李新昌帶隊把最新培育出的谷種,快遞給廣東省肇慶市懷集縣、封開縣等地的貧困戶。

“這批谷種夠100畝稻田使用。貧困戶有好的谷種,才能更好地開展春耕生產,種下新一年的希望。”在李新昌看來,更好的稻種會給貧困戶們帶來更大的豐收,才能以更多的收成助推他們脫貧。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農耕不待。為抓緊農時,保春耕促生產,肇慶學院科技處、社科處、校地合作處聯手學校科技特派員行動起來。該校發揮高校的科技、人才優勢,打造一支連通校內外的農村科技特派員隊伍,為肇慶市111個省定貧困村助攻春耕生產。農村科技特派員行不僅到一線幫農民解決春耕技術難題,還在線上組團為廣大農戶免費答疑解惑。

“33毫升肥料兌15升水,噴灑在葉面上,噴灑後如果4小時內下雨,就要重新噴灑。”3月23日,肇慶學院農村科技特派員工作站富硒技術團隊負責人張寶傑來到懷集縣崗坪鎮紅星村富硒水稻種植基地,根據水稻幼苗長勢情況,現場指導農戶噴灑有機硒肥。從富硒水稻到富硒蔬菜、水果、家禽,張寶傑和他的團隊不斷豐富肇慶當地富硒農產品的品種。

肇慶封開縣新進村、懷集縣孔洞村等貧困村春耕遇到技術難題,在該校多樣化種植及鄉村發展規劃團隊負責人陳麗暉的帶領下,團隊搶建 “空中課堂”,對村民進行線上指導。

肇慶廣寧縣江美村、德慶縣雲利村等貧困村種植戶,在種植巴戟天、何首烏等南藥時,存在一些技術困難。該校南藥種植與資源保護利用團隊發現這一問題後,藉助電話、微信、視頻等渠道,為種植戶、生產企業排憂解難。

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時期,如何努力確保“農業科技服務最後一公里”暢通無阻?該校讓科技對口扶貧工作插上互聯網的翅膀,引導農村科技特派員藉助網絡、手機APP等信息化手段,為區域“三農”發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持續有效的科技服務。廣大農村科技特派員與農戶們線上面對面,及時幫貧困村解決春耕生產的難點、弱點。

據悉,自疫情發生以來,肇慶學院已組織60多名農村科技特派員,參與保春耕促生產活動,幫全市100多個省定貧困村排憂解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