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凌晨三点多,惺忪路灯下,两位从上海浦东机场入境的留学生乘坐专车抵达邗江区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老党员陆海豹已在门口等候多时,帮着办理入住手续、登记健康信息、交待注意事项……等安顿好两位留学生,天边已经露出鱼肚白,又一个不眠之夜,对于陆海豹来说已是日常。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所,既是抗疫的“特殊战场”,又是需医学观察人员的“安全港湾”。在邗江区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来自邗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的20多位党员先锋,协同多部门,用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对接、服务好转运至隔离点的人员,守住“最后一米”,结好防疫闭环。

“有个小孩半夜发烧,请示要不要专人陪同去医院”“有个留观人员情绪不稳,试图强行离开留观点”……邗江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作为全区集中医学观察点总牵头部门,一天24小时,副局长夏邦杰、戴艳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从为住客送餐,医护组、消杀组的先后次序怎么安排;再到转运队员、街道、公安怎么对接,客房组收集的住客信息如何报送;大到消防、公安、市场监管多部门协调,小到入住人员的矛盾纠纷,事无巨细、一一协调解决。

令大家感触颇深的是,“邗江所有的医学观察点在改建过程中,无论是征用场所、改造筹建、运行保障等各个环节,各部门都第一时间响应,党员同志都第一时间请缨,几乎是需要哪方面的配合,就能得到哪方面的支持。”为了保障与医院隔离病房同等要求的隔离环境,观察点制定了接收观察工作规范、留观人员管理机制、医废处置流程等多项工作制度。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王远明是最早入驻邗江区第一批医学观察点的“党员先锋”之一,至今已有两个月没有回家。“我是1月26日到现在,一直留在这个观察点。最早的时候,这里没有工作人员,登记、消毒都是我们自己来,连吃饭都是我们自己买菜自己找人烧饭。”每天,转运收住、消毒供餐、医疗监测、人员管理等一项项内容,汇聚成了观察点的日常。有了第一个点的成熟经验,新观察点区域划分、人员保障、物资储备等各项工作就更顺畅了。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每天要穿戴隔离服、多次消毒、与留观人员近距离接触……在观察点的许多“第一次”早已经成为“党员先锋”们脑海中难以忘怀的画面。14天,336个小时,对于时间来说只是个数字;然而对于留观人员和“党员先锋”们来说,却是温情流淌的每一个瞬间。

“留观人员中有糖尿病人,餐食需要另外做”“有位三个多月的小宝宝今天入驻,询问尿不湿等物品是否够用”……“党员先锋”们的细心细致令留观人员感动,有人在便签上留言致谢,还有留观人员的家人来送奶茶、送水果致谢。党员王健林表示,虽然留观人员们还没看清我们的脸,但大家早已由“生人”变为“熟人”,最好的缘分是彼此相守,最好的相守就是一起努力。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 ■■■■


口罩不能将党员和群众的距离拉远,却能让一对亲姐弟由“熟人”变“生人”,周华坤作为后勤保障人员,每当送物资到医学观察点,多余的话来不及讲,只能透过口罩看看自己同在观察点进行驻点医疗监测的姐姐。用一个眼神,怀揣着炽烈的感情,报上最深情的平安。


坚守疫情防控“最后一米”, 有一种“温度” 叫336小时的邗江相守


相守14天,无论是老党员陆海豹、王远明、王建林,还是新同志冯凯、管泓,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成员们都有一致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战胜疫情。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